春的树缘(上) 凯缘春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这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一首《春思》。在我国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对春有着特殊的感情。春季,结束了严寒,万物萌发,意味着新一轮生命的开始。
  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形成了天、地、人一个十分完整而又庞杂的崇拜体系,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表现在春的食俗上则更具特色。而在以血缘、地缘为纽带形成的农耕文明中,人们对宅边道旁的树木更是充满了亲情。
  柳,“黄鹂时复唤春游,陌上杨花漫不休。几向离筵摇落日,莫教长笛动清秋。”古人每提及杨柳,总要与春连在一处。柳在中国民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傩物。
  柳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柔荑花序,木质柔脆。李时珍《本草纲目》曰:“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在中国民间,柳多与“情”字有关。
  其一,用“柳叶眉”来赞颂女子的美眉。继而引申为春情。杜牧《题茶山诗》有句:“春风最窈窕,日晓柳村西。”指春天是万物复苏,情欲萌发的季节。后用“寻花问柳”代指男子在性关系上的轻浮;继之,用“花柳之巷”、“柳市花街”指代青楼。
  其二,汉代以来,民间有折柳相赠送别的习俗。《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此后,许多伤别诗中都写到柳。王维的《渭城曲》曰:“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三,柳被认为是圣木,有驱邪辟恶的功能。《齐民要术》说:“正月旦,取杨柳枝,百鬼不入家。”《释化要览》说:“北人风俗,每至重午等毒节日,皆以盆盛水,内插柳枝,置之门前以辟邪。”谚语有:“清明不戴柳,来世变黄狗。”乡间在清明时,有将柳枝编成圆环戴于头上之习俗。
  其四,柳是满族女性始祖的象征,系由柳象征女阴演化而来,引申为氏族人丁兴旺、平安吉祥的象征。满族称柳为“柳枝娘娘”或“子孙娘娘”。在萨满野祭和家祭中,都有祭“佛托妈妈”的祭仪。在祭仪中,孩子们抢吃柳枝上的水团子,寓意子孙繁多。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庙节,有柳枝粘糯饭的习俗,源于牛图腾。届时,人们从山上折回柳枝,插在中堂,并在柳枝上密密麻麻地粘上用五色糯米饭捏成的小团,象征五谷丰登。
  食文化学者熊四智将柳芽列为树菜,认为柳芽可以做佳肴。
  椿,椿树即香椿,楝科多年生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白色。
  椿树在中国民间被认为是吉祥的傩物,主要有三个象征意义:
  其一,椿树是长寿的象征。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可见椿树很早就被视为长寿之木。唐代钱起《柏崖老人》诗云:“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宋代柳永的《御街行》有句:“椿龄无尽,萝图有庆,常作乾坤主。”民间则常以椿入寿联,如“筵前倾菊酿,堂上祝椿龄”、“椿树千寻碧,蟠桃几度红”等。《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曰:“椿樗易长而多寿考,故有椿栲之称。椿樗栲乃一木三种也,椿木皮细,实而赤,叶香干可茹。”正因为如此,人们常以“椿年”、“椿龄”以为祝人长寿之颂词。
  其二,人们从椿的长寿引申开来,把椿视为父亲,称作“椿庭”。唐代牟融《送徐浩》诗说:“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椿指父亲,萱指母亲。《宋史?窦义传》载,五代后周窦禹均五子相继登科,冯道赠诗有“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枝芳”句。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指出:“今人以椿萱拟父母,当是元人传奇起耳。”此外,“椿庭”代称父亲,相传是由孔鲤趋庭接受父训而来。孔子教子事见《论语?季氏》。明朱权《金钗记》传奇云:“不幸椿庭殒丧,深赖萱堂训诲成人。”此类诗词文句,已作为一种伦理观念在民间传承。
  其三,椿树的易长,引申为家长对孩子早日成人的企盼。在山东鲁南地区,除夕晚上儿童有摸椿树王的习俗。民众认为孩子在椿树下转几圈即可增加身高。在河南汝阳,儿童要在初一早晨双手抱椿树,口里念诵“椿树椿树你为王,你长粗来我长长”的祝吉之语,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健康成长。
  《群芳谱》曰:“椿一作 ,一作 ,一作 ,今俗名香椿。木身大而实,其干端直,纹理细腻,肌色赤,皮有纵纹易起。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甘,生熟盐腌皆可茹,世皆尚之。”香椿的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树菜”。这种长在椿树上的嫩芽,在初春、仲春均可采摘。过了春天也可以吃到干香椿。
  各地都有以香椿为材料制作的好菜。如天津有椿芽炒鸡蛋,陕西、山东有炸香椿鱼,安徽有椿芽拌鸡丝,四川有椿芽烘蛋,甘肃有香椿鱼。民间还有香椿拌豆腐、椿芽涨蛋等食品,都非常好吃。
  除了做菜,椿芽还可用来泡茶,茶汤既有茶香,又有椿芽香。
  香椿又称香椿头、香椿尖、黄练芽、春叶尖等,是原产我国的“树上佳蔬”,以清明前后的头茬椿芽为最好。
  据分析,每百克香椿中含蛋白质9.8克,居菜蔬之首;能量为100.5千焦。其特点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丰富,对一些病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具有独特的芳香味和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香椿性温味甘辛,有健脾开胃、增加食欲之功。现代医学还把香椿作为抗肿瘤药物及“助孕素”使用。
  民间多认为香椿是大发之物,食之不可过量。另外,香椿含亚硝酸盐,务必用开水焯过再烹饪,以免影响人体健康。
  榆,我国有成语曰“桑榆暮景”,是指落日的余辉照在桑树和榆树的树梢上,比喻老年时光。“桑榆未晚”则是激励老人夕阳红,老有作为。两者都提到了榆树。
  榆,亦称白榆,是榆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早春先叶开花,翅果不久成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平原地区。喜光,耐干旱,木材可供建筑、家具用。嫩叶、嫩果可食,树皮纤维可代麻用,根皮可制糊料,叶煎汁可杀虫。
  榆是我国的古老树种,古籍多有记载。《尔雅》曰:“ 无姑,其实夷,榆白粉(先生叶却著荚)。”《庄子》曰:“鹊上高城之?,而巢于高榆之颠。城坏巢折,凌风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时则义行,失时则鹊起。”
  榆的傩义在于:
  其一,榆为吉物。《梦书》曰:“榆为人君,德至仁也。梦采榆叶,受恩赐也。梦居树上,得贵官也。”《汉书?郊祀志》曰:“高祖祷丰扮榆社。”《韩诗外传》曰:“楚庄王将伐晋曰‘敢谏者死。’孙叔敖进谏曰:‘园中有榆,榆上有蝉,方奋翼悲鸣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颈欲食之。螳螂欲食蝉,不知黄雀在后,举头而欲啄之。黄雀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在榆下欲弹之。童子不知在前有深坑,后掘株也。’楚乃息伐。”后为成语喻警目光短浅者。
  在我国北方,讲究点的人家不在家院子里种榆树,“榆”和“愚”同音,忌傻。但又爱在房后种榆树,叫做“后边有余”,祈求后边的日子越过越好。
  其二,榆可果腹救人。《淮南万毕术》曰:“八月榆 ,令人不饥。”《本草纲目》李时珍曰:“榆有荚榆、白榆、刺榆、榔榆。白榆、荚榆皆大榆也,有赤白二种。白者名 ,其木高大。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三月采榆钱可作羹。亦可收至冬酿酒。瀹过晒干可为酱,山榆之荚名芜荑,与此相近,但味稍苦耳。”
  在我国农村,过去的日子很苦,总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穷日子,所以,用树菜、野菜做拌蒸菜充饥,几乎是家常便饭。阳春三月,高大的榆树结满了榆钱。人们将一嘟噜一嘟噜的榆钱从树上捋下来,粉绿粉绿,又甜又嫩,拌上面蒸,满屋都飘着榆钱的清甜味。调上点油盐,就是一顿美餐。榆钱蒸饭,过去是为充饥,今天吃则是为了绿色健康。
  榆树皮也可以吃。过去在灾年,老百姓剥下榆皮,晒干磨面,再一回回地过箩,这种“榆皮面”只能临时充饥救命,但消化不好。有人将“榆皮面”和在玉米面里或者和其他粗粮和在一起,压成面条,使面筋道起来,用来改口,那就另当别论了。
  槐,我们到北方的农村,最常见到的就是槐。它峭拔雄深,刚气十足,树身长满了皱纹,谁也说不清有多老。只是知道先民一辈又一辈,爷爷讲给孙子,孙子又讲给他的孙子,留下了多少老槐树荫下的故事。
  槐,为豆科乔木,羽状复叶,开淡黄色小花,结圆长条形荚实。槐在民间也是一种傩物,象征着吉祥。其象征意义有三:
  其一,寓意吉祥发财。民间有俗语曰:“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其实是取槐的谐音“财”的彩头。所以,老百姓家家门前栽槐。
  其二,槐是公相的象征。《周礼?秋官》:“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分位也。”据《宋史?王旦传》载:“旦父?,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渝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其多称其阴德。?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世人庭院多种槐,意在期冀、祈愿子孙位列三公。
  其三,由于槐树与子孙搭上了联系,民间便用于祈子。山东滕县民众旧时把槐树视作祈子的灵物,传说不孕妇女吃了槐树子便可“怀子”,也是一种谐音取吉。
  很多人对槐树的感情深厚,还在于一种追根寻祖之情。因为许多姓氏在寻祖时发现,他们原来都是从明代时山西洪桐的老槐树移民分迁过来的。
  槐树还有食用价值。
  槐芽:“初生嫩芽,作熟水泡去苦味,可姜醋拌食。”(《广群芳谱》)
  槐花:北方一些地区农村,在槐花初开时采下拌玉米面蒸熟食用。槐花米(蕾)、炒槐花、槐花炭可为药用。其性味苦而微寒,入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降血压之功。
  槐角,为槐树成熟的果实,内含种子1~6粒。种子味苦,功似槐花,但止血力弱,清热作用强,且能润肠,多用于便秘、痔疮肿痛或兼有出血者。
  古籍对槐子之神奇记载较多,《抱朴子》云:“此物至补脑,早服之令人发不白而长生。”高濂的《遵生八笺》云:“每日吞一枚,百日身轻,千日白发自黑,久服通明。”《颜氏家训》还谈到了实例:“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目看细字,须发犹黑。”如此能益寿之物,被百姓尊为吉祥傩物,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以上只是古人的一些经验之谈,有不少不合理或不科学之处。以今日我们对食品安全及营养卫生的要求,还是需要科学验证的。
  (下期预告:春的树缘(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