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日记 > 正文

论闲暇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意义及引导策略_闲暇教育的意义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者简介:饶凤陶(1991-),女,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闲暇教育逐步得到重视,闲暇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与大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尤其关乎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针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显得迫切且必要。
   关键词:闲暇教育;个性;全面发展
   闲暇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随着普遍有闲社会的来临,闲暇教育也成为当代教育的新课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也由学术型转向全面发展型。同时当代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处在自流和盲目状态。关注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和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真正形成于20世纪下半叶,但这一教育概念在古往今来的教育名著中早已存在。近代西方“学校(SCHOOL)”一词即可溯源于希腊语“SKHOLK”,其原意即为“闲暇”、“休息”。这说明作为教育实体的学校,最初就与闲暇相连而与劳动无关。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将闲暇教育定义为:旨在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而这种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和娱乐环境之中。通俗的说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掌握闲暇技能,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其实质是培养和完善人,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伴随着学生“成为人”的全过程,体现教育使生活更美好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我国倡导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一致。
   二、闲暇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强调学生应有充分的自由时间。他认为,“只有当学生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至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当学生受约束的、单调的、被动的活动减少,由被制约性转向自主性时,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就会成为可能。没有这些沉思的时刻,就没有人的个性。而人的自我发展,只有在闲暇中,才能更多地按照心理的时间,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自由地选择符合内心感受和需要的有意义的活动。具体来说闲暇教育对个性发展有以下作用:
   1.闲暇教育的自由性,有助于人的内部心理和谐发展
   健全人格的最重要特征是: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和信念、性格和气质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内心协调一致,言行统一, 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 能及时调整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失去人格内在统一性,就会出现认识扭曲,情绪变态,行为失控等问题。
   闲暇的本质是自由,在闲暇时间里,人们有可以不必做任何事的自由,也同时享有“为所欲为”的自由,因此,在闲暇中,人的意识活动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为设置的禁区,既不受外在势力的强制和束缚,也没有内在的敬畏、恐惧、焦虑等心理影响,而闲暇教育正是在充分尊重这种自由性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追求文明健康的闲暇方式,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展示才干,学会社交,丰富个性,鉴别真善美,并使人的自我规划、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可见,闲暇教育不仅使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而且也在导引学生的内部心理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感觉中, 完整地表现主体的我,过真实的生活,做快乐健康的人。
   2.闲暇教育的个体性,有助于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
   人格健全者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学习、生活中,他们有强烈的创造动机和热情,并能和他们的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他们的成功,往往又为他们带来满足和愉悦,并形成新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的生活内容更加充实。
   人的创造性能否得到发挥及发挥得如何,关键是看有无创造性生长的环境。适应创造性生长的是一个有助于生命的舒展、生命涌动的环境,是一个崇尚开放、多元、个性的环境。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正缺少这种环境,学生为教师学、为家长学、为考试学,惟独不为自己学。闲暇教育能为学生营造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为学生自由自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在闲暇中,学生是自由自在的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个人不但是自己闲暇活动的参与者、价值的承受者、消费者,而且是它的设计者和结果的评价者。因此,在闲暇活动中,人变成不受约束的自由人,并因此而能充分自觉的体验到、认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此时,学生的身心是自由、自主的,他的所作所为也是自由、自主的,而且是安全的,他不必担心失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开阔、敏捷,才能迸发创造的火花。同时,闲暇教育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景,闲暇中,学生所从事的活动,所面对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隐蔽性、不可测性。如何解答这些问题,既无现成的答案,也无硬性要求,完全是学生个人的事,学生正是在这种开放自由的背景下,个体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并不断的经受考验和检验,不断得到提高。
   3.闲暇教育的情感性,有助于人的合作、协调品质的发展
   人格健全者往往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经常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他们总是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人际交往中显示出自尊与他尊、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等优良品质。而人格不健全者在此方面往往表现出嫉妒、怀疑、恐惧、焦虑、孤独、敌对、攻击的心态和行为。一句话,人格健全者往往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闲暇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在闲暇生活中,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脱下理性的厚靴,步入一片自由的情感绿洲,在情感的世界里,精神是自由的、放松的、愉快的、开朗的,这时所表现出来的人,不但是自由的,而且是真实的、可爱的。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不但悦纳自己,而且悦纳他人,也能为他人所悦纳,使自己与环境、与他人保持协调、和谐。由此可见闲暇教育是克服人性分裂、实现人性和谐完整的有效手段。
   闲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帮助不同的个体充分开发其内在的潜力,创建自我的优势区域发挥其特长,形成个体的独特性。信息社会的闲暇时间如何被利用到最大化,是教育应当做的工作。正如杜威所言,富于娱乐性的闲暇,不仅在当时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长期的作用。
   三、高校实施闲暇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人”的本质的完善,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发展,引导学生在对自由的追寻中不断超越自己。而“闲暇的本质是自由”,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好的、本能地感到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的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人类闲暇时间、自由时间的增加,为人的个性的丰富和完满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闲暇具有双重性,既可以使人们展现自我,发展自己的潜能,也可以使人们无所事事以至颓废堕落,闲暇时间的增加并不必然地带来个性的全面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缺乏处理好闲暇的能力,是造成酗酒、吸毒、自杀甚至屈从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以及其他种种变态病症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学生而言,闲暇时间的放任自流,更容易成为滋生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温床。因此,要使学生在闲暇时间里真正获得个性的丰富和全面发展,就需要对其进行闲暇教育。高校应做好如下工作:培养大学生科学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意识
   观念和意识反映了对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而态度和看法往往决定着个体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正确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意识是良好的闲暇生活的基石。传统的闲暇观念认为劳动时间是辛苦、压抑的,只有在闲暇中才有快乐可言。把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的认识是错误的,应该看到闲暇和劳动都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发展不可或缺的。大学生如果对闲暇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仅不利于发挥闲暇时间对其个性发展的作用,更不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教育的提高,甚至会降低其发展的总体水平。
   教学中应把闲暇教育列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去,培养正确的闲暇观,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同时,闲暇教育有着不同于课堂教育的特征,而且每个学生的闲暇生活习惯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意识单靠正规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实现。鉴于此,高校可以设立一个咨询和指导协会,帮助学生排除闲暇生活中的心理障碍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大学生通过理解闲暇,增加对闲暇的认识,形成科学的闲暇观念和意识,培养大学生自觉不断追求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兴趣和信念。培养必要的闲暇能力
   如果说正确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意识是拥有良好闲暇生活的基础,那么必要的闲暇能力则是其核心。如果学生只有闲暇方面的“理论”,知道或者想做而做不到,那么,拥有高质量的闲暇生活只能是一纸空谈。同时,必要的闲暇能力可以巩固正确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意识,二者相互促进。
   1、闲暇选择能力的培养。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激增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不会选择就会被信息大潮所淹没。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和教师对学生包办得多,学生往往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因此也缺乏选择的能力。面对来自闲暇时间的众多信息,学生感到茫然失措,甚至痛失发展良机,因此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使其学会自由的选择对自己发展的意义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使闲暇教育的重要任务。
   2、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个性中的一个根本而必要的部分是对美的兴趣,是领悟美并把美吸收到性格中去的能力”。闲暇娱乐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审美性,闲暇教育的使命就是要通过这些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兴趣,以及领悟美并把美吸收到自己个性中去的能力,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正如柏拉图所言“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3、从事各种闲暇活动的能力。如比如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体育活动、交往活动和自由求知活动的能力等等,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多彩的自由活动的能力,能真正发挥闲暇时间在个性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培养闲暇活动的能力可以通过学校各种社团来实现,比如吉他协会、动漫协会、足球协会、文学社等。每一个社团需有一定的专业人员,对各成员进行技能指导,社团内部或不同社团的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指导,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三)开辟闲暇活动空间
   闲暇活动空间与闲暇时间对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样十分重要,如校内图书馆、运动场等,校外自然馆、博物馆等,都是学生课余时间的好去处,学生只有闲暇时间而没有闲暇活动的空间,个性的多方面自由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高校及学校所在社区,应尽可能为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闲暇活动场所和设施,这是落实闲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物质保证。
   以上这些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使闲暇教育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组织性,这样才能防止流于形式。因此,要使闲暇教育得到有效实施,高校必须转变观念,把闲暇教育放在其应有的地位上,为学生提供闲暇活动必须的场地、经费、人员配备等条件的支持以及政策和制度的保障。
   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会 1984 年对美国大学生调查报告表明:“大学教育的效果与学生在校园里度过的时光以及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质量联系在一起。”闲暇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应该让它与课堂教育共同承担起培养适应新时代人才的重任。(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1] 庞桂美著.闲暇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2] [俄]苏霍姆林斯基著.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75页。
  [3] 王雅林,董鸿杨.闲暇社会学[M].北京:春秋出版社,1992;第11页。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12页。

标签:全面发展 闲暇 引导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