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学弈评课稿

时间:2017-05-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学弈》说课稿

《学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的第一课时《学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中的讲读课文,开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疏通文意作为教学的重点来突破。

二、说教学策略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文教学应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强,我确定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确定下“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这一基调,让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细讲解。

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其一,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寓意。其二,把写引入课堂,进行写字练习,说感受,写感受,写体会等。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写中内化语言。其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2、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基本方法。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第一则《学弈》。它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板书课题《学弈》,齐读课题。

2.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三字经: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设计意图:

“教师谈话”明确文言文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学习文言文,就是传承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 “介绍孟子”是让学生初识孟子,对孟子有简单的了解。耳熟能详的孟子名言,让学生感到孟子虽然生在距我们很遥远的年代,但他的话至今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孟子离我们很近,他的思想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点燃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熟读成诵(读之前引导学生说出朗读时需注意的要点:1、注意朗读的节奏,2、读准字音(特别是翘舌音,本文“之”字较多,强调学生一定读好六个“之”字。3、放慢点速度)(课件出示)

1、练习读文:(正音、纠错)。

2、指名读(好差各一名,自评、生评、师评)。

3、教师范读(生评,师趁机强调节奏,翘舌音)。(配乐)

4、学生练习读文(个别指导);

5、找一人读。(配乐)

6、同桌互读互听(学生自评)。

7、找男女代表配乐读。(配乐)

8、总结:慢一点,停顿、断句、韵味。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为解决问题采用了两条基本途径:同伴互助,分享彼此的思考;潜心读书,与文本、作者充分对话。在这里教师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借助书、结合注解,理解文章大概意思。

2、例如:第一句讲解。

3、总结:把意思和语句结合诵读而成。

4、课文叫弈秋干什么?看一下这两个学生的上课表现,画出合作,一人读,一人解释,下一句互换。

5、找一组同桌汇报。

6、看插图描述。

7、用成语描述两人表现。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谈论中,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四)、分析课文、明白道理。

师:从课文中找一找反映两人学习结果的句子。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师:为什么两人一起学习,结果却截然不同呢?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读

一读,简单概括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板书: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

(五)、联系实际,感悟寓意:(非常荣幸我们现场请到了全国围棋冠军、还有弈秋的两徒弟,请你们对人物评价一下。)你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态度的重要性。(小组合作交流后发言)

[设计意图]:在漫谈中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在准确地摸清学生底细的基础上,逐步引领学生由现实走进文本,又由文本回到现实,在阅读教学中走一个来回。

(六)、学生自创警示语:态度决定结果/态度是最好的老师(例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本文寓意的基础上,又联系生活实际说了说态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一节语文课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最后安排这个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七)、巩固练习。

(八)、作业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

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本节课围绕着“读、译、悟”四个环节教学,这几个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活动规律。在教学本课时,老师始终只是个指导者,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本身是存在着缺陷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在范读时,我读得有点快,没有更多的注意语速和感情,节奏感不够强。

二、因为老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够巧妙。比如学生读完后,经过其他学生的点评,可以再给她一次机会读一读。

三、整堂课显得节奏太快,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背诵的时间太少。

篇二:学弈说课稿

学 弈

《学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从平凡小事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然后写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从而揭示出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中心思想。选编本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本文体裁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1. 读通、读懂文言文,能够结合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 以学生为本,通过对比、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小学课本上涉及的文言文还很有限,因此,本文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和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小学开始,在学习成语、古诗词、名言警句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帮助。但是,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为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所以,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通过范读激趣,初读感知,细读探究,熟读成诵等过程,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同时又激励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是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主要渗透朗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品读文言文的韵味,感悟文言文所揭示的道理。

下面重点说说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篇文言文可以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揭题,激学文言文之趣

首先,我直接板书课题《学弈》,让全班把课题读一读,然后在学生进行了预习的基础上,提问“弈”是何意,再指出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并简单介绍孟子。以这种揭示课题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了解孟子,激发学生对古代文人的敬佩和赞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言文,学校文言文的积极情感因素。

二.诵读,品文言文之味

文言文是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只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领悟

其韵味。在诵读这一环节中,我会先向学生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规范语速。接着,让学生自由诵读,再请学生示范读,在此过程中,我会对学生的朗读做适时指导。最后让全班初步有感情地齐读。要学会文言文,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本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示范读,学生学着读,教师指导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音律美,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同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做铺垫。

三.合作,通文言文之义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比较少,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后阅读文言文,我会在这一环节中,教给学生两种方法:一是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义法。例如“弈秋”是人名,“通国”是全国等。二是对于一字多义的情况,我会引导学生把对字词的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意思。例如“惟弈秋之为听”的“之”起提宾的作用;“一人虽听之”的“之”是代词,指弈秋的教导等。同时,我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团结合作,共同疏通文义,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探究,明文言文之理

通过前面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探究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明白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从而顺利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的主要内容,进行课堂小结:弈秋,诲二人弈,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三心二意,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则前者强(胜),后者弱(败)也。

接着,结合教学目标和课后习题,我会布置如下亮两项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该简明扼要,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本课时我的板书设计贯穿于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两种不同学习态度下的两种不同学习结果,表明做事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学 弈

专心致志 强(胜)也

三心二意 弱(败)也

以上就是我对《学弈》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预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情适时作出调整。

篇三:评课

评 课 记 录

一、交往是教学的本质,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只有坚持交往互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吴艳老师这节课上多处体现出她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能力。吴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后互相交流学习成果,互为补充,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点拨难点。吴艳老师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强调学习活动以探究为主,学生为主,交互为主。

二、今天的课堂又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应是充满激励、充满赏识、充满尊重的课堂。吴艳老师语言亲切,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给予了恰当、鼓励、赏识的评价,如“你第一次发言就说这么好??”、“行,可以,不错,不难读吧”“你看,学议论文并不难吧”,“读得好,有感情”等,她用“蹲下来和学生交流”的形式教学,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正因为如此,课堂上学生才会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这样民主的课堂是我们丹水镇中学许多课堂中的一个代表。

三、最近听原省教委主任周德藩的一番教导,他说课改只要记住十三个字就行了“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今天听吴老师的课,觉得她的这节课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吴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她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自由表达,还学生自主权。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吴老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使学生在与教师、作者、文本的平等对话中,训练语感,熏陶情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师问:“你通过读这篇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生答:“做人要有创新意识。”学生一下子就答对了,同学们都达成了共识。

吴老师还有个教学环节安排得很有匠心。在同学们比较流利地学完了课文后,老师及时告诉同学们,这也是我们专心致志学习的好结果。这样很巧妙地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了,使学生的情感更加投入,巩固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夸奖,又是对课文的宗旨进行了延展。我想,学生听了一定很开心,今后学习时会更加专心致志。吴老师的这一做法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吴老师在教学中能注意以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影响,如范读、背诵,可见本人基本功较扎实。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吴艳老师所教的《学弈》一课,能充分体现现代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吴艳老师在教学中对课文中心的挖掘进行得很巧妙,很自然,能有机地进行渗透。如当学生很熟练地将这篇文言文读出来时,吴老师很自然地夸赞一句:“你们读得真好,学得不错,这都是你们上课专心致志的结果啊!”这既给了学生鼓励性的能有机地引导,帮助学生,能尊重、赞赏学生,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这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值得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借鉴学习。

建议吴艳老师在今后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好时间、进度的安排。今天的这一课,我认为前面稍松散了点,教者重复学生的话过多,后面稍显紧凑了些,好多学生准备的有关孟子的资料未能展示,教师的结束语也显得不够从容。另,当教学“为是其智弗若??与?”一句时,师问可加什么内容,一、答加“之”,这可谓点睛之笔了,可见此生对课上老师所讲的几个“之”的作用已理解了,可吴老师未能及时加以肯定,赞赏,而非要学生说出现代语言解释来。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当时,吴老师可立即加以肯定:“呀!这‘之’用得多好啊!可见你对文言文中的‘之’的几种基本用法有所了解了!”然后再追问一句:“你能告诉老师,所加的‘之’字在现代语言中指什么呢?”这点建议提出来同吴老师共同切磋,以便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落实主体意识到位,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教学民主。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放权,要少讲、少读、少写、少做,让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做,要给学生自主权,要把课堂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吴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课堂上让学生结合注释,反复吟诵。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古文的自主感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能解决的问题,她尽量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吴艳老师则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他们大胆试着讲。如教3、4、5句时,让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就解释哪一句的意思,这样让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明白了专心致志地做事与一心二用地做事结果是不一样的。而对于需要指导的地方,吴艳老师就抓不放,适当点拨,如:当一位学生解释完“惟奕秋之为听”这句话时,她说:“你很巧妙地调换了词语的顺序,加上自己的话,这样句子就解释清楚了。”这里很巧妙地渗透了一种学习古文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课外学习,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如今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吴艳老师课前能放手让学生搜集有关孟子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外学习及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不过,吴艳只请一位学生谈了有关孟子的资料,我觉得可以多请几位学生来谈一谈。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也应该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资料。

总之,这节课是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是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感悟为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改后,教材变化了,我们教者的教学观念要随之改变,不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学。要教会学生从教材的学习中攫取营养。这就给我们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

们站在审视问题的高度,思考教材中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知识间是怎样有机联系的,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古汉语是我们祖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提倡“亲近母语”,我认为不仅仅要让学生亲近现代汉语,而且还要让学生多多阅读古文选,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这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的文言文,教者课前认真地研究了教材,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难点,这篇课文的思想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做事情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这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只要把课文的字词解释清楚了,道理就能明白了。难的是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教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学习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方法。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了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词句的意思,对于简单的词句,凭借学生的能力,是能够理解的,这也是古文学习中最基本的直译方式。

其次,对于难理解的词句,教者进行适当的点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词序调换”、“补充省略的部分”来加以理解。当讲到“惟弈秋之为听”时,学生翻译得正确,教者首先给予肯定,再根据学生的翻译教者用颠倒符号明确地标注出来。当讲到“为是其智弗若与”时,根据学生的翻译省略“前一个人”,教者加入了插入符号,这些都是教者独具匠心之处,在直译与意译之间结合学生搭起了一座桥。

在古汉语中“之”是一个很特别的字,它有多种用法,教者注意让学生理解它在文中的不同用法,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的简略,精当的奥妙之处。

教者的教是为了不教,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去自学更多的古文,去亲近母语。教者在最后布置学生课后去阅读三篇孟子的寓言小故事,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去自学,将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如果教者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之”的不同用法,而不是教者的讲解,那将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对古文的更大兴趣,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吴燕老师《学弈》一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文言警句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了心理障碍,接着揭题,范读课文,这一些环节安排合理有效,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

2、在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读好课文上做文章,老师始终是那穿针引线的人。

(1)读通课文,要求学生自读全文,画出难读的句子,多读。

(2)读懂课文。学生的学习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学就会的,因此教者在要求学生提出难读的句子时,如“为是其智弗若与?”等句时,不是一味的指导读,为读而读,而是启发学生讨

论、研究,反复示范,必要的指导带领学生读顺课文,并通过读悟结合,即对照注释读课文,自读自悟;读议结合,即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意思)边读边议,互助感悟;读说结合,即汇报学习成果,说说对文言词句的理解,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中悟,悟中读。

(3)读好课文。有了对课文理解的基础,掌握了正确的停顿,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如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读出赞扬敬佩之情,第四句“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疑问的语气)加上学生注入了真情实感,因此学生课文读得朗朗上口,没有疙瘩,背起来也不感困难。

可以说,教者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还体现在第三、四、五句的学习,读懂哪句,解释哪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时,没有弱化教师的“首席”(主导)作用,而是将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3、教者这一课上得成功,还体现在教态大方、自然,语言亲切,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这一种平等关系还体现在教者对学生的及时表扬与鼓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非常可取。

遗憾之处:当老师问:“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中省略了一个词,谁能补充?一位女生回答:是“之”这个回答太精彩了、太棒了,但教者未能抓住精彩之处给予精彩的赞赏,以增加课堂精彩的亮眯,只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实在可惜。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全身心的倾听学生,把握每个细节,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吴艳老师所教的《学弈》一课着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正是我们六年级组语文老师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学有一定难度,吴老师迎着困难上,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自己联系书后注释解释课题的意思;接着由文言警句导入,让学生通过读悟出句子的意思,发觉学文言文不难,为学好课文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在学习课文时,吴艳老师首先进行范读,做出正确地示范,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学生自读时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找出难读的句子,全班交流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由学生来教学生读划出的句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是教学的难点,吴老师还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对照注释来弄清课文的意思,教者只在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上给予适当地引导,如对两个“之”的不同解释,倒装句的理解方法,向学生巧妙地渗透一些学习古文的技巧。文章的最后三句话是议论部分,比较难懂,吴老师还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表现离不开吴老师课前的精心设计,课上的积极组织和控制以及长期地训练,因为我们教师的目的不只在于让学生学会课文,更重要地是学会学习。

这节课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子的资料,可以看出学生课前都做了一些准备。但吴老师只让学生读资料,而且发言的学生声音又小,让听者有些迷糊,如果改为让学生把资料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再(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学弈评课稿)配以讲解,可能效果会好些。

标签:评课 小学语文学弈评课稿 学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