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企划书 > 正文

关于高职院图书馆建设的若干思考|高职优质校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图书馆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国家和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活动的积极开展,广大高职院图书馆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摆脱了传统中职校模式,馆容馆貌焕然一新、藏书量急剧增加、技术化服务手段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欣欣向荣……,可以说当前的高职院图书馆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繁荣表象的背后,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笔者现就高职院图书馆当前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1 高职院图书馆目前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
  1.1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加大了“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重――使高职院图书馆的发展壮大成为必然趋势。
  1.2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科技信息手段的运用,数字化图书馆建立的必然趋势――给高职院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3 高校评估工作的开展,从多方面对高职院图书馆制订了高标准――给高职院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2 障碍重重――当前高职院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2.1 馆藏资源方面
  2.1.1 各类型资源配置比例相对不合理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逐渐提高了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加大了对图书馆的各项投入。图书馆馆藏资源迅速得到丰富,但各类型资源配置比例相对不合理。读者类型的不同决定了对信息资源形式的不同需求高职院读者群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学生读者和教师读者。高职院“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读者群体总体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层次,与之相应,这部分读者的寻求信息资源的形式主要来自纸质图书。而读者群中的教师群体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一定量的科研任务,这就使得教师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与学生读者产生很大的不同,主要以电子资源为主,以纸质资源为辅。鉴于师生读者的比例实际,和高职院对发展科研的特殊需要,可以得出一般情况下高职院各类型资源的配置比例,大体应是以纸质图书为主、辅以一定量的电子资源。而目前大多高职院或多或少存在各类资源配置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欠缺理性思考,数据库建设片面追求大、全、多。而忽视纸质图书资源的高效配置,在纸质图书的新陈更替、结构调整方面做得不够,使得高职院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库建设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读者群的需要。
  2.1.2 部分纸质文献借阅率低
  大量纸质文献借阅率低甚至许多图书零借阅率的现象在高职院图书馆普遍存在,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①图书馆缺乏专门的采书制度、未能建立专业的采书队伍,采书行为缺少规范化操作,带有严重的盲目性、随意性。②高校评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多数高职院图书馆在短期类大量采书,追求数量上的达标,忽视了采书质量标准的把关。③“图书剔旧”成为形式上的概念,缺乏实际操作(跟大多数高职院图书数量不达标也有直接关系)。
  借阅率偏低的直接后果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与读者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
  2.1.3 特色馆藏资源稀缺
  高职院是依托一定的产业方向而发展的,无论从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角度,还是从教学科研的特殊需要角度,高职院图书馆均需配备一定的特色馆藏资源,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高层次需求。而实际的情况是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呈严重稀缺状态。造成原因有三:① 经费有限,使得高价位、高成本的文献不能被采购入库;② 图书馆与教学科研一线人员欠缺沟通,特色资源的补充无法系统进行;③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困难重重,建设进程缓慢,某些图书馆甚至无法开展。
  2.1.4 数据库建设缺乏理性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大势所趋,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可能,建立与完善数字化图书馆也是高职院图书馆发展的大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高职院的数据库建设缺乏理性的思考与约束。在购买数据库使用权之前,缺乏到位的调查、论证,数据库建设片面追求大、全、多。许多花了高价引进的数据库出现资源严重交叉、重复,不符合实际科研与教学需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2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2.2.1 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不合理:
  图书馆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应该综合兼顾馆员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高职院多是由中职校升格、合并而来。在已有人员编制和新进人员引进制度上受到制约。目前高职院图书馆的馆员队伍大体由三部分人员构成:原先中职校图书馆人员(虽有多年图书馆工作实践,但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各种渠道从其他岗位转入图书馆从事管理工作人员(原先的岗位与专业图书馆工作大相径庭,欠缺图书馆管理经验)、年轻的新进人员(分为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和非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其中前两部分人员占据馆员队伍的多数比例,使得高职院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严重不利状态。
  2.2.2 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由于知识老化、工作环境封闭、信息技术能力较弱、中职校向高职院转化过程中的不适应等种种原因造成的职业倦怠在高职院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普遍泛滥。具体表现为:① 思想认识不足与自身素质不高导致恶性循环,工作被动、“守摊子”思想严重是导致职业倦怠的最主要原因。② 自身业务能力与高校图书馆的高标准要求不相适应,逐渐形成职业倦怠。③ 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工作环境的相对封闭、馆员自身价值感的滑落,也成为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
  2.3 高校支柱功能体现方面
  图书馆作为高校事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整个高校事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的高职院图书馆往往处于得不到应有重视的尴尬地位。图书馆的支柱功能不能令人信服地体现,关于这一点,可以站在图书馆的角度,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分析。
  客观原因:① 高职院的培养目标决定对技能培养的重视,加之高职院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繁重,使得教师的工作重心一直围绕着实验、课堂教学进行,而忽视了科研工作,导致图书馆――这一科研的重要阵地,作用丧失。② 学生读者知识水平起点相对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图书馆作为学习场所的功能利用率不高。
  主观原因:① 信息的组织与开发不能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首先体现在对信息的高效组织与深层次开发上。应从资源的智力性角度、预测性角度、利用能力角度等多层次考虑。高职院由于信息工作能力有限、面对庞大的信息源,无法对其作深层次开发、整合,致使信息服务工作仅停留在一般简单功能操作上,不能使用户的要求达到最大满足。② 信息服务能力较差: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是衡量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革新,是近年来高职院图书馆热烈探讨的话题。但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参考咨询服务人员素质结构单一、信息敏感度差、创新意识不够、工作方式保守等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革新成为一纸空谈,甚至某些高职图书馆的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至今还没有系统开展。这些都成为信息服务能力提高的严重障碍。
  3 如何应对――高职院图书馆现存问题的应对策略及发展趋势
  3.1 合理布局馆藏资源结构
  高职院图书馆可利用文献情报资源有馆藏资源和非馆藏资源之分。馆内纸质藏书和一些随书的相关资源(如视频光盘)、馆内自行开发的特色数据库等属于馆藏资源;而一些购买的数据库和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资源则属于非馆藏资源。馆藏资源和非馆藏资源各具特点与优势:纸质文献符合传统的阅读习惯、携带方便、自由性强;电子文献则具有检索方便、信息存储量大、易复制等优点。纸质图书具有一定的空间体积,需要占据一定储存空间;而购买的数据库则受时间、并发数的限制。高职院图书馆要权衡各种形式资源的优劣势,做到取长补短、共生共存。要根据高职院本身读者群的阅读习惯与特点,合理布局馆藏资源结构。同时提供优良的电子阅览环境与平台,让读者最大程度利用好非馆藏的网络资源。
  3.2 努力提高纸质文献利用率
  文献利用率高低是衡量一个图书馆价值的重要指标,高职院图书馆应努力探讨提高纸质文献利用率的新途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① 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馆内收藏体系。② 做好调查工作,分析读者的构成层次、确定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倾向。③ 做好统计工作,对图书借阅率进行统计排行。④ 建立严格的采书制度、成立采书小组(成员由采编室人员、读者代表等组成),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严把采书质量关。⑤ 严格图书剔旧制度,及时做好图书剔旧工作。
  3.3 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避免浪费、创出特色
  目前,各高职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在图书馆的总体经费投入紧张的前提下,让有限的经费投入获得最大的资源配置显得尤为必要。如何避免各数据库间的信息交叉、信息重复,成为数据库引进前需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一套完整、适用的数据库评价体系是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对相关数据库进行谨慎分析与评价,以确定是否购买,可以避免数据库引进的片面性、盲目性,让有限的经费资源达到最大化利用。另外,各高职院图书馆应加强与一线科技人员的沟通,积极开展特色和专业数据库建设,整合优质资源、方便读者快速、高效地利用资源。
  3.4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力资源
  在现有的人事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高职院图书馆应该继续加强馆内人员的素质教育,既重视馆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又要重视专业素质的提高。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求与细则、确立读者监督制度、鼓励工作创新、把工作业绩与读者的评价联系起来。注意馆员骨干的梯队建设、强调配合与合作。图书馆长应给馆员创造学习进修机会,提高图书馆整体学识素养层次,为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供可能。
  3.5 积极拓展信息服务新模式,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读者的信息需求。高职院图书馆应该结合特定读者群需要,对文献资源做深层次开发与组织;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拓展信息服务新模式、新内容。以优质的服务产品为广大读者提供高效、深层次的服务。① 对信息资源作深层次开发与整合(综合考虑智力性因素、预测性因素、资源利用率),② 建立富有特色的馆藏(特色数据库、特色资料馆等),③ 拓展服务内容与模式(引进联机目录查询系统、建立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平台、开展科研课题跟踪服务等)
  3.6积极推进馆际合作,促进文献资源共建与共享。
  图书馆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两大主题。随着高职院发展步伐的加大,高职院的专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原有的馆藏结构亟待调整,而图书经费的投入与之相比却明显不足,这些给高职院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压力。各高职院图书馆都意识到,只有依靠馆际合作,才能做到资源互补、资源共享。1957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开创了我国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先河。1998年建立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它的建立与成功启动,为当代图书馆馆际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样板。江苏省也与2001年启动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数字化工程”, 以集团方式采购电子资源,在江苏省内建立镜像站点,向全省高等院校提供服务。高职院也应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与自身特色积极寻求并推进馆际合作。
  3.7 加强同地方单位的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高职院的发展一般都依托于一定的产业,高职院的发展与之有不可割裂的共生共存关系。高职院有义务、有条件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地方企业单位是科技应用的第一线,有较大的信息需求,高职院图书馆的馆藏信息为生产第一线所用,将直接体现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倍增作用。如笔者所在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中国重化工基地,毗邻中石化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化工园等国家大型、特大型化工企业。如果图书馆能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信息双向互利互惠业务,将有利于高职院教育教学、有利于图书馆事业、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是一项利校、利馆、利民的重大举措。
  (王玲 江苏省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10000)

标签:若干 图书馆 思考 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