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情书大全 > 正文

[构建和谐课堂,优化历史教学]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和谐课堂”就是改变以往机械、沉闷、僵化的课堂气氛,代之以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心情才能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具体地讲,创建和谐课堂,实现历史学科的最优化教学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精心备课――预设和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较,课程目标有了重大突破: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情感陶冶目标,而且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与其他两大目标并列,以此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据此,教师备课重心也要随之变化。
  比如在准备必修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一节教学内容时,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原因、特征”。 我特别搜集了一些发生在身边且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反映变化的图片、事例,并对学生提出实践要求。结果,有的学生走访了经历过新旧社会的老人,有的学生自发上网搜集……课堂上,他们带来了采访记录、摄影图片等丰富详实的史料,整节课因此充实而生动。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展示了个性和特长,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
  二、 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共享和谐
  课堂教学的空间充满着无形的但又是最敏感的人为因素,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师生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师生和谐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关键。只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那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师生之间关系应融洽、民主和平等。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多去关爱学生,满腔热情、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位哲学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学生只有在和谐民主的课堂中才能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学习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历史。这样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在课堂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和学习方向的指引者。在第一节历史课上,我就对学生说:“我希望和大家做朋友,希望大家作为你们的好朋友,大家是不愿意呀?”下面有寥寥无几的同学附合着。后来,在一节历史课我问学生:“我们是不是朋友?”学生却说:“努力吧!我们离朋友还差得远呢。”从此以后,我尝试着无论什么事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有一天,一个学生神秘地告诉我说:“今天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议论老师对我们的态度,好几个同学都说愿意上历史课呢。”我得意地笑了。
  三、 生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创和谐
  学习虽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中不可忽视集体行为的作用。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能做到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提高质量的目的。
  学生间“和谐”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之间良好的课堂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两种方式:一是竞争方式,比如历史知识竞赛等。学生在竞争的气氛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二是合作方式,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帮助去解决历史问题,气氛活跃而融洽,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学生也更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形成更熟练的学科技能。
  如《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一些经济全球化的图片展示出来,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要求两组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四、 课外的交流――和谐课堂的润滑剂和补充
  本班曾经有一个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搞点小动作,经老师多方面的努力后效果不但不明显而且师生关系日益紧张。后来我在课后主动找这个同学谈心,了解到该生小学基础差,到中学以后学习任务加重不怎么跟得上,所以才有了课堂上的不专心。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该生在随后的学习中有了明显的转变。所以笔者认为课外的交流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真正去了解学生的心灵,使很多在课堂上无法了解的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外的交流中迎刃而解。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优化历史教学,创建和谐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大有可为,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们应大胆探索,努力改革,让和谐教育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2] 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傅元根《对“一课一中心”问题的再思考》历史教学,2006年8月
  (张秀兰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225803)

标签:构建和谐 课堂 历史教学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