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空军招飞 > 正文

与其“名存实亡”,何不“铤而走险”:铤而走险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教师往往顶着《新课标》的帽子,走着一条原来的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语文“先语后文”的观点,认为语文中的课文教学应该是以“教语言为主”。再以一个典型的课例,向读者展示新的内容取向。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语言
  
   一、语文教材“名存实亡”了,课文教学“教什么”
   王荣生认为:“语文课程的改革,实质是‘学校知识’的除旧纳新。在新‘观念’形诸文字的同时不填充进相应的新知识,或者试图在不触动原有的“学校知识”的情态下覆盖一层新的‘观念’,那么实际上就不会有新‘观念’,至少不会有体现新‘观念’的课程实践。”据上所言,我们的语文课需要教什么知识呢?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单篇选文的教学。那么就单篇选文而言,第一个问题就是:这篇课文“教什么?”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这个问题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所谓“空泛化”,就是教师讲授一篇课文,无论是滔滔不绝地“分析”,还是狂轰滥炸地“提问”,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这些属于课文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方面的知识,学生只要认真读一两遍课文基本上都能把握。而又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有些语文教师将语文课程内容直接转化为语文教学内容。“教什么”全凭教师依学生所遭遇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在课堂上产生,“教什么”的得当与否几乎完全依赖语文老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需要什么的判断能力。这无疑给最优秀的语文老师创造了最广阔的空间,至少也产生了贴近学生的内容。但是,如果教师的语文能力和教学水平不高,没有达到可以依赖的标准,那么就会产生大量的不正确的语文内容。如:讲了《祝福》,就是为了让学生认清封建礼教的罪恶;讲了《苏州园林》,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格局和特点……这就不叫语文课了,而变成政治课和地理常识课了。然而,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依赖”。
  那么,课文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呢?
   “语文”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构成“语文”的要素就是语言,语文,语文。“语”在前,“文”在后。言语在前,作文在后。课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课文教学的核心。语言知识包括:标点知识、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和文体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课文教学中不仅仅要学习、掌握这些“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些“死”知识来表情达意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教育部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离开了语言,“工具”不能称其为工具,“人文”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课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
   二、“铤而走险”,课文教学“怎样教”
  这是针对教学方法而讲的。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按规律施教,教学就顺畅,效率就高,反之,教学就滞塞,自然就达不到目的;称其为“艺术”,我们就要讲究方法。教法得当,效率就高,教法不当,效率就低。
  当前,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就是教不得法。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对课文教学的认识上的偏差所致。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行为做法上的走样,语文知识的纳新,建设达成新目标的新内容,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当前最为重要的也最为迫切的任务。所以,要解决课文教学“怎样教”的问题,正确认识课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怎样教呢?这里,不妨借用洪镇涛老师的这一节《天上的街市》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这节课里,洪老师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洪老师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的朗读以及对学生朗读恰当地指导,显示了他深厚的教学功力。二是深入课文,强化语言训练。在教第1节诗时,洪老师抓住了“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字,并将其换成“亮”,引导学生辨析、品味,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准确用词的能力;之后,洪老师把这节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串换位置,通过比较、品析,使学生体悟了诗歌行文思路的一致性特点。在讲第3节诗时,洪老师出人意料地抓住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的“你看”后面的逗号,通过对逗号去留的比较、品味,使学生对这节诗意有了立体、形象的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准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不仅如此,洪老师还把这节诗逐句进行了改动:“你看,那深深的天河,定然是无限宽广。那河两岸的牛郎织女,只能够隔河相望。”之后,洪老师引导学生用改后的诗同原诗进行比较品读,辨析体会,使学生领悟到诗人所以把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每年只能“七夕相会”改写成每天可以“骑着牛儿来往”的用意,自然而然地把握住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的主题,明确了材料服从主题需要的写作要求。
  语文学习是一个动态实践过程。综观这节课,我们看出语文课的课文教学,抓住表现力强的语言因素,这是课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加之强化语言的训练,通过删减、增补、替换、改动、串动,进行比较、辨析、品味,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课文教学最常用的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王荣生博士说:“我们的语文教材被选文所篡改,几乎名存实亡。”可是我们只要走出这一篇篇选文(课文)分析的误区,摆脱纯知识的教学,教习学生深入地抓住语言这个有关于文化存亡地根本,并加以强化地语言训练,语文教学才能迎来新的春天!新课程语文知识的确实需要重新确定、取舍和构建,不是几个人和一早一夕就能完成,这无疑需要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王志凯,王荣生。《初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
  董水龙,《语文知识:变静态描述到动态运用》

标签:名存实亡 铤而走险 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