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名言 > 正文

[新视域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探析]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随笔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若要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及方法,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就需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质量、有效率。
  【关键词】化学教学;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作为一名年轻化学教师,我没有“润物细无声”的奉献,也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功,唯有一份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让我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我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没有退缩,而是一直在努力地探索适合学生优秀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一、让学生对化学充满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初中的学生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对一门学科的喜好通常是从喜欢这门学科的任课老师开始的。为此,我主动走近学生,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一方面让学生喜欢、接受我,另一方面我也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化学实验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例如,在《分子和原子》这一节内容中,为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个结论,我根据教材的实验进行改进,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锥形瓶中放入浓氨水,在锥形瓶口放了一只用白纸折叠的千纸鹤,实验前千纸鹤先用酚酞试液润湿,实验开始时,现象非常明显,白色的千纸鹤变成了红色。对于变色的原因,学生兴趣高涨,讨论激烈。又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节内容中安排了摇塑料瓶、紫色石蕊变色等实验,这些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贴近生活,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上课注意力集中,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化学史介绍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化学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化学家研究化学奥秘的历史。在课上,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是什么”,而学生感兴趣的是“结论是如何形成的”,即科学家探究此结论的过程。例如,在《原子的构成》这一节内容中,对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个结论,课本没有过多介绍关于原子构成探究的背景内容,而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而对于原子构成的探究使很多的科学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么抽象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感觉很枯燥,一时难以记忆。为此,我查阅一些资料,给学生介绍了探究过程中出现过的汤姆生的“西瓜瓤式”的结构,这个结论在当时起着很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正确无误的,而后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原子核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情况才得到了现在原子的构成这个正确的结论。学生对发现的过程充满了兴趣,聚精会神地听着、想着。化学史介绍完后,学生知道了原子的构成原来是这样被发现的,不再感觉那么抽象,反而变得很直观,很容易记忆了。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被人们戏称为“教书匠”,因为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时间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学生一味地再听、再写、再记。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给他们充分合作的时间;给他们充分总结的时间;给他们充分练习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今年的4月20日在实验中学参加了中考化学复习研讨活动,同时听了一节张小红老师开的试题评讲课,试题评讲课给人的感觉是很枯燥的,没什么值得听的,但是张小红老师上的这一课却让我受益匪浅。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二单元测试题》,老师也已经对每一个同学的练习进行了批改。在课堂上,老师安排了如下几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学生互相讨论错题,从而把这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以框图的形式填空,学生上黑板,错误之处进行点评,没有过多的言语;第二个活动:列出错误率较高的几道题目,学生来解释解答过程,不到位之处,学生补充,老师完善;第三个活动: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老师设计了几道类似的例题用来巩固知识点,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教师点评;第四个活动:盘点收获,学生小结这节课上所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个活动:课堂检测。
  这节课上,老师给学生安排的活动井然有序、环环相扣,在每一个活动环节,学生的活动多于老师的所讲,但是老师的每一句话都点到为止,恰当合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逐渐从“观众”变为主角,而教师逐渐从“主角”变为“导演”。
  三、让学生熟记化学口诀、规律
  元素化合价是学生记忆的一个重点,只有熟练掌握了元素化合价才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如果初中没有牢牢掌握,到了高中化学,基础就会比别人矮了一截。我把元素化合价按照价态进行了分类,把每个价态的一些常见元素列出,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钡镁钙锌……这样的口诀记起来,容纳的元素比较多,元素的价态也一目了然。又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个课题中,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够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学生在做这部分知识时经常容易犯这样几种错误:第一.铁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后铁生成的是硫酸亚铁,而学生经常会写成硫酸铁;第二.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必须是可溶的,如:Cu和AgCl是不能反应的,而学生认为这样的反应也能进行;第三.在这种类型的置换反应中,K、Ca、Na是除外的,因为这三种金属活动性很强,会和盐溶液中的水起反应,得不到活动性弱的金属,而学生经常忘记。为此,我小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强换弱、盐可溶、铁二价、除了钾钙钠。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只要在心里把这条规律默念一遍,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若要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这门学科,并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疲倦、劳累,作为教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和学生一起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丰利环港中学)

标签:视域 探析 课堂教学中 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