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亲情作文 > 正文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物理是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 把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学生才能主动探究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壶盖为什么会动?是科学家幼儿时期的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和思考。学生,哪怕是我们认为最差的学生,他本身都具有了不起的学习潜能。不依靠学生,忽视学生作为人而具有的特性,把学生当作没有生命的容器,进行知识的灌输,实在是教育的悲剧。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才能主动探究,就会给你想不到的惊喜。我曾在《电场》一课的教学中作过比较。一个班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活动,研讨难题,再让学生课堂交流,其学习气氛热烈,课堂充满生机。另一个班则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最后测试对比,以生为本的探究学习方法明显好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法。
  二、 恰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浓厚的探究兴趣是以生为本的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交流与研究,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和思想。学生置身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力与运动》时,课前我先让同学们在网上搜索伽利略的物理实验思想与方法,并了解它的重大意义,课堂上让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学生兴趣十足,特别是几个平时不愿学物理的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在交流中认识到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要特别重视以实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学习《分子热运动》时,我在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布朗运动的实验,并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解释这一现象,让学生能通过实验证据,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与体验也是很好创设情境的方法。
  三、 构建开放型的物理课堂,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开放型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前提。如果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是按照教师早已设计好的一套完整的教学程序不折不扣地运行的,那么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思维的发散性、探究的多样性都无法展现,学生自主探究得不到保证。开放型的课堂,教材不是唯一的学习材料,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探究,也可以小组合作,可以看书、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走进实验室动手操作。在设计《自由落体运动》时,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看教材,上网查找资料,结合生活经验,对自由落体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作了准备;课堂上,我提出问题:“物体下落时,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吗?物体下落规律与其重量有无关系?”安排分组学习,各小组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有的用“玻璃管”实验,观察硬币与纸片的下落情况;有的小组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落过程;有的小组用自制实验仪器探究自由落体规律;有的小组研究伽利略所做的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探究。我又安排了小组课堂展示交流,使学生获得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同时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快乐。课后我又布置了“在月球上能跳多高?”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探究,把问题引向深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师要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感悟
  感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过程。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人形成思想,要通过感悟。它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学生在生活中、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大量的物理现象,产生的大量的疑问,进行的反复探究,只有经过感悟,才能内化为知识,形成经验或思想。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要追求简单的课堂氛围和虚假的表面繁荣,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归纳类比、探究规律和本质,促进学生的顿悟。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力地指导和调控。学生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给与激励;学生探究迷茫,百思不得其解时,要注意启发;学生讨论热烈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把问题引向深人;学生探究成功时,要及时给与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逐步形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按照低人、多做、深思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初始阶段,学生虽然兴趣很高,但是缺乏探究方法和经验,要帮助学生设计探究计划,安排探究步骤。如在探究加速度的概念时,首先让学生思考汽车、列车、跑车启动时都逐渐加快,怎样来描述加速的快慢呢?其次让学生思考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是怎样描述的,产生类比联想。再次举出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计算,给出加速度的定义。最后认识加速度是个矢量,从而完整理解加速度的内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究,学生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后,再逐步放开,减少具体的指导,尽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个学期后,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就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我只布置探究任务,学生就自主进行了探究,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 采取合作学习,组织小组探究
  生本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学习方式之一。小组探究学习时,每一个学生都在一个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分工、有合作地互助学习。有时我们在学生足够的个体探究活动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共同分析,在思想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时我们集思广益,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养成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总之,以生为本的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依靠学生,借助学生生命的神奇,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合作探究物理规律,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独立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张超峰 江苏省溧阳第二中学 213300)

标签:物理 探究性 学习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