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答辩 > 正文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的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观后感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通过“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公开教学,探索了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对比实验、探究实验、以及课外继续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展现化学魅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化学公开课;对比实验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1-002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构建活力课堂、魅力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经。精心设计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2010年12月的“十校联谊活动”中,对人教版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开展了公开教学活动,获得了同仁们的较高评价。以下就是我的课后反思。
  1 增设对比实验,衬托现象直观
  增设对比实验,可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学习的趣味性;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的实质,缩短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历程,进而学会自主地从实验的对比中去不断地探索科学的真理。增设对比实验的意义还有利于为学生增设思维的台阶,便于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弥补教材中实验的不足。
  1.1 自制教具,实现对比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比较不同种金属和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时,我增设了铜在空气中灼烧的实验。我用了一根较长的铜丝,把长铜丝的两端都绕成螺旋状,中间的铜丝制成一定的弧度,将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螺旋状铜丝很快变黑,没有灼烧的另一端,螺旋状铜丝仍然呈亮红色,实验现象对比明显,学生观察实验的积极性也很高。这样既避免了直接用一根长直铜丝放在空气中烧,实验需要时间很长,变黑也不明显;也克服了用薄铜片灼烧,变黑很快,但黑色物质容易剥落,不利于学生观察;同时学生也能联想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讲出铜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这时的铜丝不仅外观像柄“如意”,我用起来也很“如意”了。
  1.2 源于生活,激发兴趣
  化学由生活而起源,生活因化学更精彩。在增设对比实验时,我们应善于寻找生活中的实验素材。在畅述俗语“真金不怕火炼”时,我增设了黄金手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的实验,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金是否像铜丝一样,在空气中灼烧变黑。同学们在紧张和激情中,体验了“烈火炼真金”的过程,教学效果良好。课堂练习中有一道鉴别“真假黄金”的题目,学生答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就连平时基础不理想的学生也能讲得有根有据。
  2 精心设置疑问,自主探究解惑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而获得的知识或技能最扎实,因此,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尽量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探究过程来达成目标。在实验过程中,亲历过程、体验成功的感受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2.1 注重过程方法,达成三维目标
  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金属和酸反应时,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在选择金属药品时,可供学生选择的药品有镁、锌、铁、铜4种金属,每一种金属都有片、丝、粒3种形状,并且每一种形状都有大小不一的规格。刚开始选择时,同学们的选择大致有3种情况:一种是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4种金属;第二种情况是有的同学选择的金属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第三种情况是,有一部分同学选择的4种金属形状和大小都有不同。针对这几种情况,我请同学们思考哪一种选择更合理,为什么?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都能知道第一种情况是合理的,绝大部分同学也能够讲出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目的是排除干扰。接下来,学生都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出哪些金属能和酸发生反应,哪种不能;并能根据不同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出4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样,既关注了过程,又注重了方法。
  2.2 探究由浅入深,分析层层深入
  在探究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盐)溶液的反应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先请学生根据“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原理,探究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把光亮的铁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使“铁刀变铜刀”,然后分析,铁能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了铁比铜活泼还是不活泼?同学都能回答出铁比铜活泼。接着请各组再做一个对比实验:把铜刀(事先用铁刀置换出铜后经干燥处理所得)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果是“铜刀不能变铁刀”,学生同样能愉快地得出:该实验也能说明铁比铜活泼。此时,教师引导同学们结合实验分析,比较两种金属活动性,可选择药品的类别是怎样的?学生可总结出:“用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能否反应可以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再请学生模仿刚才的实验原理,设计比较铝和铜的活动性实验,先交流方案,再进行实验。
  大多数学生,首先设计出的是用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或铜和硫酸铝溶液反应的方法,后来有同学补充了用铜和铝分别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探索活动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了探究铝和铜的活动性的方法,如果所选的药品是硫酸铝溶液和铜,那么,我们如果要比较铝、铜、银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我们还需要比较出哪两种金属的活动性?还需要一种什么药品?就可以把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出?”有的同学讲需要金属银,用银和硫酸铝溶液反应;有的同学说是含银的化合物,用铜和含银化合物反应。此时,我提示学生,如果是含银的化合物可以用硝酸银。接下来,请各组按自己选择的方案实施探究,探究后相互交流所做实验是否能反应?能反应的现象怎样?并分析探究的结论。选银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银不和硫酸铝反应,铝的活动性大于银,但该方案不能确定铜和银哪一个更活泼,即不能达到探究目的。选硝酸银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铜能和硝酸银反应,3种金属的活动性是,铝大于铜大于银。
  此时,我请学生综合两种不同实验方案及两种方案探究的不同结果思考,如果探究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做探究实验时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性物质应该是哪一种?经过思考,大多数同学能讲出是活动性在中间的一种。我接着说:“在选择探究物质时,应该首先确定这种中间的关键性的物质。如果这种物质选择的是金属单质,那么,另外两种物质,应该是单质还是含被探究的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呢?”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得出是化合物;同理,师生一起分析得出,如果所选的关键物质是含被探究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那么其他两种物质就应该是金属单质。这样,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实现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飞跃。
  3 拓展实验空间,营造探究乐园
  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到实验中寻求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兴趣,体会独立获得成功的美妙感受。当然,这就需要课后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自主地解决问题,在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的时间有限,探究的空间无限。同学们在课堂实验时还存在的问题和发现的疑惑吸引着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学生在探究铝、铜、银3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时发现:打磨过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除了有红色物质析出,还明显地看到了大量的气泡;铝丝没有打磨,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为什么没现象?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析出来的固体是黑色的?探究比较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除了考虑节约,用3种药品外,还能否用价格较低的多于3种的药品代替?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如果需要比较3种以上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听着孩子们的疑问,看着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探索欲望的眼睛,我大胆地向学生承诺: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课后开放实验室,为他们提供继续探究的平台。
  事实证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在课堂、课外直接参与探究,明显提高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课后开放实验室,也是改革实验教学值得尝试的一种创新,使实验室不但要在时间、空间上保证完成教材所要求的实验,而且要拓展实验室的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实验室课程资源,让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乐园。这也符合《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
  参考文献:
  [1]蔡亚萍,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7

标签:化学性质 公开课 思考 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