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少年王冕》评课稿

时间:2017-05-0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泰州市姚静《少年王冕》说课稿

泰州市姚静《少年王冕》说课稿

泰州市扬桥小学

姚静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人物故事。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名著,让我们享受了一次文化大餐。本文改编自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改编为课文后尽管着眼点与原文有所改变,但对于少年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刻画是一致的。本篇课文文字较多,内容丰富,却层次清晰。作者精心设计了一条线索:七岁(父亲去世,靠母读书)十岁(遵从母命,秦家放牛)十三四岁(一边放牛,一边学画)十七八岁(离开秦家,绘画读书)。课文虽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0年的生活经历,但作者能巧作安排,详略得当,集中笔墨突出了辍学放牛与立志学画这两部分,使人物更加丰满,个性更加鲜明。

本文节选自小说,

学生对于此类文章大都比较重情节,关注故事内容,人物经历,而对于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文章语言比较容易忽视。文章有三个特写镜头:1、在自家,母亲跟王冕谈心;2、在秦家,秦家人与王冕说话;3、在绿草地,王冕看着、想着。第一个特写镜头话似平淡,但母慈子孝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在人物的细微的语言中充分彰显出来。第三个特写镜头描写得最细腻,留心会发现在秦家人的话中也有一句对七泖湖环境的描写,作者为什么煞有介事地安排两次描写呢?那就是突出:景还是那样的景,只是看景的人出发点不同,心境不同,看到的景色自然会有差异。再来看看王冕和美景的邂逅,小王冕是在一阵大雨后,浑身被雨水淋湿的情况下看到的景象。这个命运坎坷的少年王冕为什么能品味出大自然的天工巧夺呢?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小王冕是一个对生活热爱的人,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乐观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到大自然的美,而这样的人无疑就是生活的强者。而且这湖光山色与王冕的磊落也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二、说教学目标

纵观本单元,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既要博览,又要学会筛选,要去粗留精。进入第三学段后,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较多具有个性化,因此教师除了继续加强双基教学外,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享受阅读的愉悦,就像蜜蜂那样采得百花,方能酿出甜蜜来!在对教材仔细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根据本单元的特点、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的孝敬母亲、勤奋刻苦、自

强不息的美好人格。

3、在无形中激发起学生走进名人,阅读名人的好奇心,开阔阅读的视野,积淀厚重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美好人格。

教学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文章集中笔墨突出了辍学放牛与立志学画这两部分,课的伊始,迅速呈现课的主旨,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将全文分成两个板块进行教学,将学生引向课文的深入。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读中悟情法,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坚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前与课堂中组织学生搜集、阅读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合中的内容,以及王冕的相关信息,把课外与课内进行有机整合,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更使王冕的人物形象凸现。

四、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用王冕笔下的梅花图、荷花图让学生饱一下眼福,顺藤摸瓜引出王冕并简介王冕,今天我们学习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中第一回合改编成的《少年王冕》。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因此我通过:

1、轻声自由读,通过自由放声读,同桌相互听读等环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段联系读:让学生逐段默读,边读边找出

七岁时、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等词语这些词句,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领会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详写与略写相结合是这篇小说的显著特点之一,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将理解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是合适的。课文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0年的生活经历,详写了王冕几岁,略写了几岁,哪几岁没写?

为什么要详写10岁和14岁?我想学生略讨论,应认为详写10岁是因为王冕在10岁上因家境贫困而辍学,详写14岁,是因为王冕在这一年学会了画画,人生有了改变。

(三)走入文本,读中悟情

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文课应该着力于养成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①简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这也是语文课堂的教眼。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地方着手抓教眼,走入文本,读中悟情。

第一个特写镜头: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到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本书去读呢。

在王冕回答母亲的话中,前后是有矛盾的。前面讲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后面却还提到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可见,王冕的闷得慌实在只是一个安慰母亲的理由,他并不是真的在学堂里闷得慌。正好相反,从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就足以看出王冕其实是个好学的孩子。再联系下文,从后面的一些描写,如: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zǎn)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fn)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不知不觉三四个年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这些语句,无一不是在向读者说明:王冕是个多么勤奋好学的孩子,这样一个抓住任何机会,一有空闲就读书的好孩子,怎么会在学堂里闷得慌呢?唯一的解释就是:王冕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理解母亲的苦衷,所以在痛苦地答应母亲辍学去放牛的时候,还想着用这样一个理由去安慰自己的母亲,减轻母亲的心理压力,这是一个多么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虽说言为心声,但有些话心里想的,嘴上却不能说出来。王冕对母亲说的这番话看上去很简单,但心里远比嘴上复杂得多。把第一、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象一下,王冕当时心里怎么想的?填空:听了母亲的话,王冕心想: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填写提示语,并指导朗读(脸含笑意,故作轻松)

[设计意图:作者的创作情感融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走进了文本,触摸了王冕的内心,仔细体察生活,调动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背后的意思,深刻地感受到了王冕一颗难能可贵的孝心。]

羔羊犹跪足,慈鸦尚反哺,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当然文中还有许多句子饱含王冕的一番孝心,王冕浓浓的孝心天地可鉴。

第三个特写镜头:

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这是使王冕陶醉其中美妙绝伦的雨后景色,是激发王冕学画欲望的精彩景物描写。前文中对七泖湖的景点也作了描写,是出自秦家人说的话,意思就是那里十分阴凉,水量充沛,非常适合放牛。而这段景物描写,有序,有色,有情,把雨后天空、湖水、青山、绿树、荷花等景物写得如诗似画,清新美丽,读来令人如在画中,陶醉不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难怪王冕当时也被这景色所迷醉,并激发了他开始创作的欲望,由此一发而不可收,终成画荷高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与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试着一点一滴地试着对学生渗透语文素养感念。

预设1:播放雨后景色。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色,你有一种什么感觉?想到哪些好词好句来形容?(江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身临其境、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文章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谁能从文字中发现美,并用朗读来表现美。(板书并作简笔画)指导发现写景顺序,并指导背诵。

预设2: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有了自信,王冕又是靠什么成功的?(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交流: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神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①(出示插图)填空:王冕是个画荷花的高手,他画的荷花(

②看着这位惟妙惟肖的荷花,我仿佛看见三个月来王冕(

)。(创设情境:清晨、深夜、烈日炎炎时、狂风暴雨中)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语言的积累与发展,对王冕刻苦学画、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在这一课堂实践中都得以落实。

(四)、课外拓展,丰满人物

有时因为改编后篇幅长短的控制,有些比较精彩的细节描写被改编者或删除或简略了,或改写成比较通俗易懂的意思,但这样一改,有时就逊色许多,因此在这样的地方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原文中学习,品味精妙的语言描写:

如: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

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原著: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著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中国历史名人传》中说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这段描写,实在是原著精神的精妙体现,王冕的为人倾向已隐隐约约地露出,只可惜被删改。从王冕的戴高帽,穿阔衣,架牛车,唱歌谣,被人笑而不在意,形象地刻画出王冕那种远离尘世、清高脱俗、嵌崎磊落的品行。这才是儒家代表的典型风范。

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适当选取上述部分内容,予以补充和延伸,使教学内容更加丰满,内涵更加丰富,也激发起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总之,从文本之内,走向文本之外,这两个阶段对于研读文本将起着莫大的功用,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深入钻研和探索。

五、作业:

1.推荐阅读《儒林外史》。

2.小练笔: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想象一下,他们会看到一幅什么样的景色?母子俩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练笔是对文本体验的深化过程。〕

六、板书设计

辍学放牛

24、少年王冕

孝敬母亲

勤奋刻苦

自强不息

立志学画

篇二:少年王冕 说课稿

《少年王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然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孝敬母亲。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使母亲过上幸福的日子。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极强,有内在深刻教育意义。课文虽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0年的生活经历,但作者能巧作安排,详略得当,集中笔墨突出了“辍学放牛”与“立志学画”这两部分,使人物更加丰满,个性更加鲜明。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整体感受到王冕的“孝敬”和“好学”,但如何寻找文本中独特精妙的表达方法,对文本作多元的理解,使一个平面呆板文本丰满起来,对学生来说,可能就难以把握。

三、说教学目标

纵观本单元,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既要“博览”,又要学会筛选,要“去粗留精”。教师除了继续加强“双基”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享受阅读的愉悦,就像蜜蜂那样采得“百花”,方能酿出“甜蜜”来!

在设计教案时,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第二课时作为教学重点来说,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3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的勤奋好学、以及孝敬母亲的高贵品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了解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把握“孝敬”?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孝敬”?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并且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文章集中笔墨突出了“辍学放牛”与“励志学画”这两件事,上课一开始,迅速呈现课的主旨,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将全文分成两个板块进行教学,将学生引向课文的深入。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

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读中悟情法”,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坚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前与课堂中组织学生搜集、阅读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合中的内容,以及王冕的相关信息,把课外与课内进行有机整合,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更使王冕的人物形象凸现。

六、说教学过程。

(一) 回顾课文,走近人物。

第二课时一开始我请同学们先回忆课文大意,然后用词组概括课文内容: “辍学放牛、刻苦学画”,通过这些事,王冕给我们留下:勤奋好学、孝敬母亲的高贵品质。

(二)品悟言行,感受孝心。

《少年王冕》平白易懂,主要写了王冕的“孝敬”和“好学”,对于这一点,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时就能感受到,但如何从细节上引导学生体会王冕对母亲的“孝”。我组织学生自主品读、圈画孝心的词句,

抓住关键词切入,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汇报交流,再通过诵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1、生自读课文划出描写王冕孝顺的语句:(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到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本书去读呢。” )

让学生细细品读,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也闷的慌”、“快活些、贴补些家用”。表明他愿意放牛,这是真的吗?他不想读书了吗?他家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好母亲的话(“孩子呀,不是我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母亲无奈,母亲为自己不能供孩子读书而自责。(课件出示:母亲的原话,这样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母子生活的艰辛,以及母亲的万般无奈与伤感。(指导朗读)

听了母亲的话,王冕心想,母亲这样操劳,我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引导读“贴补家用”说明王冕是一个多么懂事体贴的孩子;“还能带上几本书去读呢”,说明王冕是喜欢读书的。他这样说是安慰母亲,让母亲放心。

并指导朗读(脸含笑意,王冕故作轻松地书……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2、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是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读出他很好学,点心钱从来舍不得花,都买书了。引导学生体会王冕好东西舍不得吃,都留给母亲;点心钱舍不得花,都留作买书。可见他是多么孝顺母亲和好学,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深刻的体会到王冕的孝心与好学。

(三)潜心涵咏,体会好学

1、大声朗读雨后美景的句子。(比赛读)

预设1: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色,你的感受如何?(生回答)文章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谁能从文字中发现美,并用朗读来表现美。

交流: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神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①(多媒体出示原句)与课文中的句子作比较;

②(多媒体出示王冕画的荷花图)读了这句话,看着王冕的作品,你想到哪些成语?

③出示练习( )他在画( )他在画;( )他在画……。(创设情境:清晨、深夜、烈日炎炎时、狂风暴雨中……)

2、读一读长大后的王冕又是怎样勤奋学习和孝敬母亲。

篇三:少年王冕的说课稿

《少年王冕》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少年王冕》,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人物故事。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名著”,意在让我们享受一次“文化大餐”。本文改编自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改编为课文后尽管着眼点与原文有所改变,但对于少年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刻画是一致的。本篇课文文字较多,内容丰富,却层次清晰。作者精心设计了一条线索:七岁(父亲去世,靠母读书)——十岁(遵从母命,秦家放牛)——十三四岁(一边放牛,一边学画)——十七八岁(离开秦家,绘画读书)。课文虽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0年的生活经历,但作者能巧作安排,详略得当,使人物更加丰满,个性更加鲜明。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整体感受到王冕的“孝敬”和“好学”,但如何寻找文本中独特精妙的表达方法,对文本作多元的理解,使一个平面呆板文本丰满起来,对学生来说,可能就难以把握。

三、说教学目标

纵观本单元,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根据本单元的特点、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扣住重点片段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的孝敬母亲、勤奋刻苦的美好人格。

3、让学生通过作者描写雨景的片段中,了解作者写景的顺序,并且给学生讲解描写事物和景物中,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来写。

教学重点是:从全文看,本课的故事情节完整,主线分明,人物性格突出,情感深厚,所以我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习第五自然段中描写雨景的写作方法。以及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那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结合高年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自主式教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在教学课文第2—5小节时设计了学生自由品读、进行感悟的自主式学习方法。

2、读中悟情法。由语言文字材料构成的文章都是感情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表达。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3、体现“先学后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结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给予学生(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少年王冕》评课稿)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孩子们自读感悟做批注,真正的让学生潜心地与文本对话,并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了铺垫,让学生有话可说。然后在交流中引导,在交流中点拨,在交流中朗读,在交流中积累。并且在交流时要求孩子们针对同样语句集中交流,既锻炼、培养了听的能力,又进行了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我打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接下来,我将对本课的第二课时进行具体的说课,第二课时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2、王冕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让学生以时间为顺序,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表格。之后请同学来概括王冕优秀的品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细读课文,感悟王冕勤奋好学,孝敬母亲的人物性格做准备。

活动一:

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要求:用“——” 和“﹏﹏”分别勾划出体现王冕勤奋刻苦学习以及他孝敬母亲的句子,抓住关键词理解,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批注。反复读这些句子,读出你的感受。

学习步骤:1、自读思考;2、小组交流;3、全班展示。

在教学这一活动中我将采取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方法。先让学生画出他们觉得能够体现王冕勤奋好学、孝敬母亲的句子,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之后在学生的汇报中,让他们从关键词进行感悟,比如“闷得慌”“快活”“贴补些家用”

“陪伴”“舍不得吃”“孝敬母亲”这些词语来体会王冕的孝顺。之后再引导学生汇报从哪些词句或看出王冕的勤学好学的。让学生抓住“积攒”“带几本书”

“舍不得花”“买几本书”“偷空”等词来感受王冕的勤奋好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2-4小节,通过细节描写和关键词解读人物特点,学习王冕孝顺和勤奋好学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悟人物形象,纵观整个流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发展,教师顺学而导,可谓水到渠成,润物无痕,人物的品质自然蕴含在分析理解中。

本课的难点在于第五段中作者描写雨景的方法,首先我会先出示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王冕的话“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让学生把本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再问学生为什么王冕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引入下一环节。

活动二: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幅图是什么样的?圈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想一想文中是怎样描写雨景的?

学习步骤:1、自读思考;2、小组交流;3、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五年级学生提出的写作要求,我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写这段雨景中运用从上至下,由远及近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在写作中抓住事物的特征,比如:颜色、形态等修辞手法来准确地描写事物和景物。

之后给学生放一些雨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配乐齐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词句所描绘的画面,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优美。

之后,我会给孩子一个思维导图,把这幅优美的雨景记在脑中。

活动三:

王冕的画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有了很大的长进,在这三个月中他会经历哪些作画的挫折呢?

要求:可以任选以下的句式写一写,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感受到王冕勤奋好学、成为画家的不易。

拓展提升:出示王冕的诗词,齐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梅花(其一)

林下见清真,草衣如野人。

开花冰雪里,岂是不知春。

梅花(其二)

十月霜风寒,山木俱摧折

独此冰玉姿,照影清溪月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文《少年王冕》的所

记只限于七岁到十七八岁期间的主要经历,使学生无法全面而深刻地了解王冕,这个环节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外,通过欣赏王冕的作品,促使学生将探究的视觉伸向更广阔的天地。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2、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传奇色彩!你想了解中年王

冕、老年王冕吗?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并做些文字摘抄。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

见,谢谢!

标签:评课 少年 王冕 少年王冕ppt 少年王冕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