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励志 > 正文

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 理解经济危机――从《美国大萧条》谈起

时间:2019-02-0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所以一个东西他值多少钱,首先是对具体的一个人来说值多少钱,然后是我对它的价值的一个估计,所以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客观的价值,一个价值必然是主观的,是我对他的一个判官。当然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处境,价值框架,比如说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坏的,我们同样吃米饭,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对大米应该值多少钱会有一个相近的估计,所以可能这个市场上会有一个稳定的价值。
  
  
  秋风和苏小和将从《美国大萧条》谈起,用奥地利学派分析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出路,讲述在经济衰退如何实现经济复苏。
  苏小和:我每次和秋风在一块,都是他当老师,我当学生,今天还是这样,所以由秋风老师来讲,我做一些发散性的思考。因为关于奥地利学派,关于罗斯巴德,国内最有权利,最有学术底蕴发言的,应该就是秋风老师。因为奥地利学派真正进入中国,成为一本书,秋风老师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新星出版社前年出了一套,包括(00.03.03),还包括罗斯巴德的,很系统的一套书,非常好,我个人受益匪浅。所以关于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应该是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下,一次时政类考察,关于美国二几年到三几年的经济危机的考察,一个学术的演练,由秋风老师来说。
  秋风:谢谢大家下午来听这么一个随意的发言,刚才小和介绍了,我自己接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也有十几年了,中间也写了一些文章,也翻译了一些东西,刚才小和介绍的,我们在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书。当然介绍奥地利学派不是我一个人在做,包括这本书,(谢华育)他在上海,我们还有很多朋友都在做这个工作。
  之所以向大家介绍奥地利学派,首先是学术市场的自由竞争。我想我们了解的越多,可能对于公众来说,可选择的范围越广,因为我们经济学从80年代之后开始大量的引入。而我们以前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际上那个时候也没有经济学,从80年代之后,西方的,我们通常讲的主流经济学,像萨米尔特的教科书,像凯恩斯主义。到90年代以后,又有芝加哥学派,自主经济学等等各种各样的经济学流派都传入到中国,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发现,奥地利学派介绍的稍微少一点,我们认为奥地利学派对于中国建设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制度本身来说,他的相关度应该最高,就是说它能够对我们建设一个健全的市场制度提供一个最有效的,或者说最可信赖的知识。
  但是我们要设立各种各样的市场制度,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知识来进行这种设置的工作,或者说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知识来理解现实经济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比如说我们要理解,为什么温州地方的经济增长的那么快,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好的地区,而且那个地方贫富的差距远比其他地方都要小,比如说像东北就会衰落,或者说为什么腐败会如此严重,我想可能借助奥地利学派的一些理论,我们能够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比如说你去看萨米尔非的经济学教科书,你没有办法去理解这些现象,甚至你去看佛里得曼的货币主义等等,也没有办法理解,当然他有很多其他的优势。就是说通过这种介绍,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
  尤其重要的是,奥地利学派其实不完全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可能在座的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哈耶克、(米克思)尤其是哈耶克,可能大家接触他,首先是通过他的《通往明日之路》,还有像《个人主义经济秩序》,其实这个书可能对现代中国两代的经济学家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看完这本书,比如说8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那时候理解前30年的经济为什么那么糟糕,然后社会的各种制度都不是很合理,我自己就是,8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看了《通往明日之路》之后我就非常震撼,哈耶克透过一套理论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得到这么一个体制,这个体制究竟是怎么运作的。比如说他里面揭示了很多原理,比如说最坏者当道,最坏的人升的最快,还有,你控制了一个人的财产,或者经济活动,实际上你就控制了他的心灵,就控制了他整个的活动,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等等都会被控制。
  像后来哈耶克的思想,应该说在国内政治、法律等各个学科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直到现在,像哈耶克的影响在学术界的影响应该是超过任何一个西方的学者,虽然可能专门以哈耶克做论文其实并不多,我们民间也成立了一个华人哈耶克学会,我们每年也会开一个会,去研究奥地利学派个哈耶克的思想。我们当时也发现有一个缺憾,就是说基本上像(米克思)、哈耶克的思想他的政治思想影响比较大,而他经济学的理论介绍的比较少,那现在我看慢慢的,我们填补了这个空白,比如说像《美国大萧条》这本书,就让我们能够在奥地利学派的政治理论之外,也开始知道奥地利学派其实也有一套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而且是很深刻的经济学理论。事实上,我们从历史上来说,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奥地利学派的一点背景吧。
  从历史上来说,奥地利学派是跟奥地利有一定的关系,其实那个时候的奥地利应该是奥匈帝国,就是维也纳,他的创始人是门格尔,是一个奥地利人,他那个时候维也纳大学的教授。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我们也出版了,叫《国民经济学原理》,也就200、300页的一本书,而且这本书出版的很早,可能是四几年就出版了,因为译者大概在30、40年代就是一个经济学教授,所以出版的很早。他还有一本书,他其实一共就写了两本书,还有一本叫《经济学原理探究》,这个书我把他翻译出来,前年出版的。他就写了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就开创了一个学派,我们就把他称为奥地利学派,我刚才说过,他后来发展出经济学理论,也有社会理论,有政治理论,甚至在哈耶克那还发展出一个法律的理论,所以他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这一点就跟凯恩斯学派,甚至芝加哥学派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后两者基本上就是一个经济学理论,而奥地利学派是一个综合的,起码是融合了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包括社会理论。
  奥地利学派有很多特点,这个特点后来又有很多基本的命题,我简单的做一个介绍,有助于我们后面关于大萧条、繁荣、周期这些现象的分析。他的基本的方法论上的一个特征,就是有一些很明显的特点:第一个就是个人主义,第二个叫主观主义,第三个叫过程理论。我稍微简单的介绍一下,因为我们现在强制教育,你必须综合的学一下比较古典的经济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类的这些理论,这些理论有一个很致命的缺陷,就是他通常是以一个集体,比如讲阶级,或者讲总的概念,就是分析经济问题的时候,他通常是以一个集体的概念来作为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而奥地利学派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就是我们立足于对于个人行为的一个分析来理解经济活动。当然并不是说把这个个人就看成一个空洞的个人,他是处在一个和他人关系中的一个个人,然后我们理解他的行动的逻辑,比如说他面临一个外部世界的刺激,然后我们作为一个个人,他会作出什么样的反映,这个就叫个人主义. 然是主观主义,我们大家受主流哲学的教育,一听主观主义就觉得这是一个坏事情,实际上我们正常的生活都是主观主义的,我们都是主观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是根据我们的头脑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然后对外部世界去感应,并不是说外部世界是什么,是取决于我们眼睛,我们眼睛长的是什么样,比如说我是色盲,我辨识不清楚颜色,我通常拿一个笔签字的时候,我得问一下,这个是黑的还是红的,然后我才能够签字,这就是一个客观的世界。当然我们是可以认识的,但是我们永远通过我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而不是说这个世界直接就跑到我的脑子里面去了。那经济活动同样是这样的,以前的经济学理论,比如说叫客观价值论,那客观价值论有一个最大的学说就叫劳动价值论,他说一个正确的价值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找了一套客观的标准。
  但事实上我们作为一个常人,我们用常识就可以定向,你到哪去找一个标准?所谓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是什么东西?其实是找不到的。那奥地利学派实际上有一个转向,就是说我们思考价值,一个东西它的价值是什么,一个东西的价值,就像门格尔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与探究》一开始就讲了,一个东西的价值取决于本人对于他能够满足我的效用的一个估计,一个估价。实际上这就是主观,所以一个东西他值多少钱,首先是对具体的一个人来说值多少钱,然后是我对它的价值的一个估计,所以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客观的价值,一个价值必然是主观的,是我对他的一个判官。当然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处境,价值框架,比如说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坏的,我们同样吃米饭,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对大米应该值多少钱会有一个相近的估计,所以可能这个市场上会有一个稳定的价值。那所谓的价格是什么?其实就是双方,就是卖大米的,和买大米的,两个人的主观判断,然后有一番的讨价还价,讨价还价就是一个主观的判断互相交锋,然后辩论的一个结果,其实就是一场辩论,跟一个辩论赛一样,我觉得这个东西应该值5毛钱,他觉得应该值一块钱,然后我就说值7毛钱吧,然后他又说那就8毛吧,最后是7毛5成交。
  其实这是一个主观的判断的一个综合结果,而不是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东西,我们能用一个社会平均时间衡量一下这个东西就值7毛5分钱,事实上会有情况是,这个东西根本就卖不出去呢?那你说它的价值是什么?等于它就没有价值,或者说它从一个生产者的角度来说,完全就是一个负价值,因为我自己投入的原料、劳动,完全浪费了。这是奥地利学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还有一个方法就叫过程,过程里面其实最重要的是他突出了一个时间的概念,我一点我想对于我们后面的讨论也很重要,其实这个也是常识,就是我们所有的行为,我们人就生活在时间里面,所谓时间、空间,在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通常的经济学,一般的经济学,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时候会忽略这个时间,他会认为这个时间不存在。比如说一般的经济学理论会讲供需平衡,但是你要知道,比如说一个东西的价格是由供需来决定的,奥地利学派一般不这么看,第一,我们从一个个人主义的立场来看,还是说卖大米,生产大米的人可能有几亿,或者卖大米的,起码一个城市里面,卖大米的都有几千家商店,然后买大米的只有几百万人,那你怎么知道所谓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什么?你没有办法统计,而且就算你有办法统计,这个统计也毫无疑义,因为等你统计出来以后,大家都买完了。所以其实这里面一个是从个人角度来讲,从行为主体来说,我们不可能有一个总的需求者和一个总的供给者,这个是不可能的。还有一点,就是我刚才讲的,有一个时间的过程,我们通过交易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去做这个事情,最后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说你通过任何其他的东西没有办法计算出来,因为你不可能说把这个时间取消了。
  我想这些就使得奥地利学派和特别,尽管他有很多的,像个人主义、主观主义,都被我们主流的,比如说像萨米尔非的他其实也讲到很多理论,就是说部分的吸收了奥地利学派,但是奥地利学派的特征太明显了,以至于他没有办法被主流的学派完全吸收,所以他是一个比较边缘,但是有自己特别鲜明特征的小众经济学,我们说主流的是大众的,奥地利学派就是小众的,我们其实可以受到很多思想上的冲击。
  
  内容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撰序推荐:“当我们正在经历着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时候,我建议所有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媒体人士,甚至普通大众,都读一读罗斯
  巴德的《美国大萧条》,因为它有助于我们反思这次危机的真正原因,思考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否恰当,也有助于未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一些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奥地利理论“有时”能够解释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但是他们又说另外的一些例子可以被不同的其他理论加以解释。但是,正如我们在上文指出的那样,我们相信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坚持认为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是惟一可以解释商业周期和与之类似的理象的。
  作者简介:
  默里?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 1926-1995), 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论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承约瑟夫?朵夫曼(Joseph Dorfman)。生前主要担任内华达大学经济学S. J. Hall讲座杰出教授。他曾任米塞斯研究院(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学术事务副会长,《奥地利经济学评论》(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的编辑,也曾长期参与纽约大学举办的米塞斯研讨会。主要著作有:《1819年大恐慌》(The Panic of 1819)、《人、经济与国家》(Man, Economy, and State)、《美国大萧条》(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 《权力与市场》(Power and Market)、《金融体系的秘密》(The Mystery of Banking)、《自由的道德》(The Ethics of Liberty)、《在自由中孕育》(Conceived in Liberty)等。

标签:经济危机 萧条 谈起 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