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口号标语 > 正文

浅谈小学中年级段作文教学: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针对这些问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中年级学生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适当引领,明确方向。
  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很多学生看着题目的要求很茫然,感觉无从下手。出现这一现象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教师在开始习作时,可以给学生一个例文,或者领学生一起作文。引导学生该如何去表达。教会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进行描述。例如:在指导家乡的景物这一习作时,教师可以事先选好一处家乡的有代表性的景物,可以带学生实际观察,也可以看图片,边观察边引导学生把你看到的用优美的句子写出来,适当地用些修辞手法,也可以加些想象。
  二、模仿是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
  1、小学作文启蒙从模仿入手,抓住了小学儿童模仿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必然。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是对小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模仿贯穿由联词成句、积句成段到构段成篇训练的小学作文训练全过程,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古希腊美学杰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艺术首先起源于人类的模仿天性,他说:"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可见,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
  2、小学作文启蒙教学从模仿课文的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表达形式入手,符合小学生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首先,在连词造句的基础上,应该着重对小学生进行由段到构篇的作文启蒙训练,让学生认识段的书面表达与模仿构段书面表达,这种训练符合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形式表现影响着内容,对内容起反作用。因而属于形式的结构因素,与内容能否得到有力的显现也有极大的关系。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构段的训练,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从段的构成方法入手,不综合、归纳出段的构成规律,那么,学生是无法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根据主题的要求进行艺术构思,无法把经过集中、提炼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剪裁,分别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组织成有机的艺术整体,而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语无伦次,"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由于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规律,致使三年级作文训练往往不过关,恐怕这也就是小学作文普遍上不去的原因所在。
  3、小学作文启蒙教学从模仿入手必然体现"文道结合",是学习对作文这一"经验支柱"从感性知识到理性认识的合理过程。总之,模仿是儿童的明显心理特征,因而,模仿是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小学作文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这一特征,从模仿入手,教给学生模仿理性认识生活内容与模仿灵活运用文章形式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三、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因此,我们指导学生写作的基石应是写真事,抒真情。现在,由于学生见多识广,对写作目的认识不够,被动应付,写文章往往东拼西凑、东挪西借,这样的文章自然无真情实感,使人读后如隔岸观火。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特别强调要求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只要是真事,哪怕再小,内容再短,描述条理、明白都可以。
  四、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语文课本中的多数内容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典范。以语文课本上某些一成不变的写作内容要求生性好动的孩子写瞬息万变的社会、事物,也未免有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之嫌。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也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作文教学中,我们对教材中某些与学生现实脱节的内容,就该毫不吝惜地舍弃,依据实际,有机地加入一些学生耳闻目睹的人、事、物,作为写作素材,持之以恒使学生养成了注意观察、勤动笔的习惯。
  五、重视修改。
  修改是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环。凡是文章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的体验,"文不厌改",越改越好。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把修改看得非常重要,并引导学生在初稿形成后,按以下几步进行:1、学生自改。要求学生自读习作,修改文章,养成修改习惯。2、互改交流。学生自改后,让同桌进行互改,并交谈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修改原因),提高学生对作文目标的把握和鉴赏能力。3、家长指导。我认为,教师给学生面批文章,是快速、高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可班级学生多,即使教师尽力而为,也不可能全面兼顾。因此,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学生初学写作,因理解水平所致,难免出现文不符题、详略不当等现象。我要求家长针对这些现象应根据习作目标对学生的文章进行适当的增添、移动,并随时讲解原因,不应对孩子的习作进行肆意删除,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挫伤孩子写作的积极性。家长言传身教,对孩子们的审题、立意、写作、鉴赏水平肯定大有裨益。4、教师指导。学生把家长指导修改后的文章带入课堂,我按上、中、下选出三类有代表性的文章,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修改讲评。5、学生再改。老师讲评结束,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析,再一次修改文章,感到满意后誊写。6、张贴观赏。学生誊写完毕,教师选出佳作(至少2/3),画出优美的词句,写出精当的评语,在班内展览,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从三年级起,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表现欲都急剧地增长,这是使他们能乐于作文的主观心理条件。语文教师必须把握住这有利时机,认真琢磨科学的指导方法,给学生营造起适合其乐于表达的作文平台,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作文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为其今后健康成长,进一步学习各种知识,与社会各类人群、媒体进行广泛交流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让我们为学生在作文时多开几扇窗,让清新的空气吹进来,让靓丽的色彩透进来!

标签:浅谈 作文教学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