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我想》评课稿

时间:2017-05-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我想》说课稿

儿童诗《我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想》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中的一首儿童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他写出来当代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本诗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学习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三、说学生:

本组的第一课是三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诗文所描绘的是古代儿童的有趣生活,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作者是通过一个画面,或一个情景,或一个场面表达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性格的。学们对用诗表达情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诗文在表达方面与现代文的表达有共同之处也有所了解,对写诗同样注重选词准、修辞妙、寓情于景这样表达手法不再陌生。因此在学习本首现代儿童诗时对作者的表达、诗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应该很容易。

四、说教法、学法:

朗读体验法、对比法、边读边想象法、引领扶放学习法、引导背诵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

现代儿童诗与古诗中的孩子们虽都有天真烂漫的性格,但现代的孩子与古时的孩子也有所不同,这首诗中所洋溢着的是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的生活更加幸福。因此导入时我设计的导语是让学生们谈谈古诗中的孩子他们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然后揭题,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现代儿童诗,它所反映的也是孩子的童年生活,但是它所反映地美好并不单单体现在吃饱饭,满足于有时间玩乐上了,现代儿童生活更幸福,充满了新奇的幻想。

我这样的设计既与前面古诗的学习联系起来,勾起学生古诗表达方面的回忆,也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现代儿童诗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引领学习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因此我领着学生重点学习了第一节,扶着学生学了第二节,放手让学生学习了三、四节。第五节我做了点拨,总结全诗所体现的情感,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美好品质。

1、揭题,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诗,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比较重视把诗歌正确地读下来,不很在意对诗歌的感受。)

3、引领学习第一节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体会: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想?

(1)、读诗体验情趣。

a、教学环节。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学情预估:学生一般能说出诗的大意,但不容易体会诗中的情趣。)

b、点拨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花苞代表什么?阳光代表什么?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的性格特点?(代表希望、光明。体会到作者喜爱充满希望的春天,体会到他充满幸福的童年。体现积极、健康的性格特点。)

(2)、 再读,鉴赏表达特点

a、环节设计。师: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你在本节中欣赏作者哪方面的表达?你想向他学什么?(联想丰富,用词准确)

师:“带”“牵”“悠”可不可以互换,为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在古诗的学习中,对表达特点已有一定积累,应该能说得出来。 “带”“牵”的选用,同样的意思,一方面抓住事物本身特点分别选带花苞,牵阳光。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用词的重复。而“悠”不但写出了已变桃枝的小手摇摆的姿势,也体现了桃枝本身具有的特点。)

4、扶放学习二、三、四节

第二节中重点点拨了“伸”,通过联想生活实际运用比较法、替换法体会用词的精准。因此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把“伸进湿软的泥土里”改为“踩进湿软的泥土里”,改为“踏进湿软的泥土里”行不行,为什么?

(点拨策略:与原诗句比较,从而达到理解现代诗的表达与古诗的表达,与现代文的表达一样,都应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要通过准确的用词来体现。)

另外在扶着学生学习这节时还让学生找表达上的其他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妙趣横生的修辞不但可以增加诗文的感染力,还可以传达情感,表现自己的志趣。我做了下面的设计: 师:“长成一座绿色的膨胀?”你怎么理解?

师:“直接说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不好吗?多明了?

(点拨策略:形象的比喻可以增加语言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一种美好的心愿,“篷帐”与人方便之物,这样的修辞更能传达愿意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品质,有一举两得之妙。)

学了第二节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三、四节,说说对诗的理解,喜欢他什么样的表达,为什么?

(学情预估:这个设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表达方面的知识储备而定的,学生会通过比较理解作者在不同语段分别选用了“安、接、装、种”这些意思相同词语的目的,它是为了避免语言单一,重复的弊端。学生从中会理解、学习相同意思可以用相近意思的词语来表达,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增强诗文的可阅性。)

5、总结全诗,升华情感:

赏析了前面四节诗文,为了让学生再次体会作品不但传达情感,还能体现人物性格、品性的特点,直接设计了读中悟的环节。

师:读最后一节,体会作者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性格或品质?

(学情预估:学生早有“我手写我心”的习作常识,对这节的理解应该不难。能从“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中体会到这是个心系家人的好孩子,表达了孩子具有尊敬、尊重父母的性格特点。进而全诗在解诗文,体情感,学表达方面在本课都得以体现。)

六、说板书

本课我的板书很简单,只涉及了表达这方面的内容。我觉得诗文并不难理解,我希望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写法。因此只把本诗中体现的表达方法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模仿写儿童诗起到引领的作用。

板书设计:

用词准

我想修辞妙 联想丰 蕴情感

篇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评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评课稿

本课教学王老师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老师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播放录相“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老师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老师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教师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课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教学伊始,创设情境。

课件依次演示:美丽的小山村,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情境中,学生在感受着山村的美,天安门广场的美,感受着升旗前的隆重和山山美好的心愿,为投入地读文做好铺垫。 当学生与本文的愿望融到一起时,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篇三:儿童诗评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

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

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

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

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

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

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评价意见任红霞

教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阮和平

《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非常讲究,

文中“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

的想象,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些词语的教学,突出了本文的特点。 章彬彬

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与培

养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篇二:儿童诗两首说课稿《儿童诗两首》说课稿牛录学校 荣春凤

一、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主

题是“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讲也很重要,丰

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

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

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

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

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这节课主要讲《我想》,《童年的水墨画》

布置自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两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

们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浓厚,能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于写作之中。

三、说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

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儿童诗,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

童诗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观念及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

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读书,边读边想象,同时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

童诗的兴趣。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

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

距离。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

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小诗,赶紧去读读吧。(出

示幻灯片一二)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是导入后首先进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大家自读,读准字音,解决生字词的障

碍。读错老师纠正,同时对本课生字词出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察。(出示幻灯片三)接

着指名读,谈感受,使同学整体感受本诗的内容和节奏。然后比赛读:看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

出来?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同时指出朗读诗歌应该注意的问题:(出示

幻灯片四)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该重读的词语重读,同时要读

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1.用斜线画出朗读的节奏。

2.哪些词语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3.注意文中“啊”的读法。(出示幻灯片五六七

八九)画出节奏和重音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让他们展示读,想读的自己站起来挑选自己喜

欢的段落来读。老师进行评价指导,最后男女生对读。老师评价。

3.谈梦想,感受意境

再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首先提问每一小节分别写了小作者什么梦想,(出示板书)这些梦

想中你最想往哪个?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内容,体会情景。哪些词用的准确生动?读通诗句,

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

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

土地上变成什么??接着让同学边读边想象每个梦想的情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

样的画面。然后教师进行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读一小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读二小节);

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 风筝飘飞, 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我想??(读三小节);阳

春三月 ,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大地??(读四小节)。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

然后进一步提问: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我还想??鼓励同学说说自己的梦想。(出示幻灯

片十)

4.明结构,写小诗

再读小诗,体会作者是怎样八把理想表达出来的,提问你发现小诗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

点?(出示幻灯片十一)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它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模

仿课文的结构,再写一小节,(出示幻灯片十二)表达自己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

能力,写完后小组评价,最后把几位同学的小作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我想》。

5.举一反三,布置课后作业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童年的水墨画》。 小结:本人在讲授这节课时,采用了朗读式,想象式,情境式及交流式,共同回顾了我

们的童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及想象力。篇三:小小的船评课稿 《小小的船》评课稿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课。作者

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体现了一个孩子

把新月看做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穿过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

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感受语言美的情操。听了我们一年级三位语文老师的课,感觉她们都上的很出色,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

鉴的地方。下面就来一一的说一说。 张琼芮老师整个课堂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

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秉着“生本”课堂的理念,本节课上的扎实而有语文味。她的课堂有

以下几个亮点:

1. 教学环节清晰干净。张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在每个环节的处理和过度上,目标明确,环节和环节的过渡

都很自然。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张老师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创设情境,准备了“蓝天”、“月亮”、“星

星”等素材,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弯弯的月亮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

蓝的天空像什么?”的说话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

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

3. 使用儿童化语言进行教学。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纪比较小,教师使用儿童化语言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孩子产生

倾听的愿望。孩子愿意听,并且听得进去,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 拼音与生字的教学处理富有创意。 一般的教学,都是先认读拼音,再认读生字。可是张老师在认读拼音和生字后,又反过

来让学生由生字去反推拼音,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拼音,也认读了生字,收到了双重效果。

当然,对于这节课,我们也有几点建议:

1. 多音字的认读环节被教师忽略了,这样学生心中可能会存疑,造成错读情况的发生。

2. 课文读的还不够到位,读的时间还有所欠缺,读的效果也有待加强。

3. 生字小老师不够灵活,可能还是经历太少,仍需加强训练。 孔燕茹老师在设计课堂

教学时,根据张琼芮老师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有效的改善和补充,她的课堂有以下

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1. 注重阅读实践。

在本课教学中,孔老师创设自然情境,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朗

读、诵读。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

中得到美得熏陶和情感的升华,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2. 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本次教学,孔老师还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放松环节,让幼儿齐唱《小星星》歌曲,

并在课堂结束时播放《小小的船》歌曲,使语文课与艺术课交叉、渗透,开阔学生视野,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 对多音字的识记和对偏旁部首的认识。在认读生字环节中,能及时的讲解多音字以及本课需要掌握的偏旁部首,有效利用了课

堂时间,使学习内容更加完整、细致。

4. 用游戏学生字,学生更有兴趣。孔老师用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生字,这让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激趣是教学极其重

要的手段,让生字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开端,学生们能积极的参与到生字游戏当中来,高效实

用。

不过,这节课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 教师在讲解多音字时,没有明确的指出什么叫多音字。如果有一个归纳总结,在以后

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学生就可以自己去总结归纳了。

2. 课件上出现了错别字。

3. 没有及时对答对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于学生说错的地方也没有及时纠正。 有了张老师和孔老师的课堂教学作为基础,王婷老师的课堂设计更加的完整细致,是一

节成功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她的课堂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 扎实有趣的字词学习。

2. 将视听的感官体验引入到教学中来,事半功倍。 王老师在范读课文以及在让孩子诵读课文时,都进行了配乐,这让孩子不仅通过语言文

字来感受文章的美,更通过音乐加深这种美的印象。同时,还注重课内外结合,学生把自己

在课内看到的,读到的,听到的,说到的,想到的情景,在课外画下来,激发学生兴趣,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

3.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根据老师的提示,孩子能按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一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课

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再到小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

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

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

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识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更利于孩子以后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当然,没有绝对完美的堂课,只有不断的完善。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表扬学

生一体化,缺乏针对性;教师的语调稍显平淡,不够抑扬顿挫富有激情。但是只要抓住了“关

键性”细节去突破,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进行的越来越精彩。 最后,作为新进语文老师,通过本次语文教研周的活动,我们也学习到很多宝贵经验,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尽快向本次讲课的优秀教

师们靠拢。

谢谢大家!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2013.10.30篇四:儿童诗创作学说课稿,15年4月 做有梦的诗人

——儿童诗写作教学说课稿

成都龙泉实验小学 叶疏影一首诗歌就是一个故事;一首诗歌就是一种情怀;一首诗歌就是一双翅膀。一首诗歌就

是一个梦想。我的说课题目是《做有梦的小诗人》。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

一、选题

一位作家曾说过,你可能不会作诗,却是个诗人。你虽然不会写诗,可你一定有诗人的

感觉、诗的灵感;你虽然不能用诗句表达,却能在内心赞颂、吟唱。这话听起来很玄乎。其

实嘛,写诗并不难。如果你把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用诗的语言和形式记录下来,不就是诗

吗?我喜欢诗歌,所以也喜欢把我喜欢的和我的学生一起分享,因为我坚信爱诗的人是快乐

的,写诗的人是幸福的。让我们插上梦的翅膀做个做有梦的诗人。

二、 教材分析

“心愿”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学习主题之一。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

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这四篇课文,虽然体裁不同,文中人物的身份不同,

但每一篇都说出了自己的美好愿望。之所以把不同体裁的课文编排在同一主题下,是想告诉

我们的孩子,同一个主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表现它。当孩子们进入“语文天地”中

的“畅所欲言”和 “笔下生花”两项练习时,孩子们可以用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

自己的生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前虽然也学过不少诗歌,也

《我想》评课稿

仿写过一些诗歌,但却绝少尝试写出原创诗歌。对

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诗歌仿佛是难以琢磨不定的迷雾,不敢轻易尝试。苏霍姆林斯基说:“我

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因此,本次教学致力于创设一种诗意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间,产生创作诗歌的

愿望,触发他们创作诗歌的灵感。同时正确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一节诗,一首诗都将是他

们成功创作诗歌的开端,鼓励再鼓励。另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完成诗歌创作,不是说

没有难度。因此自拟题目或选题,目的是给学生更多选择的余地。让学生能尽快进入创 作的状态,帮助部分学力较困难的学生完成课堂写作任务。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提升创

作诗歌的技巧。根据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简单了解童诗的创作方法,感悟儿童诗琅琅上口、充满情趣、想像

丰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评价,落实诗歌写作要求的指导,使学生在写诗时能尽力做

到有真情实感、有意识地炼字炼意。(重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手段营造诗意氛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

陶和心理上的鼓励,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做一个有梦的小诗人。(难点)

五、教学过程

夸美纽斯说过:“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教得更少,学生学得更多”。循儿童

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突出了“说—写—听—思—改—评-读”七个字。

而本次设计的是两堂课,时间充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 情趣导入 聆听诗韵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一开课就能融入到诗意的氛围中,

激发其学习兴趣。我这样说到:“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话题围绕诗展开。谈到诗,你想说说什么?

我们开火车来交流。”本班学生已经熟悉开火车的方式回答问题。此设计重在打开话匣子,让

更多的同学投入到“诗”这个话题上。接着我调查学生看哪些同学认为写诗难,找认为不难

的同学,出出点子。旨在一切问题和生成都从学生中来。最后出示我儿子和他朋友口诉的诗,

让学生感知写诗并不难,在于对生活的感悟。

标签:我想 评课 《我是什么》评课稿 我选我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