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名言 > 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五年级上册三单元日积累朗读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新课改启动后,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语文的学习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朗读、学会感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悟到人生的真、善、美。
  【关键词】朗读 感悟 积累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38-02
  
  随着新课改的推动,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朗读、学会感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在新课改教学中,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证明了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学会朗读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要靠学生亲自去实践。朗读就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读也有读的方法、读的要求:读时让学生明确目的,明确要求,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读的层次由浅入深,要遵照读通、读懂、读透的层次循序渐进;读的形式应多样化,语文课堂上要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激发读的兴趣。多样化的朗读形式给课堂气氛带来了积极的效果,更能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怎样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朗读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示范的作用特别大,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导向,又让学生在模仿中得到了提高。朗读示范可以是教师的朗读示范,可以是学生的朗读示范,也可以用录音范读。通过这些朗读示范,让学生互相学习,在欣赏中得到提高。
  2.注重朗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提高
  语文课文朗读中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只是用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语言夸夸而谈。评价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课文内容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评价。比如教学《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当学生读完后教师如果这样评价学生:“我看你也快高兴得哭了,是吗?你也一定在为他们的和好而高兴吧!”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评价自己,心里肯定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快乐的风筝一样,让自己的身心融入了课文。
  3.注重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一个对话过程。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体验,那这一个对话过程是枯燥无味的。有真情付出,才会有真情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真情与作者文本交流对话,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学《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就加入了课文,与课文中的人们共同欢庆申办奥运会成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注重课堂朗读气氛的烘托
  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借助教学图片或用形象逼真的声音等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如在读《看雪》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这样说:“小朋友,我们都见过雪,玩过雪,但还有些小朋友没有见过雪,你们想知道这些小朋友吗?想跟他们一起玩吗?”通过这种提问,课堂气氛就会激烈,学生一定会急着去读课文。
  二 学会感悟
  感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怎样让学生在读中很好的感悟:首先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学生初读课文,解决课文中的生字,细读课文,从而理清文章的层次。这样,让学生通过读从整体上感知,获得初步的感受。其次在读中领悟,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精读。精读意在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课文时,通过重点词句的点拨体会,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鲜活的语言形象,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最后在读中启迪灵性,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中开发学生灵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
  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课堂上,学生读后总会交流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应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多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增进感悟的深度,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在读后抓住两者的不同表现去比一比,从比较中感悟到小白兔的勤劳,小灰兔的懒惰,让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到要做一个勤劳的人,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课文《快乐的节日》,让学生在听听唱唱中,体验到愉快的学习生活,增强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三 学会积累
  朗读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朗读感悟后就要注重积累,在感悟中积累情感,“积累”并非单指文字符号的积累,在朗读与感悟中,学生往往会把丰富的情感积存于心中,语文课文的学习,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心里发出由衷的赞叹;在朗读感悟中积累语言,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的基础,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无疑把好词佳句储备在脑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通过创造性复述也能积累语言,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可适当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文
  语文课文有指定背诵的课文,除让学生背诵喜欢的课文外,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背得越多,积累得就越多。
  2.加强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日积月累”,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好“日积月累”,让学生多读多记好词佳句。
  3.多读课外书,课外多积累
  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课外多阅读,自主识字量增多。经常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交流读后的感受,丰富语言积累,为运用打好基础。
  四 学会运用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运用,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外在表现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朗读、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所积累的知识运用在口语交际和自己的文章中。在课堂学习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学完课文后,让学生采用扩写、仿写、写感受体验等形式,使写成为读的延伸和发展,成为感悟的升华。随时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通过各种方式的评价,激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水平。
  在学生练笔时,多提醒学生把所积累的语言用于自己的语言。用时注意合理、恰当、准确,写出来的句子要通顺连贯,意思表达清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蕴,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触摸到课文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形成独特的、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感悟人生的真、善、美。
  〔责任编辑:王以富〕

标签:朗读 浅谈 感悟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