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口号标语 > 正文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浅谈】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数学阅读是一种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阅读,它包含逻辑性阅读、符号化阅读、图表化阅读。数学阅读能力是人的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不断发展、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对当前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对数学阅读教学提出四点建议: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关注语言转换,培养阅读能力;设置导读提纲,加强阅读指导;鼓励读议思记,培育阅读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 阅读现状 有效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要求从学会变到会学,关注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核心是阅读能力,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是最终目标。阅读能力包括语文阅读、数学阅读、外语阅读等多学科阅读能力。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数学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说明数学阅读已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求解数学问题,关注数学知识的演绎推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同时还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蕴含数学内容的资料书籍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从当前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数学课堂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数学学科语言特点让学生畏惧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想象、推理、证明及计算等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往往是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就是把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或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形语言,并用通俗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把难于理解的或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容易理解的语言。正是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以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不仅需要读、写结合,更需要思维积极的参与,任何蜻蜓点水式的阅读都会造成学生读不出独到的见解和体验不到数学的魅力,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
  2.教材中阅读材料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比以前的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增加了不少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如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中每章有两个及以上的阅读材料(即读一读),主要类型有三种:一类是与本节课相关内容的延伸,如用“Z+Z”学习用计算机画统计图等等,这类阅读材料学生兴趣浓厚但数学课堂中不能及时提供计算机进行操作;课后缺乏老师的统一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人数不多,效果有限。另一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知识,如介绍方程、概率史等等,部分学生对此兴趣有限,大多数学生停留在浏览阶段。还有一类侧重于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地球的周长、皮克公式等等,这些内容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惜常受到实践的时间、空间以及材料的限制,未能挖掘应有的阅读价值。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对数学课本应用
  笔者在大量的听课中发现:课堂教学中,不少数学教师往往侧重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命题的演绎推理、数与形的变换、关注对数学问题的求解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忽视数学课本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做书上的练习,之后进行分析小结、布置课堂作业,把课本当成了习题集;也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一点时间让学生阅读书本,但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对数学阅读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正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对教材关注度的低下,对数学阅读指导的欠缺,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程度,造成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奔波于题海之中,很少阅读数学教材,影响着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引导学生有效数学阅读的策略
  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开展有效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数学阅读教学的实情,要改变阅读教学被忽视、滞后或流于形式等不良现状,切实提高阅读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毫无疑问,数学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在意识层面,教师自身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其次,要在操作层面即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方面进行思考与研究。笔者与同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方法、能力以及习惯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践,往往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阅读兴趣
  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因此要使学生阅读有实效,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当的问题或创设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问题情景,这些问题与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保持学生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变机械为主动,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学生阅读《有理数的乘方》时设问:某人购买彩票中大奖了。现有两种领奖方式:方式一是在这个月(共30天)每天付给他一百万元;方式二是第一天得一元,第二天得二元,第三天得四元,第四天得八元,即每天所得的钱是前一天的二倍。你愿意采用哪种领奖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告诉他们阅读了本节课后相信你会有明确的答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总之创设的情景要有新意、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强烈地阅读兴趣。
  2.关注语言转换 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语言因为有符号才区别于自然语言,它一般具有特定性(如cosA)、形象性(如圆⊙等)、概括性(或一般性如求根公式)、直观性(如┴,∥等)。要顺利开展数学阅读,首先要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定理等知识、理解数学符号、图表的意义,其次,在数学阅读中还要注重阅读材料的语意转释,即关注数学符号语言、图表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互相转化,充分发挥各种数学语言的优势,在转化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实质就是把文字语言所包含的等量关系用符号语言表示;而已知|x-1|+|x-3|=2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在求解x的范围时可以根据绝对值的特定意义,利用零点分段法进行求解,但如果我们把上述等式(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x-1|就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x-1|+|x-3|就表示两线段的长度之和等于2,很容易就得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1≤x≤3。文字语言通俗、易懂,不易表露知识的内在结构;数学符号虽然抽象,但表述简洁,严密;图表语言较其他语言更具直观性,易于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设置导读提纲 指导阅读方法
  不同的阅读材料蕴涵着不同的数学知识,对数学阅读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任务,教学中应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实践表明:设置阶梯式的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边操练,是有效培养学生阅读的指导方式。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时我设计了以下的导读提纲:
  (1)回顾作一次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思考可以怎样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2)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列表中的x取哪些值时作图更方便?
  (3)你能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作出y=4/x的图像吗?在哪个象限内?
  (4)y=4/x的图象会与x轴相交吗?请说明你这样猜想的依据。
  (5)y=k/x(k为正整数)的图象是什么?在哪个象限内?k取1.5呢,k取2呢,取其它的正数呢?
  (6)为什么说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在一、三象限?说说你的想法。
  (7)想一想反比例函数y=4/x的图像在第几象限?为什么?
  诚然,不设置导读提纲大部分学生也能依样画葫芦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但是有了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在阅读前就回忆了一次函数的作图,知道利用“最近发展区”学习新知识;注意到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容易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与坐标轴无限接近永不相交,防止出现双曲线与坐标轴相交的错误;问题(5)(6)引导学生逐步从具体到抽象思考数学问题,在说明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在一、三象限理由时学生利用“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利用k的符号确定x、y的符号关系,进而确定函数图象所在象限,这说明学生在导读提纲的帮助下能运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学习知识;而在回答问题(7)时同学根据y=4/x与y=-4/x发现x的值一样时两个y互为相反数,进而由对称性作出函数图象,这更让我惊喜,让师生共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学生在老师导读提纲的帮助下,既学会了如何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对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的阅读教学“读”、“思”、“写”、“练”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真正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既帮学生清楚地领悟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思想也得到充分渗透,数学本质内涵更是得到有效挖掘。因此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初中阶段,导读提纲起到了“抱上马,扶一程”的作用。
  4.鼓励读议思记 培育阅读习惯
  在数学阅读之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处于“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将阅读时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条理化。课文阅读完后要从中概括出一些东西,如这一节到底讲了什么?涉及到哪些数学概念?在数学能力方面有什么要求?学习中用了哪些数学方法?本节中知识的获得还有没有其它途径与方法?这个结论一定正确吗?这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常反思,培育阅读习惯,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如以《多边形2》一课为例,在新课堂传授完后小结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猜猜外角和等于360°是由多边形的什么特性决定的?量一量地球仪上的四边形的外角和还是360°吗?
  “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们的学习钻研的兴趣马上被激起,不少同学立即开始测量地球仪上四边形外角的度数,讨论所得的结果,直到老师说下课他们也不愿意停下思索的步伐,知识向课外延伸。该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要辩证思考,进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有不少同学对此深感兴趣,课外自觉利用网络搜查相关资料进行阅读,既扩大数学知识面又培养了阅读能力,一举数得。
  初中数学教学要加强阅读教学,可通过创设合适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关注数学课堂中语言的转换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精心设置阅读提纲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指导;通过反思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数学课堂中开展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拓宽学科知识的视野,增强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这对新时期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素质教育等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标签:浅谈 阅读教学 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