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入党申请书 > 正文

【新课改高考下高校招生工作影响探析】 高考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考试内容、评价体系、录取制度等方面。高考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千千万万考生及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和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关系到能否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随着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地逐步建立,高考改革必将对高校招生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 高考改革 高校招生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如何开展自主招生、高校生源竞争、综合选拔机制、法规制度建设等研究,如何使学校作为招生主体在今后招生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目前新课程改革、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和多样化选拔录取制度是我国高考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特点是高考录取以统一考试为主,与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突出了高校选才的主体性。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正逐步实行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逐步建立“三位一体”等多元化考试评价选拔体系。所谓的“三位一体”是指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选拔适合高校培养目标的学生,有利于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以浙江省为例,2009年开始实行新课改高考,同时开始建立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高考)“三位一体”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由于高考改革涉及面广,浙江省分阶段推进,2009年、2010年浙江省高校招生录取基本还是按照高考总分进行。2011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高考招生在浙江省内部分高校开始试点,2012年逐步在浙江省内高校进行推广。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其实质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更大程度保证高考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更大限度地满足考生和高校自主选择权,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校发展。在现行的高考选拔体制下,高校招生自主权还是十分有限,高校招生部门对新课改下的高考改革参与性不高,对其主体性影响研究还比较匮乏,对其相关政策了解也一知半解。对于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对高校招生主体性影响谈及比较少。可以预见随着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地逐步建立、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必将对高校招生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素质教育
  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课程标准的原则,以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为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可见,高中课程评价和高考只要真正实现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考查,并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对高校招生工作来说,深化完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招生制度试点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新课改高考方案的深入落实。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来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高校招生工作必须尽快适应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自主招生
  高校招生的主体性是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突出高校招生主体性是素质教育、自主招生、生源竞争等迫切需要。强化高校招生主体性能突出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性、科学性、公平性,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又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高考模式,在文科、理科两大类和艺术、体育两小类的框架内,所有的招生学校不管其培养模式是否有差异,均实行统一的考试科目。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很难得到实现,随着高考投档比例的缩小(有些高校采取1∶1投档)以及远程网上录取的应用,高校招生工作几乎没有自主权,只要下载电子档案按程序操作就够了。在高中新课改的基础上,高考将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高考模式,其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高等学校招收适合自己培养目标的新生,让适合的人通过合适的考试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
  三、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生源竞争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随着高校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招生环节中的竞争是高校之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之一。应该说高校间的生源竞争,既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报考成为高校招生工作的重点,因为生源质量决定着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2003年,部分高校开始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国内名校间自主考试有三大联考阵营,实实在在形成“三国杀”。以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人大等7校组织的“华约”,以北京大学、复旦、港大等13校组成的“北约”,以及北京理工、同济、哈工大等9校组成的“卓越同盟”。
  近几年,港澳名校也加入内地高校生源竞争中,这种竞争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经受国际化冲击的一次有益“热身”。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改革的深入,国内高校面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因此,用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看,港校与内地名校之间、内地各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将更多体现在高校综合实力的竞争以及高校品牌特色的竞争。
  四、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自我约束
  目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范围还十分有限,学校范围有限定、选拔标准有限定,其最根本原因在于监督体制不够完备,有人认为自主招生可能助长高校招生腐败现象的发生,不利于诚信教育的开展。这样的担心可以理解,改革难免出现问题,改革本来就有一个渐进完备的过程。因此,对于自主招生,高校必须要有一套保障制度,包括方案的制定、实施以及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此过分担忧大可不必,因为高校虽然拥有招生的自主权,可以按照各自的培养目标来制定录取标准,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学校不敢也不愿意做出有损于自己的事情。否则,高校就会面临法律法规的追究以及道德的谴责,学校的办学声誉更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考改革必将稳步向前推进,既然是“改革”,无论其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有人认为名校联合考试只不过是“圈地选羊”,不但加剧了生源竞争,而且可能演变成“小高考”,加重学生的负担;“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入选的中学,都是各地的重点中学,无法惠及农村普通中学,无助于教育公平地推进,基于以上考虑,2011年,清华大学在自主招生中推出A计划和B计划,推出专门针对欠发达地区考生的试点方案。可以看出高校招生工作在逐步完善中,高校招生工作改革推进同样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学为.中国高考史述论[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社,2007.
  [3]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
  [4]徐涌金.大学生素质教育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统独之争[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A).
  [6]叶燕.我国高考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 , 2008(13).
  [7]郑若玲.自主招生改革何去何从[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4).
  [8]周立群, 肖建春.高中课程评价和高考关系之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标签:高考 探析 招生工作 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