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企划书 > 正文

后进生的社会成因初探|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人的成长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教育与社会环境。教育是指学校、家庭、党、团、各种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劳动集体等对一个人在知识、信仰、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有目的的传授和培养,使他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才能和素质。社会环境是指各种相互作用着而又保持一定距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分可为宏观社会环境与微观社会环境。一般来说,宏观社会环境对后进生现象的增减变化起作用,而微观社会环境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后进生的出现。下面我就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后进生”的成因进行简单分析。
  
  一、宏观社会环境对“后进生”的影响
  
  宏观社会环境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利:会意识和社会文化。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到来,中国的各个领域都发生或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些变化同样可以反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第一,人才标准更新出现不达标型“后进生”
  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对育人标准不断作出调整。更全面、更具体、更细化的育人标准,在不同层面上划分出更多的“后进生”。
  曾经的“举孝廉”选拔德育人才,后来的历代科举选拔“忠君”人才,到现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培养学生有强健的体魄,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多角度,多层次的培养目标,考察标准,使得更多意义上的“后进生”产生了。
  第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易成为引发“后进”的诱因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大发展,国人个体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各项公共事业也是深受其益,呈现繁荣发展的势头。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深入人心,国家在教育上的投资也是愈来愈多。但经济发展带来教育软件及硬件设施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教育资源分布上的不平衡。各家长“八仙过海”般的追逐高档教学资源的同时,便把更多的问题留给了城乡普通学校,身处其中的师与生都容易成为各自比拼行列中的“后进”。
  第三,价值观“失范”易产生“后进生”
  六十年辉煌巨变,始于经济,深入政治,但最终得反映并终于思想文化。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迅速腾飞,世人瞩目,但同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相对滞后带来的各种各样显性以及隐形的问题亟待各界专家学者、政府的解决,但影响更为深远波及面更大的精神文化影响却容易被忽略,即使意识到了也会搁置在以后去解决。在通常情况下,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体系的形成,比起一种新的社会体制、经济体制的建立会滞后一些,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原有价值观念的失效以及新的价值观念的尚未形成,势必造成人们心理上和行为上某种无所适从的状态。而这种“失范”状态对正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未成年人尤为不利。
  第四、多元化时代的多种因素交叉影响易产生“后进生”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十分特殊,各种特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共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领域。此外,再加上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织,无疑使这个时代的精神世界变得极其复杂。而各种因素之间整合难度的加大,必然会导致人们精神上的紧张感与模糊性。面对这样丰富而又复杂的社会思潮,作为思想、心理都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在各种思想观点面前迷失自己,难以确定清晰地思想线路,对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产生巨大影响。
  
  二、微观社会环境对“后进生”的影响
  
  微观社会环境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劳动组织、学习条件和其它集体性社团等。微观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谁能成为“后进生”
  第一,微观的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也是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最早最为深远的环境。家庭,一头连着社会,一头连着未成年人,社会的各种影响通过影响家长后作用于未成年人。近几年来,面对激烈的各种竞争,有的父母担心子女将来会吃亏,受别人欺负,因而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有意让他们过分看重维护自身利益,养成“逞强、好斗”的个性,我行我素;有的家庭忙于挣钱发财,既无暇顾及子女,又担心子女受苦,放纵子女,往往养成子女“金钱至上”、“金钱万能”、“挥金如土”的恶习;也有农村地区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成为“后进生”重要来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迫切,对子女要求过高过严而缺少具体的教学手段,要求严、期望高、压力大又往往以子女的现状有较大距离而导致逆反;更有甚者,有的家庭因父母自身在社会的各种诱惑面前行为失检,沾有种种恶习而直接使子女仿效。这些小环境使得“后进生”频频出现。
  第二,微观的学校环境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待遇和地位跟不上,使得我国在高等人才选拔中,师范类的录取标准并不高,再加上近几年的扩招,师范类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为将来的学校教育埋下隐患。由于社会对一个学校的评价往往过分看重升学率,这迫使有些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去迎合社会舆论,在培养学生时,急功近利,重考试科目,轻思想教育,重短期评价结果,轻长远社会效益;更有一小部分教师存在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态度给学生的成长关键期留下阴影,进而逆反为“后进生”。
  第三、微观的集体环境
  在此,这个环境既包括班级环境,年级环境,学校环境,也包括学生身边的校内校外的亲近朋友,宿舍成员等小环境。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联系着一个乃至几个家庭。不同家庭的影响在此汇聚,碰撞,交锋,融合。在未成年人成长的这个特殊时期,有时候几个身边的朋友、同学对他的影响会把父母和老师多年的教育瞬时推翻,一旦学生进入了一个不良的小环境,其步入“后进生”的几率就又高了很多。
  转变一个“后进生”,就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转变一群“后进生”就是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让我们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做好表率,营造良好的小环境,大环境,为我们的美好未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标签:成因 初探 后进生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