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生活 > 正文

【地方性院校走读生的教育管理与对策研究】 教育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文章旨在探究地方高校走读生的特点,分析走读生的教育现状,找出加强走读生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指导走读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走读生;对策;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罗海(1983-),男,江西南康人,五邑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助教。(广东江门52902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129-02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其中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务之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可以分为在校生、租房生、走读生。对于地方性院校来说,走读生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因此,走读生的教育管理引起了笔者的重视。
  一、走读生探析
  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猛增,在学生宿舍硬件设施跟不上和宿舍管理较滞后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住宿问题。相对而言,在省城高校,则演变为租房;而在地方高校,就演变为走读。地方性院校一般坚持为地方服务,为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性院校要在质量、规模上有所提升,以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地方性大学在本地招生比例比较大,大概能占到30%。以某大学为例,2011年计划招生4263人,本地招生为1508人,比例达到35%。本地招生的比例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走读生的出现。以某学院为例,2007级到2009级,在大一开学时都有自己的宿舍;到了2010级,开始出现走读生;2011级,走读生的比例开始增大,从2010年的0.3%上升到2011年的3.5%。走读生的扩张,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一流动群体的教育和管理产生担忧,如何加强走读生的教育和管理,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加强对这类群体的教育管理,需要我们了解他们。大家都知道当代大学生见多识广,富有独立性和批判性。走读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与住校生相比,更有其特点。
  1.走读生多为城里人,多为独生子女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父母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子女教育,不能与孩子经常交流,又对孩子过于溺爱,疏于管教与批评,缺乏必要的约束和要求,造成双方隔阂。在校时间又较短,与同学交流较少,所以在学校表现得沉默寡言,不太爱参加学校活动。但是作为城里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大部分走读生在计算机方面都有较强的能力。经过统计,以某学院为例,走读生必须是城区的,独生子女比例达到89%,计算机文化基础通过率为100%。
  2.目的性强
  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选择走读;家庭经济优越的,则自小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弱,很难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再加上宿舍没有家里舒服,宁可住在家里,也不愿住在学校。还有部分学生凭自己喜好,一会住宿舍,一会住家里,给宿舍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
  3.叛逆
  由于大部分学生与父母沟通不多,对父母辛苦的付出麻木,自私,缺乏感恩,一旦与父母意见相左时,往往表现为激烈的反抗。另外由于大学不再有“保姆式”的班主任,辅导员等又事务性工作很多,不能够面面俱到。且从学校整个环境来看,学校注重的是知识的培养,技能的训练,因此学生与学校相关规定冲突时,也容易有过激的行为,纪律较差。由于学校有一套作息时间,而这些都是为在校生制定的,所以走读生如果自我要求不严格,很容易表现出旷课、迟到、上课睡觉等行为。走读生的旷课率达到了71.4%,而住校生只有5%左右。
  4.喜欢自由、冒险
  当今时代是开放的信息时代,走读生作为城里的孩子,喜欢冒险,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喜欢自由,不喜欢束缚。这就使得走读生喜欢自主,喜欢自己说了算;另一方面又容易被社会上流行的东西诱惑,但是现在流行的往往表现比较庸俗,媚俗,容易污染这些学生的心灵,或多或少产生一些享乐主义和颓废主义的价值取向。
  5.两极分化严重
  走读生并不是都表现很差,也有表现很优异的。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积极乐观,自律能力很强,在学校表现很好;而另外的学生基本是自暴自弃,不努力。但是处于中间的基本上很少。以某学院2008至2010级为例,走读生中成绩优秀的大概占28.6%,成绩较差的占71.4%。
  二、走读生的教育现状
  1.不太重视走读生的教育问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
  由于走读生的数量不是很多,目前还没有引起相关地方院校的重视。尤其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走读生的数量也不可能会非常多,这也造成了走读生比较尴尬的境地,学校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制约,这让部分走读生感到在学校不受重视;但是对于另外部分来说,这却是他们的福音,游离于学校制度之外,没有约束。总的来说,长期下去,这会对学校的相关制度造成冲击。因为走读生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使大家都认为走读生应该与住校生一样,例如早上升旗,住校生要求6∶40到场,而因为没有相应的区别,走读生也应6∶40到场,但是由于走读生离校距离远,或是对自己要求不严,经常会逃避升旗。如果不追究,住校生会跟风;如果追究,走读生就找各种借口。不论怎样,都不了了之。
  2.存在安全问题
  走读生在家、学校两点每天往返数次,途中要穿越比较多的十字路口,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遇上大风暴雨,衣服容易淋湿;如果遇到大雾天,又容易出现交通隐患。另外,路途往返,耗费精力,也给学习和生活造成不便。据统计,长时间的走读也会使学生因为呆在学校的时间少而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归属感缺少,缺乏对学校和自我身份的认同。[1]
  3.成绩下降,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容不得半点懈怠。走读生频繁于学校、家中往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造成上课精力不足,容易睡觉,上课效率不高。回到家中之后,没有人束缚,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再加上大学的教育不比高中,没有相应的教师督促指导,没有学校整体的学习氛围,容易造成走读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学校的归属感越来越少,旷课越来越多,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某学院的调查中发现,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中,走读生占了40%的比例。
  4.交流能力下降,不善于沟通
  在家,由于父母为生计奔波,走读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在学校,由于往返于两点,在校时间不多,主要是上课时间,缺乏与同学的交流。长此下去,班级活动缺少走读生,班级学生也不会在意;学院活动缺少走读生,大家也不会知道。这样加剧了走读生交流能力的下降,也逐渐导致走读生集体主义观淡化,逐步形成个人主义。统计中发现,走读生明显表现内向,凝聚力不强的班级表现尤为突出,很多班级学生在提到走读生时,都觉得难以交流,孤僻,愤世嫉俗。
  5.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诱惑[1]
  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社会上的种种诱惑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纪律性差的走读生有了较多的自由空间,容易与社会青年接触,很容易做出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甚至参加黑社会,参与犯罪。
  三、走读生的管理对策
  1.重视走读生教育,加强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重视走读生的教育,了解走读群体,加强对走读生的管理,制定关于走读生的规章制度,加强走读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建设。
  (1)积极对走读生展开相关调查,对走读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摸底,区分住宿生、走读生,并对走读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走读生数据库。
  (2)在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走读生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形成奖惩引导、咨询辅导、实践指导。
  (3)积极探索学校走读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联手来增强走读生团体意识和集体意识,倡导感恩教育,树立奉献精神。
  (4)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走读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好,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加强网络沟通,通过微博、博客、QQ等及时了解走读生的动态,从而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
  2.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影响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将有助于增强走读生的校园归属感,进而产生良好的效果。走读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部分,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应有校园性,自觉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从而顺利成长成才。据笔者比较,和谐的班级气氛也有助于走读生融入班级,增强集体荣誉感。拿某学院2007级两个班比较,一个班级氛围一直很好,不迟到,不旷课,集体荣誉感强,这个班的走读生与其他住宿生一样,参与班级制度建设,参与班委竞选,成绩很优秀。而另外一个班散漫,人人自私,不求奉献,只想收获,以至于这个班的走读生与班上学生形同陌路,早早就休学了。
  3.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优势所在,应该在各种场合,不论大会小会,都要提示大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利用各种学生团体,例如团总支、学生会等引导和帮助走读生树立牢固的成才观,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作为走读生本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意识到加强自己思想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改造好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而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
  4.加强隐性教育
  所谓“隐形教育”,指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即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起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2]学校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美化校园,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文明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来吸引走读生回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展现整洁的个人魅力,不断以自身的人格来影响走读生。加强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言传身教,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在校的情况,努力为学生营造温馨的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启强.五年制专科走读生的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3).
  [2]杨丽.隐形教育对高职生思想品德影响的分析[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责任编辑:孙晴)

标签:走读生 地方性 教育管理 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