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在质疑中创新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学科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呼唤着教育的创新。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是教育寻求发展的当务之急。作为最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在众多的学科教学研究中,理应走在前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推进语文学科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让学生勇于质疑
  民主首先应从课堂开始,语文教学理应犹是。但受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一些习惯于扮演权威角色的教师的“教诲”,当前中学课堂上学生“听”得越来越多,“问”得越来越少,习惯于听从老师教导,听懂知识讲解,听清各类问题,听会各种方法,然后通过作业、复习、考试加以巩固。很少有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能通过自己思考或与同学讨论解决问题,更不用说积极主动提问题、解问题。长此以往,无疑可问、不敢问和没有机会问的学习环境致使学生的思维定势正逐渐形成,创新的能力正逐渐削弱,怀疑的勇气正逐渐丧失。
  学则须疑,但“疑”从何来?首先应有生疑的环境,才会产生质疑的欲望。可以说,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学生质疑的一个首要前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主动地转变服务观点,转变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师与生的位置,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积极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者为最优的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语文教学课堂,使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经常鼓励积极提问的学生,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培养他们勇于怀疑一切、敢于挑战一切的无畏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中勇于质疑、敢于质疑。同时,还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科学判断,并不断鼓励他们产生新的想法,使他们大胆地向教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向权威质疑,在生疑、存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的意识。
  二、激发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善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求知欲都是从提问题的情境开始的,有“疑”才产生“解疑”的渴望,“解疑”又调动“探究”,“探究”方能显现出学习的主动性。“科学始于好奇”,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即兴趣是发展之本,也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好质疑情境,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自觉在学中疑,在疑中学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旦让学生对质疑产生了兴趣,就会立刻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以致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在教学中得以发展。如在教学讲读课文《愚公移山》时,有学生好奇地问,愚公带领全家人去移挡在自己屋前的两座大山,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方法――搬家呢?这一问,立刻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也正是有了这个质疑,接下来的课堂,学生学得更认真、更主动。对此不可否认,是否具有探究的兴趣应是学生质疑的重要条件。
  三、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精于质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会问,或不知该如何问。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之以渔”,让他们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法,知道“问什么”,学会“怎么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敢问、爱问的前提下,把问题问得贴切,有深度,有价值。
  譬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有学生对“下者飘转沉塘坳”一句的注释提出质疑:“课下的注释是沉到池塘水中,笔者觉得课本上的注释错了――茅草本身质量很轻,怎么会沉到水中呢?再说前面已经有一个动词飘转了,如果翻译成沉到水中,不符合客观事实啊。”听到学生的质疑笔者很高兴,本来备课时笔者也注意到了,原想在课堂上纠正一下的,没想到学生如此细心,自己就发现了。在课堂上,笔者表扬了提问的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
  四、给予充分的鼓励,让学生乐于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问题的开始,是创新的基础。从创新的角度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围绕着一个“疑”字展开,有疑才会产生问题,才能发人深思。当然,质疑仅仅是手段,最终的释疑才是目的。当学生怀着强烈的质疑意识进行探究和发现时,他们可以从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创造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逐渐对质疑解难产生兴趣和爱好,进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把握了这一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问题难易程度的不同,给学生充分质疑的时空,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让他们任意地想象,尽情地表达,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或不合情理的异议,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同时制止学生中的冷嘲热讽的行为,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合常理、异想天开的问题更应保护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其合理部分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标签:质疑 中创 教学 新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