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情书大全 > 正文

[为差异而教] 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各有差异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差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合理的帮助”,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校对初一新生采取的是电脑排位分班,这样被编入同一个班的45个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等方面也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我就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次学生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 尊重差异,分层建组
  
  了解学生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对刚入学或接手的新班,应对全班学生作好调查研究。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C、B、A三个层次,并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助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作业布置、辅导、评价都依据分组情况进行布置。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学生请教;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学生的帮助下掌握课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座位地安排上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灵活安排,而且座位不一定固定,可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例如:A层学生的座位应该安排在自己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提供帮助;又如,C层和A层的学生可以安排是同桌,这样安排可以便于C层学生辅导A层学生。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并调整层次(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教师也要时时根据学生的状况做好工作,防止思想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 针对差异,分层定标
  
  教学目标的层次化是实施差异教学的第一要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前的备课应细化教学目标,应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把教育目标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再把每层目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一对照,制定出适合每层要求的目标与技能。
  
  例如:九年级(下)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这样的学习目标,既可以指导好A、B两组学生,又可以让较高层次的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同时,也承担一些相关的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直面差异,分层施教。
  
  目标层次化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层次化。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使教学内容相同,教师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来讲,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时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分层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1. 授课形式层次化
  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
  分(分类自学)→合(集体讲授)→分(分组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
  这“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2. 课堂提问层次化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答问都能得到发展。若提出的问题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例如讲《圆的特性》一课,教师首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这时大部分学生感到这是非常浅显的问题,一致回答:能滚!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呢?学生回答:因为正方形不能滚,这时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不做成“扁圆”的形状呢?“扁圆”也能滚呀!这个问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始料不及的,他们开始感兴趣了。教师可恰当地启发,如果车轮是扁圆的形状,在平地上行走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经过这样引导,学生就由“能滚动”进入到“滚动得平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圆的定义有了深刻地理解。
  
  四、 依据差异,分层作业
  
  我在设计作业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深层次的唤醒学生的兴趣,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例如:八年级(上)《一次函数》复习课的课堂作业可设计为: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经过点(2,3)和(-1,0)。
  A组:求出它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像。
  B组:直线与x,y轴交于A,B两点,O是原点,求△ABC面积。
  C组:过△AOB的顶点能不能画出直线把△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可以画出几条?写出这样的直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这是一道层次分明的题目,解题过程是一个层层深入、比较、探究的过程,保证了尖子生的培养,也避免了中下等学生以后看到压轴题撒手不理。?
  
  五、 师生互动,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是差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应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课前辅导是为课中教学做好铺垫;课中辅导是为了及时给学生排解障碍,避免影响后续学习;课后辅导是为了查漏补缺,再登台阶。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辅导的重点也应有所差别。对A层学生的辅导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重树自信,增加自觉学习的驱动;对B层学生的辅导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归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辅导,帮助他们分析知识结构,归纳要点,并着重进行学法指导和思维活动的启发,使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系统的了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要督促和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追求上进;对C层学生主要采取鞭策激励方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同层次的学生间要加强互动,可由1个A层学生、2个B层学生、1个C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A层学生在1C和2B的帮助和感染下可以慢慢获得学习上的主动;B层学生一方面在C的帮助下得到进步,另一方面也因为帮助A而获得信心并感到自豪;C层学生虽然要帮助A、B,但在帮助的过程中他不但获得大家的认可和感谢,同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也起到巩固作用,这就更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与人同乐,共同提高。当小组间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向老师询问,老师再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这样就在全班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往格局。
  
  六、 分类考核,分层评价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类考核,分层评价,成为激发各层次学生达成目标的催化剂。在考核中,试卷可以分层设计,双基题可以相同,设计在70分左右,30分的题目可以分层设计,对后进生还是以基础题为主,而对其他学生则以中等难度题目为主,综合性和技巧性可以适当加强,这种考试成绩会使学生都有成就感。对每次测试成绩,教师也应该分层评价,让同一层次的学生相比,可以进行分组(一个班级学生分成10组左右),对每组学生中名列前茅者进行表扬,这样,让所有相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竞争的目标,都能得到成攻的喜悦。下面是我在实施分类考核,分层评价中采用的表格,供大家参考。如:第一组(A层学生)
  表格中的数据是每次测试后在组中的排名,这种排名和一般采用的全班排名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是按照不同层次分组,不同测试卷评分,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第一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达成各自原定学习目标之后继续前进,在争取实现高一层次学习目标的努力中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叶澜教授曾指出:差异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夏静珍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215500)

标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