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汉书的文学价值【浅析服虔《汉书音训》的价值】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汉书》作为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官修正史,地位尊崇,影响深远,历来注家多矣,今我们所见的《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乃唐颜师古集注本。集注本中列唐以前二十三家《汉书》注,均已亡佚,其中服虔的《汉书音训》是存遗文数量较多而时代最早的,对后世《汉书》注研究、历史学、音韵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试对服氏《音训》的文献价值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汉书》注研究;服虔;《汉书音训》;价值
  中图分类号:H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由东汉班固所撰,其妹班昭及马续完成了后期工作。它记事起自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迄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记载了西汉229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了解这一阶段哲学、历史、语言、文学、社会状况、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其体例和所体现出的撰史宗旨为后世史官所继承,可谓影响深远,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后汉书?班昭传》言:“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1],可见其书自初著成时,当代儒者已有难读之困。但仅凭口耳相传,范围有限,难以满足更多人欲读懂《汉书》的要求,因此行世不及百年,便开始有人为它作注。唐颜师古在《汉书叙例》中言,“《汉书》旧无注解,唯服虔、应劭等各为音义,自别施行”[2],于汉人注中,首推服虔。及元时胡三省于《资治通鉴?序》中亦言:“《史》、《汉》自服虔、应劭至三刘,注解多矣”。
  一、服虔《汉书音训》在古代典籍中的征引
  (一)释少数民族制度方面
  如,《汉书?李广苏建传》“区脱捕得云中生口”句下[3],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区脱,土室,胡儿所作以候汉者也。”李奇曰:“匈奴边境罗落守卫官也。”晋灼曰:“《匈奴传》东胡与匈奴间有弃地千余里,各居其边为区脱。又云汉得区脱王,发人民屯区脱以备汉,此为因边境以为官。李说是也。”师古曰:“匈奴边境为候望之室,服说是也。本非官号,区脱王者,以其所部居区脱之处,因呼之耳。李?晋二说皆失之。”李奇、晋灼认为“区脱”乃因地名而得的官名,颜师古赞成服虔的说法,认为最初是室名而非官号。这是在释少数民族制度方面,唐朝的《汉书》颜注援引服虔《汉书音训》并加以肯定的例子。
  (二)释义正读方面
  《史记?平准书第八》“封君皆低首仰给”句下[4],《集解》:“晋灼曰:‘低音抵距。’服虔曰:‘仰给于商贾。’”《索隐》按:“服虔云‘仰给于商贾’,是也。而刘伯庄以为‘封君及大商皆低首营私以自给,不佐天子’,非也。”这是在释义正读方面,唐朝的司马贞《史记索隐》赞同服氏《汉书音训》说法的例子。
  二、服虔《汉书音训》在现代的运用
  (一)释词义方面
  如,《汉语大词典》“乾没”条下,(1)投机图利。《汉书?张汤传》“[汤]始为小吏,乾没,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句下[3],服虔曰:“乾没,射成败也。”如淳曰:“豫居物以待之,得利为乾,失利为没。”师古曰:“乾音干。”《汉语大词典》在“乾没”条的第一义项下首引服虔的说法,这说明其《汉书音训》仍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二)了解民俗方面
  又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汉代诸侯王墓葬在北京大葆山、老山、河北石家庄、定县、江苏高邮天山、湖南长沙都有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对汉代诸侯王墓葬制的研究。关于这种葬制,《汉书?霍光传》云[3]:“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颜师古集注:服虔曰:“便房,藏中便坐也。”师古曰:“便房,小曲室也。如氏以为?木名,非也。”《汉书?张禹传》颜注亦引服虔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服虔的注文描述了“便房”的形制及位置,是我们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一葬制的重要资料。
  三、服虔《汉书音训》在研究音韵学发展源流方面的价值
  尤为重要的是,在音韵学方面,服虔被认为是今天所知较早使用反切的学者,现存于师古《汉书》注中所引服虔、应劭的反切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反切。景审序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指出:“然则古来音反…而为双声,始自服虔”,《中国小学史》亦言,“东汉末年,荥阳(今属河南)人服虔创制反切来注音了”,更是提出服虔为反切的创始人。服虔《汉书》注名为《汉书音训》,释义正读,注音虽多用直音法,但亦有如“惴音章瑞反”,“鲰音七垢反”等少量反切,这些在考察反切的起源以及当时的语音系统方面,亦是十分珍贵的资料。
  如前所述,服虔《汉书音训》是颜师古《汉书叙例》中所述征引的唐以前二十三家旧注之一,早已亡佚。关于这二十三家《汉书》旧注的辑佚,最早的是清末杨守敬作过,杨氏自谓:“因翻检《史记注》、《水经注》、《文选注》,凡颜氏《序例》所载二十三家,各还其人”,其书稿经整理,收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守敬集》中。[日]堀毅的著作中也提到,“十分遗憾杨惺吾的《汉书二十四家古注辑存》未能参阅”,王重民先生通过考察以后认为“其书不传”。日人堀毅又引彭仲铎曰,“予辑是书六七年,始知宜都杨守敬已着有《汉书二十四家古注辑存》十二卷,故至今未刊,不知其稿尚在人间否?冀世之君子,幸留意焉”。可见,彭仲铎亦辑过《汉书》旧注,但没流传下来。岑仲勉先生也曾说过:“民廿二年在粤,课门徒分辑《汉书》诸家注,此后旁务纷集,迄未有成。”据此,知彭仲铎、岑仲勉诸学者辑佚包括服虔《汉书音训》在内的《汉书》旧注,或其书不传,或半途中辍。唯杨氏一家,经整理后于1997年面世,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但杨本所辑因条件所囿,多所脱讹,不尽如人意。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汉大学李步嘉教授在《〈韦昭音义〉辑佚》前言中提出,要重新辑佚上述诸家《汉书》旧注,其先完成的一种即《〈韦昭音义〉辑佚》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此外包括服虔在内的各家汉书注本辑佚都正在进行中,相信届时能为我们的汉书注研究补充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后汉书[M].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2785.
  [2]汉书?例[M].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1.
  [3]汉书[M].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1804-2948.
  [4]史记[M].中华书局点校本,1958:1425.

标签:汉书 浅析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