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徒劳的挣扎,悲惨的命运_徒劳挣扎的意思是什么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抽彩》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都堪称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两部著作的女主人公生活在极度相似的社会环境中,都深受父权制度和社会传统的压迫,她们的人生最终悲剧收场。本文将从两位作家在人物刻画中的异同和女性的悲剧形象两方面来分析对比这两部短篇小说,以期望能够带给读者对人生更多的思索,从而加深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并且使大家更加了解这两部作品和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
  【关 键 词】《抽彩》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 女性悲剧 父权制度
  
   雪莉?杰克逊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 她于194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抽彩》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含义深刻的作品。美国20世纪上半叶另一位伟大的作家――威廉?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也堪称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虽然两篇作品所展示的多重主题以及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把这两部短篇小说放在一起比较解读,具有很大的意义。首先,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刻画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他们故事发生的背景,写作手法,以及弥漫在其中浓郁的神秘感和恐怖色彩,使人很难不把这两个短篇小说联系起来。其次,两位作家都以极其凝练的笔触,塑造了两个女性悲剧人物形象,并对她们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两篇小说的女主人公都生活在那个特定的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里, 她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纵然会有偶尔的挣扎,却总是以失败告终。她们无法改变自己成为“牺牲品”的命运。本文将从人物刻画和人物对比两个方面对两位女主人公做详细的对比,分析解读她们截然不同的身份下相同的悲剧命运,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两个艺术形象和两位作家人物塑造手法的理解。
   一、人物刻画对比
   《抽彩》讲述美国的一个普通小村镇的古老传统仪式:村民们每年举行一次抽彩活动,抽出中彩者用乱石打死来保证收获。《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则讲述了在南方杰弗逊小镇一位贵族老处女因爱生恨,毒杀情人,终生与尸首相伴,过着隐居生活的悲剧故事。在《抽彩》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两位作者不约而同的把故事发生的地点选在了美国南方的小镇中。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美国南方仍旧是一个父权至上的社会,女性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一度成为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
   在《抽彩》一文中,家庭大权掌握在男人手中,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去代表家庭抽彩,当一家的男主人不能到现场的时候,要由家里成年的儿子代表整个家庭抽彩,身为妻子与母亲的女性却没有资格去抽彩,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丈夫和儿子。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爱米丽小姐在自己的花样年华中,由于父亲的阻挠,错过了一次次结婚的机会,失去了得到幸福的权利。人们提起爱米丽小姐,总会想到这样的画面:“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身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着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爱米丽小姐依附于父亲而生活,只能按照父亲给他指定的路行走,不能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人物刻画上,两位作家都大量使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来增加文章的内涵和意蕴。在《抽彩》中,村民们要从一个“黑箱子”中抽出决定自己命运的小纸条,而那只“死亡之签”上的标志也是一个“小黑点”,黑色在本文中象征了死亡。此外作者还用大量的人名来象征各个人物的命运。例如,文章中女主人公的名字“苔丝”,一方面暗示她和哈代笔下的“苔丝”同病相怜,另一方面,“苔丝”也有“牺牲品”的含义。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一文中,题目中的“玫瑰”便是最大的象征。首先,她象征了爱米丽小姐的爱情;其次,也象征着福克纳对爱米丽小姐的敬意。另外,小说中大量描写的环境,例如,爱米丽小姐的老房子等都象征着走向败落的南方世界。
   《抽彩》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大量哥特手法的运用,使两部作品中都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神秘感和恐怖色彩。在《抽彩》中,作者先是描写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场景:“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空气中充满了盛夏的气息,到处是鲜花绽放,绿草青青”,抽彩活动在如此欢快的气氛中开始,紧接着一件件不祥的物品开始出场:孩子们玩的石头,抽彩用的黑箱子,死板的传统。他们的出现使小说充满了神秘感,而作者迟迟不愿公布的胜利者的奖品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悬念。在小说的结尾,当得知中彩者要被石头砸死时,所有读者无不被该文震憾着,竟有如此恐怖与暴力的行为。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爱米丽小姐的贵族身份和居住的残旧房子使这个人物本身已充满神秘感,加之爱米丽小姐的孤傲性情,与世隔绝,以及房子里飘出的味道增添了文章的哥特色彩。在爱米丽小姐去世后,人们进门后发现:
   “他所遗留下来的肉体已在破烂的睡衣下腐烂,跟他躺着的木床黏在了一起,难分难解了。在他身上和他身旁的枕头,均匀地覆盖着一层长年累月积下来的灰尘。
   后来我们才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如此恐怖的场面,使人毛骨悚然,令读者在读完之后无不为之震憾。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开放式结尾的手法,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苔丝最后是否被砸死,抽彩这种传统是否依然存在,爱米丽小姐和荷西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等,留给了读者具大的想象空间,增加了作品的生命力。
   二、人物形象对比
   虽然两篇文章在人物刻画上有很强的相似性,但是他们的主人公的形象上却存在差异,两位女主人公拥有完全不同的社会地位。在《抽彩》一文中,女主人公苔丝是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中的普通村妇,有着完整的家庭,她自己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在抽彩之前还在家中洗盘子,来到广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自己的丈夫孩子。总体来说,她是一个位于社会底层的完全以家庭为中心的世俗妇人。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一文中,女主人公的身份则大相径庭,爱米丽小姐是杰弗生镇上的贵族淑女,“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民关注的对象”。爱米丽小姐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她可以不用交纳税款,地方官员要毕恭毕敬的去拜访她。两位主人公在社会地位上虽然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父权社会中,她们都摆脱不了相同的悲剧命运。
   其次,两个女主人公在性格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抽彩》中,我们可以发现苔丝是一位热情开朗、敢说敢言的村妇。“赫群森太太慌忙地从小路那儿来到了广场,她的毛衣披在肩上,当来到人群后面时它滑落到了地上。“把日子整个儿给忘了”,她对站在她旁边的戴拉克罗莱太太说,她们俩都轻声笑了。苔丝愉快的和村民们打着招呼,人们也很愉快的给她让路。从苔丝的首次出场中我们可以发现她是一个热情的,并且邻里关系和谐的人,深受大家的喜爱。在接下来的抽彩过程中,苔丝又勇敢的发出了五次“这不公平”的呼声,挑战社会传统,表明她是一位敢说敢言,性情直爽的妇女。相比较而言,《献给爱米丽小姐的玫瑰花》中的主人公爱米丽小姐,作为一个上层贵族小姐,性情孤傲固执,懦弱无情。在爱米丽小姐父亲在世的时候,她遵从父亲的命令,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有自己的社交范围,因为她的贵族身份不允许她和那些平民在一起。在父亲过世后,爱米丽小姐本要接受荷西作为自己的爱人却遭到背叛,因此变的更加孤僻阴狠,并最终毒害死荷西,与他的尸体相伴而眠直至死亡。
   纵然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在社会地位,性格上差异悬殊,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她们都摆脱不了成为社会“牺牲品”的命运。苔丝公然反抗社会传统,显露出对男权社会的蔑视,因此注定要抽到那只“死亡之签”,付出生命的代价。爱米丽小姐父亲去世后虽然尝试着改变,剪短了头发,看上去像个姑娘,此后她还拥有了自己的爱情,但最终社会传统的强大力量和贵族身份迫使她杀死自己的爱人,重新回到一个“纪念碑”的位置上去,直至生命的结束。
   通过对两部作品人物刻画的对比分析,两位作者都以极度冷静客观的态度纪录了整个事件,使故事既有真实感,又处处充满了悬念、神秘、恐怖与暴力,作者不露声色的为我们讲述另人极度震憾的故事。通过对两部作品人物形象的比较,在父权社会中,在父权社会中,上至贵族淑女,下至普通村妇,都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所有挑战男权社会的行为,社会将会全力打压。因此,无论她们愿意融入社会与否,她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注定是要作为“牺牲品”来维护父权社会的统治。
  参考文献:
  [1]本文有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引文均出自于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杨岂深译。《福克纳短篇小说集》,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本文有关《抽彩》的引文均出自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抽彩》。周平译,《名作欣赏》,1998(4).
  [3]胡敏.重读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彩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1).
  [4]李扬.“可悲的‘替罪羊’――评《献给艾米莉玫瑰》中的艾米莉”[J].山东大学学报,2004.
  [5]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6]刘爱英.“从淑女到魔鬼”[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
  [7]王群.畸形的抽彩人:人性的沦丧与希望的渺茫――小说《抽彩》人物解读[J].中州大学学报,2006(4).
  [8]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9]周平.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J].名作欣赏,1998(4).

标签:徒劳 悲惨 挣扎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