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超级美白法_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跟痛症35例临床观察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内服和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35例。结果:总有效率91.4%。结论:中药内服外洗对跟痛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跟痛症;中药;内服外洗?
  【中国分类号】 R7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79-01??
   跟痛症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表现为患者足跟疼痛不敢着地,跛行或踮起足尖行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跟痛症3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所选患者均来自我院骨伤科门诊,本组病例35例,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40~65岁,平均53. 6岁;单足发病27例,双足发病8例,共43足;病程在1年内者18例,1~3年者12例,3年以上者5例。X光摄片示:有跟骨骨刺者20例,共23足。?
  1. 2诊断标准:(1)中年以后的肥胖者,因劳损后出现足跟疼痛;(2)足跟痛:多在晨起站立或行走时开始,活动后可减轻,继续行走或负重时疼痛加剧;(3)压痛点:局限于跟骨负重区偏内侧或跟骨大结节处的跖筋膜;(4)肿胀:大多数患者跟骨周围无肿胀或稍有肿胀;(5)跟骨骨刺:所有患者均行足部X线检查,部分患者X线侧位片可见跟骨结节部有大小不等骨刺形成。?
  1.3排除标准:(1)外伤性、痛风性、跟骨骨髓炎、跟骨结核或肿瘤所致的跟痛症;(2)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者;(3)正在使用其他治疗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
  2.1 内服中药基本方:熟地黄20g,山茱萸15g,肉苁蓉15g,淫羊藿15g,菟丝子20g,白芍10g,黄芪20g,丹参10g,当归10g,大枣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日服2次,连服2~3周。?
  2.2 外用熏洗方(院内协定外洗方): 药用桂枝30g,透骨草30g,川芎30g,两面针30g,莪术30g,宽筋藤30g,干姜30g,廖刁竹30g,防己30g,威灵仙30g,细辛10g,海桐皮30g。上药加水3000mL,煎沸20min后加入白醋100g开始熏洗,日2次,一剂药可用,[次。?
  3 治疗结果?
  3. 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疼痛消失,行走正常,能正常生活;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行走正常;有效:疼痛减轻,步行久后可出现疼痛;无效:疼痛无改善,影响行走。?
  3. 2 治疗结果: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显效率80%,有效率91.4%。?
  4 讨论?
  跟痛症是指足后跟与地面接触地方所引起的疼痛,患者早晨起床后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2]。其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之“脚跟颓”,《丹溪心法》称之为“足跟痛”。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多有急性或慢性损伤史,由于跟骨及其跟部的软组织长期受压、牵拉损伤引起,与劳损、退化、炎症、神经卡压等有关[3]。其病理变化多是由于足跟部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以致超出其承受极限,跟骨下滑囊、脂肪垫及附着于跟骨上的跖膜纤维等组织便会出现充血、水肿、渗出以及纤维组织机化、钙化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并释放炎症介质刺激局部神经、血管而产生疼痛[4]。此外临床研究表明,跟痛症的发生和轻重程度与骨刺增生的轻重程度并不完全成正比,有骨刺者可无症状,有症状者可无骨刺。?
  跟痛症属中医“骨痹”范畴,多发于劳伤之人,为本虚标实之证。缘患者因年老肝肾不足,或久病体虚,气血衰弱,加之外感寒湿之邪,导致寒湿凝滞血脉,筋脉懈怠,血行不畅而致。肝肾不足,气血衰弱为其本,外感寒湿,血运不畅为其标。故治疗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治其本虚,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治其标实。本文内服方为我院临床治疗跟痛症的基本方,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淫羊藿、菟丝子、白芍补肾滋阴益精;黄芪补中益气,丹参、当归活血通络,培补后天生化之源以充肾精;再以大枣调中和胃。此外,方中黄芪、当归合用补气生血,可助菟丝子、熟地黄、白芍补精血之力,大枣可助黄芪健脾益气之功,临床使用时还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灵活运用。配合外用熏洗方祛风除湿散寒、温经活血通络以解痉止痛。方中桂枝、透骨草、伸筋草舒筋活络;细辛、海桐皮、宽筋藤、廖刁竹、威灵仙、干姜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两面针、川芎、莪术、防己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另外透骨草也能帮助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白醋含醋酸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以助药力,并能软化骨刺。中药内服外洗结合,标本兼治,既补益肝肾,又祛风散寒除湿,故而可奏良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79.?
  [2] 岑泽波.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14.?
  [3] 胡宏普, 中医药治疗跟痛症48例临床体会[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 7(4):71-72.?
  [4] 雷静,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症4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14(5):49-50.

标签:内服 临床 中药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