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企划书 > 正文

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 素质教育环境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其教学直接关系到现代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改正乘着这股春风,滋润着点点阳光雨露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然而,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却进展缓慢,雷声大,雨点小,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更是“纸上谈兵”,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笔者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处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实际性的探讨,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广大身处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一、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 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语文这门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是两者的统一。它要让学生在感悟理解人文文本和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念,所以仍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另外,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心思,要这么吃苦受累,还不如沿袭惯有的教学模式来得悠闲自在。一些老教师虽说经历了课改培训,但他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
  2.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就我校而言,14个语文教师中3个顶职的,5个是通过各种途径进修的,4个专业不对口,只有2个是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的。因此,我校语文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另外,教师素质不高,还受其他条件的影响,如一些教师其配偶户口在农村,业余时间这部分教师要忙于农活,无暇顾及提升自身的素质。还有一部分教师受地方环境的影响,空余时间在牌桌前埋头苦干,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读书看报呢?许多语文教师连基本的电脑知识都欠缺,就别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了。
  3. 教学硬件设施不齐全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需要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虽然近几年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学校仍存在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没有图书馆,多媒体也极其少见。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没有手抄报,没有文学社,更别提什么电视台。我们的学生不知道除了教材之外,还有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虽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的帮助,语文教学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呢?
  4. 学生本身的素质较差
  小学期间,由于教师一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平时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见识面窄,所以大部分学生胆子小,语文基本功不扎实,语文能力不强。如课文朗读不能做到有感情;课堂不敢积极答问,且无自己的见解;作文习惯于抄袭套用;无创新意味。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这样的学生身上实施素质教育,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5. 课程资源有限
  新课程改革需要语文教师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农村学校校内外课程资源都极为有限,除了单一的教科书外,没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图书馆,没有易于学生理解,利于直观教学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理想道德信念教育的历史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等,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语文教师对新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他们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6.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到现在为止,最根本的一点是还没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容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因为高考这根大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方向与方式没有及时转变与改革,导致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检查、评价方式与方向的重点没办法改变,所以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及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理念及重点不敢轻举妄动加以改变,还是紧紧围绕学科成绩是否优秀这根指挥棒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直接实践者只能“望书兴叹”,不敢放开手脚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去组织实施教学。
  二、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1. 转变教育观念
  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因而可以说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由此可见转变观念是推行语文教改的第一要义。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从重知识,不重智能,重分数,不重素质的陈旧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大语文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以及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投入的情感等,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方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了解课改的动态;另一方面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增强“自主造血”功能;三是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教研部门)可以采用“专家讲座、明星教师送课下乡”等方式进行“输血”;四是完善教师集体学习的制度,使学习更为量化,使教师读书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另外,经常性的开展读书活动、心得写作、教研交流是保持教学创新的源动力,也是课程改革的精髓。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培训,从教学相长中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将素质教育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3.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作为农村中学,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切实抓住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才能真正将语文教改推向实处。从总的方面来讲,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
  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① 趣味导学,激发兴趣。教师可引用诗文、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兴趣。② 重视预习,鼓励质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知道和想知道的问题,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并由其他同学解决,这样就能慢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 教师点拨,教给方法。自主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分析标题,从题眼入手;品味关键词语,可采用字面义与上下文相结合的方法;领会写作意图,可抓住关键句,并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等。④ 发现交流,相机引导。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讲,参与到课堂的集体学习中,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不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强加于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大胆质疑,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成。⑤ 分层要求,适时赞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一旦达到预期的目标或有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和赞扬,以便树立其信心,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农村的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如教师合理利用这些天然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学会更直观、形象,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如教师可在每个季节带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开展诗歌朗诵会、神话故事会;学习与环保相关的内容时,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对自己生活环境进行调查,搜集实?,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措施;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可搜集家乡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实地采访,编写出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也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及相关故事,展示探寻的收获,还可品尝家乡特产,在班上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种特产,并拟出广告词,推销家乡特产。

标签:素质教育 对策 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