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入党申请书 > 正文

观“跳早族”,思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就业问题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都对此予以高度关注。本文试图以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群体“跳早族”为出发点,采用文献综述法、描述性研究法、信息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跳早族”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结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跳早族 高校大学生 就业指导工作
  
  一、何为“跳早族”
  “跳早族”的基本特点可归为以下3点:
  1. 大学生应届毕业;
  2. 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有些甚至未满半年);
  3. 对工作感到不满频频跳槽。
  二、公众对于“跳早族”的不同观点
  有关学者、专家也纷纷针对“跳早族”进行了分析、评论。目前,对于“跳早族”的观点大致分为以下3种。
  观点1:“跳早族”利大于弊
  该观点认为,“跳早”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观念上是一种进步。对个人来说,“跳早”有利于发挥优势,促进更快、更准地找到个人定位;对社会来说,“跳早”能够让工作流动更加频繁,让社会更有活力。
  观点2:“跳早族” 弊大于利
  该观点认为,“跳早族”让社会变得浮躁,不仅不利于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与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对高校、单位甚至社会都是一种浪费。
  观点3:“跳早族”利弊兼有
  该观点首先从客观上认同“跳早族”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如何看待这一群体的关键不在于利弊的大小,而在于“怎么跳”,是盲从、轻率,还是深思熟虑、切合实际。
  三、“跳早族”成因分析
  (一)社会大发展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急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早已由“统包统分”变成了“双向选择”,单位用人制度日趋灵活,“跳槽”作为职业变换的代名词非常时髦地被频繁使用着,它已不再像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令人望而生畏,而成了人们勇敢面对竞争的象征和选择理想职业的有效途径。
  (二)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与现实消费能力有限并存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市场物质极大丰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在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他们渴望有能力实现消费或者说在生活上的实用、多样、个性、前卫等多方面的要求。
  (三)教育环节的缺失
  大学生的家庭教育误区大致可归纳为溺爱、袒护、放任、利己、物欲、包揽、盲从等14类,这也就为“跳早族”的浮躁、功利、盲从、眼高手低、认知偏差等新一代所具有的特点提供了“保障”。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毕业生“有的是用不上,缺的是没学上”。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频繁跳槽。
  (四)企业因素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部分企业没有针对新时期毕业生的特点做出必要的反思和调整,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带来的待遇、稳定性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毕业生的换岗跳槽也就随之而来。
  四、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相对来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例较小,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工作体系。跳早族的出现就是一声有力的警钟,不断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
  (一)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除了应当通过就业指导培训班、社会考察、经验交流、工作研讨会等途径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当适当扩大就业指导队伍,力求在纵深方向都得到保障,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定位个人位置
  择业观是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是人们选择职业所把握的原则。它不仅影响个人就业,更能影响个人的长远发展。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该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之一。
  (三)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的家庭功能
  在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缺失的情况下,高校更应该做好“家校联系”,充分发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家庭功能,调动家庭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建立家校就业指导互动关系,进一步发挥大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合理安排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大学生与企业的互动机会,帮助大学生提前接触岗位,提前认识岗位,同时也让企业及时了解大学生群体,促进就业和谐。
  (五)及时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及时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对于高校与用人单位、毕业校友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具有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该项工作对诸如“跳早族”等就业现象的分析、总结,既能够为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宝贵借鉴,更能够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结束语
  “跳早族”的出现再次体现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作为“新新人类”的新生“族群”,“跳早族”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切实做到与时俱进,紧抓新时期大学生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变化,充分发掘社会资源,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家庭、大学生本身参与其中、通力合作,努力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科学引领大学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曹红波.初入社会大学生跳槽现象剖析[J].江苏高教,2000(4):83-84.
  [2]张春艳,郭岩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知识经济,2011(10):167-168.
  [3]卢东升.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J].科技资讯,2011(7):228.
  [4]付昌辉.论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区[J].成人教育,2004(2):13-15.

标签:就业指导 大学生 跳早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