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亲情作文 > 正文

【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及建设对策的思考】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近年来,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在广东省高职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基于民办高校教师现状情况的初步调查,着重分析了当前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及症结所在,探寻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师德建设;民办高职院校;职业理想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206-03
  前言
  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师德是关键。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最根本的建设内容之一,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关键环节。以学生为根本,教师作为出发点,建设师德优良的高职教师队伍,是加强高职教育、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才的基本保证。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师资状况将对其培养人才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是广东省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教育发展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工作,更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师德建设的长远规划,同时又要有解决当前师德问题的具体措施,更要配备一套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体系和运行机制。
  教师要找到从事“民办高职教师”这个职业应有的尊严和价值,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理想,增强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奉献精神。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责,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逐步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爱岗乐教、甘于奉献、诲人不倦。
  一、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与现状
  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广东省范围内一些办学实力强的中专陆续评估升级为公办高职院校,民营企业家也注资兴办了多所独立招生的民办性质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兴办和发展,吸收了大批有志于教育事业的社会职业人士和应届毕业生从教。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公办与民办教师待遇的差异,高校管理机制等一系列原因,也促使高校教师流动空前活跃,这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生机,同时也对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目前,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行为失范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如教学思想功利,师德学习内容陈旧,职业使命感不强,缺少献身民办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等等问题,不一而举,已严重影响民办高校的声誉,引起社会舆论对教师形象的不满,同时对有志加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带来心灵上的冲击。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师德”意识淡薄
  民办高职院校许多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律精神。有的教师只顾传授专业知识,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不履行育人职责。部分教师因严重缺乏师德修养,在精神风貌、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思想作风等方面都不能成为学生的模范,难起表率作用。有的教师对学生指责批评太多,不尊重爱护学生,不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进行思想教育。更有甚者言行不一,并严重违反师德规范,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恶劣印象。每个教师的人生价值观,言谈举止,行为品德等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内化力和长效性,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敬业爱岗精神匮乏
  在社会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民办高职院校部分教师把教学工作仅作为谋生的职业手段,而不是作为一项传承知识、传播理想、传授技能的伟大事业。有的教师备课不用心,上课照本宣科,课堂缺乏吸引力;有的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缺乏探索创新;更有甚者,上课没教案,学生毫无收获;有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物质利益,对本职的教学工作不用心,热衷业余兼职挣“外快”;有教师科研只为评职称,热衷“短、平、快”;有教师对科研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根基不牢,没有充分的基础理论研究。
  (三)“教”和“育”职责失衡
  在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只重传授专业知识,不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认为教师职责就是教书,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育人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个别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匮乏,教学中不投入感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漠不关心、尤其对问题学生表现出歧视和疏远,缺乏爱心;没有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放在首位,只“授业”,却没尽“传道”、“解惑”之责。
  二、民办高职院校的师德修养的意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名言,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已认识到教师是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道德,教学生怎样做人。而人师与经师的合一需做到:以诚为首,以高德为人师,以善教育人魂。“师德的实质就是教师怎样使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有益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生得到实际的益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才会使学生真正受益。”(摘自教育家叶圣陶)。学高为师,以身立教,教师是榜样。“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摘自温家宝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教师是管理者,必须具备很强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同时是朋友,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才能与学生相处融洽。教师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员,必须懂教育心理学,才能了解不同学生的困惑和压力,并及时施予授助,才能培养出思想道德素质优秀的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由于广东省经济发展较快,各行业薪酬福利差距悬殊,民办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明显较弱,教师收入不稳定、没保障,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升职较慢,对于当前社会上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的现象冲击需要具备很强的耐力。以“民办教师”作为职业理想的新教师,就必须坚决抵制当前社会这些负面因素的冲击和挑战,脚踏实地、敬业爱岗、静心乐教,潜心育人,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才能收获累累硕果,赢得社会尊重。
  三、师德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民办高校要持续健康生存与发展,其教师师德修养建设问题刻不容缓。身为一名民办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经过在民校教学工作中的学习,认为关键在于引导高职教师爱校爱生,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
  (一)用新教育教学理念指引教师工作,建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学工作既是具有高度专业性和研究性的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复杂劳动,又是一门极具创新性的艺术。新时代的师德建设,提倡以人为本的师德,就是回归教育本源――“人”的教育。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自身的发展,以德为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理念,就是教师既要“照亮别人”,同时又要“完善自己”,而不是“毁灭自己”。在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更要“人性化”地管理,为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完善的后勤服务,尽可能合理地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以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安心乐教,才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同时发挥教师工会光荣职能,让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监督,让教师当家做主、共同管理、共同治校,与院校荣辱存亡息息相关,以人性化的措施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引导职业规划,提升教师素质
  新时期要提升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不仅要从学校的目标规划出发,更要以我国经济和职教发展现实为基础,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职教发展趋势,采取实际行动促进教师持续自主发展。发扬言传身教的作用,用优秀教师的生动事例来感染、鼓舞青年教师;组织师德教育研讨会,通过实例加强青年教师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在良好的氛围中,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提升教书育人的素养。
  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予切实的指导和鼓励。对刚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新教师,通过岗前培训,辅助开展心理调适,使他们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他们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他们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鼓励他们坚持创新,发挥聪明才智,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从而增强他们对教师工作的信心和内动力,充分认识到教师生涯才刚刚启程,学无止境,需在探索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在教师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的方向和专业性特点,决定了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把握我国就业形势和国外同行业发展趋势的同时,结合本院校办学特色和专业建设方向,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发展大批“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激励年青教师更加主动地关注师德修养,关注自身完善,努力成为骨干教师。在高职院校这个大“学校”中,不仅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学生,更培养出大量专业的优秀教师。
  (三)建立监督机制,团队带动个人提升
  民办高职院校应完善管理工作体系,将师德建设纳入院校发展规划,设立专门的师德师风建设机构,并配备较稳定的专业负责人员进行管理,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充分发挥院校的民主监督作用,建立合理的师德评估体系,完善监督制度,引入以学生、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评价方式,定期开展师德考查测评,并与教师绩效薪酬挂钩。新进教师要通过专业系统的岗前培训才能从事教学或相关的管理工作,未经培训的教师要限时补训,培训不过关限时淘汰。
  建立师德培养的专项计划,将师德培训纳入学校师资管理的工作体系,“师德”作为一项基本指标来衡量优秀教师,将师德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评优挂钩;对师德修养好,并且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优先评聘、重点培养,促进他们的发展,并配套相关的政策和资金,在岗位津贴、课酬、进修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为教师提供坚实的后盾,解决后顾之忧,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以促使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自觉提高自身师德水平。
  民办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尤其是民办特色,采取积极有效的帮扶措施,有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入职前多数是未受过师范教育的特色专业青年教师或有社会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可以实行“一对一”或“点对点”的帮扶,选定优秀教师结对帮扶,促使这些新教师在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中都有所提升,学会“教书”和“育人”。教师内部加强团队建设,以创“特色专业”和“重点课程”为平台,引导年青教师在科研项目中,激发热情,取长补短,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同时提升了整个团队和个人的师德水平。
  (四)民办高校管理机制的调整改革与国家政策的监督扶持
  在民办高校灵活的管理机制前提下,可以适当改革内部人事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以保障校内教师待遇及合法权益。对于教师的假期,最低工资/社保/医疗/住房公积金等福利标准,和继续教育培训权利等方面合法权益,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配套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监管,以保障同地区范围内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合法的薪资权益,同时缩短同地区高校教师行业中公办与民办之间福利待遇差距。对于办学成熟,办学质量高的民办高校,地方财政应加大扶持力度。民办高校行政高层的绩效考核真正做到与其管理工作业绩、院校评估情况相挂钩,对先进的校领导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这样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从而稳定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更多有志优秀青年加入教师队伍,使教师行业真正成为社会羡慕和尊敬的行业,而不仅仅是最崇高和最光荣的职业。
  结语
  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机制灵活,蓬勃发展。现阶段,加大师德建设力度,是促进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淡泊名利,默默耕耘,为祖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在教育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优质教育有更高要求,同时对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有更高标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时代的教师面临着经济变革的新挑战。民办高职教师更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敬业爱岗,潜心育人,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周济.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Z].2009.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李军,崔峰.传道授方启疑[J].中国高教研究,2007,(02).
  [4]叶小民,廖克玲.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
  [5]朱懿心,王益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标签:广东省 对策 现状及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