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时间:2017-05-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 说课稿(完整)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地位作用:本节课不单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还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课。学生只有对本节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对自然环境中诸多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地球整体概貌有一个清晰的科学的了解。

2、课程标准: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

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

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

3、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教法:同时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六分钟看人类探测到的宇宙,将知识直观化。

学法:针对天体的分类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我会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我将采用活动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1、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我将会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1的天体的类型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等基本知识。

2、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六分钟带你观看全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的视频直观导入本节课的开始,把学生带到神秘的宇宙空间,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

3、知识点讲解:看过视频之后,让学生展开思维回答:什么是宇宙?使学生明白“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再让学生回顾刚刚看的视频中提到的光年,什么是光年?天体的类型和相关知识由于课前已经让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这一部分,所以我会采用多媒体展示导学案这个知识点的答案,并让学生核对答案之后,我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部分天体的图片,向学生演示各种天体的特点和视觉性状。让学生通过图片加深对天体的了解。同时向学生提问:飞机宇宙飞船和是天体吗?提醒学生行星的附属物不属于天体。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会让学生自学7~9页的内容,独立思考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并回答导学案中的探究一和探究二(太阳系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小行星带位于哪两个轨道之间?根据八大行星结构特征,可把其分为那三大类?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动的三大特征等)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相对困难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再得出答案。然后请同学根据导学案提示归纳天体系统层次图,并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最后是本节课的重点兼难点,地球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我会根据太阳系模式图及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分析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存在高级生命。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会根据书本上第11页

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完成活动3个题目。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加上时间的关系,我会采用直观讲解加上板书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通过地球存在生命的的原因引申出拓展思考题:为了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人们提出移居月球的幻想,要想把幻想变成现实,你认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地位作用:本节课以“宇宙中的地球”为基础,以太阳为例,进一步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的方式、分布规律、以及对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今后学习气压带和风带、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只是做好了铺垫。

2、说教学目标:新课标下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根据课程标准,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2、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只要影响。

b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参与探究活动,利用图表分析法初步掌握三维空间分布图的判读。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讲授法、以问题探究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1、课前准备2、设问导入:太阳对地球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3、学习内容:自主学习回答,太阳辐射的定义,波长分类,能量来源。

观看多媒体播放的“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的四幅图结合生活体会,小组探究合作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影响。板书总结。

活动探究:读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三维图和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和分布,让学生归纳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太阳辐射对地球景

观的影响。通过这个活动探究能让学生学会判读空间三维图像的同时(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战期间,英国海军防卫部接到各地的雷达报告,说雷达收到了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活动方向一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展出太阳黑子图,仔细观察太阳表面,由太阳黑子图引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的定义,以及黑子和耀斑的特点,并说明耀斑与黑子同步发生,带来大量粒子流。对于太阳风和日珥则简单的带过。学生自学教材,小组合作归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活动探究:分析北半球三个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和黑子的相关性。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

光、热——生物生长的条件

2)温度——降水、天气变化的关键

3)能源——煤、石油

4)太阳能??

地球的自转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是,首先非常希望能够成为^^中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下面进入我的说课。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地球的自转。课型是新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四大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 首先我将从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三方面对教材进

行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学习地球的自转的基本规律,以及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对后面学习大气的环境等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新课标下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能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区别

4、根据要求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5、能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演示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观察光照图找出晨昏线的一些特点。

2.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找出每幅图的变化,并用自

己的话说明地球自转对三角洲的形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地球自转的特征,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难点设置为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二、说学情。从知识掌握程度上看,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昼夜长短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学习能力上看本节课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特点,图形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学习难度大,但是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三、教法学法。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学法指导。本节课我将使用导学案的手段进行教授,通过目标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展示,思考抢答,反馈练习这五个方面,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于昼夜更替我将结合多媒体演示法,实物演示法加深学生空间思维感。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完成地方时和时区计算,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那么如何把我的教法和学法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呢?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在上课前我会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展示的教学目标,自学课本完成自主学习1地球自转基本规律相关的填空内容。

2、导入:引用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提问学生这种情况是否能发生。讨论后给出明确的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运动,从而引出与人类最为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3、课前已经布置好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地球仪。然后小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

透彻,所以我让小组派代表回答相应表格的内容后,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对需要补充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讲到运动方向时,然后带领学生边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边提问:从北极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怎样。这样做能使学生全面认识地球运动方向,为分析各种地球运转示意图打好基础。

在讲述自转周期时,涉及到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别,这个问题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采用模拟演示法进行说明。我会利用课室讲台南边的窗的方向代表一颗遥远的相对于地球来说可以看作是不动的恒星,用桌面上的水杯代表太阳,自己代表地球,我的鼻尖代表地球上的某一点,通过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来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周期角度不同。从而形象深刻的把书本上的图1-12还原到现实的模拟实验中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然后让学生结合模拟实验完成16页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并强调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但是太阳日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24小时。然后学生完成思考抢答一的问题:假如今晚八时在某一位置看到某颗恒星,明晚要在同一位置看到同一颗星,应在什么时刻去看?以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检测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讲解地球自转速度时,通过介绍角速度的概念,由学生自己计算得出角速度

大小,这样可加深理解。在介绍线速度概念后,多媒体展示不同纬度经度线速度三维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出线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可增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此时可回应导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最后思考抢答:两极角速度和线速度怎样,加以巩固。

4、对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这个重难点。我会分点进行讲解。我将使用演示实验法加多媒体展示探究法进行突破。首先设立情境,假设太阳光是从教室后面黑板照射过来,地球仪放在讲台上,不运动,引导学生思考,此时地球会不会形成昼夜现象,以及昼夜现象形成的原因。再通过地球仪引出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的概念及晨线和昏线的区别和通过板图法引入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并说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和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然后学生完成思考抢答 1、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不动的?它的移动方向怎样?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3、一天中哪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通过思考抢答让学生巩固晨昏线和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然后用红色粉笔在地球仪上标志出一点代表大家所在的地方,太阳光依旧是从后墙黑板照射过来,演示地球的自转,让大家观察红点所在地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由此得出地球自转的第一个意义,昼夜更替。进而引出昼夜更替的原因和周期。然后完成思考抢答昼夜更替对我们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通过问题即可以达到知识迁移的作用,又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生活性。 对于第二个地理意义地方时的产生,我将用宾馆内显示不同时刻的时钟来引入。用演示法在地球仪同一纬线上标识两点,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让学生观察这两点哪点先进入白天。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得出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要让学生注意这里说的早和我们平时生活中说的早晚的区别。进而引出地方时的产生。通过回顾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得出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让学生意识到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然后在黑板上举两道相对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掌握对地方时的计算。

对于时区和区时,提问学生各地都用自己的地方时行不行,全球都用同一个地方时呢?讨论后得出划分时区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打开地图册世界时区的划分图,讲解世界时区的划分依据和原则。并强调相邻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个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早西晚。并让学生区分地方时,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对于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我将用与练习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性学习。层层递进的完成导学案相应的练习通过练习得出时区和区时简单的计算方法。(1、计算116°E,10°E,5°W所在时区。总结出时区的计算方法。2、计算东八区和东二区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八区和西五区相差多少个小时。从而得时区差的计算方法:异区相加,同区相减。3、已知东八区八点,求此时西五区和东十区的区时。掌握东加西减原则)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18页活动的三个问题,从问题中引出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相关知识。并用板图加深学生理解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该如何变化。并让学生思考抢答为什么国际日期变更线所在时区很特殊?同时强调地球上有两条日界线,一条是前面学的180°国际日期变更线,另一条是零点所在的经线。

对于自转的第三个意义,产生地转偏向力。让学生自学18页阅读内容,根据导学案提示总结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并向学生强调是顺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然后展示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情况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案例探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篇二: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_全套说课稿

高中地理 1、必修说课稿

2

必修

高中地理必修1全套说课稿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3 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2---6 3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8 4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1---10 5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2---14 6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3---17 7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1---22 8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2---24 9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3---26 10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1---28 11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2---31 12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3---32 13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4---36 14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38 15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41 16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46 17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50 18大规模的海水运动3---52 19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稿1---56 2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57 21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1---59 22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2---63 23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3---67 2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1---70 2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2---73

高中地理必修2全套说课稿

1 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76 2 城市化说课稿---79 3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81

4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86 5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88 6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说课稿---90 7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95 8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1---96 9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2---100 10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说课稿1---104 1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说课稿2---107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公转的地理意义》【板书题目】,我将从说教材、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的授课理念和思路。 一 、说 教 材 1.地位和作用:

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必修一开篇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节是必修一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本节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不仅要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根据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及学习能力,特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入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会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知识和技能:

(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2)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

(3)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

运用绘图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 、说 重 点 、难 点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节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的重、难点。

? ?

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

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 、说 教 法 、学 法

1. 教法:讲授法 多媒体演示法 学案导学法 2. 学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四 、说 教 学 过 程

我主要从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环节进行设计。 第 一 步,复 习 导 入

复习前面讲过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并展示地球运动动态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一点随直射点的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适当引导学生昼夜长短的变化。

目 的 :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欲望 第 二 步 ,知 识 要 点 讲 解 要 点 一 :昼 夜 长 短 的 变 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从时间变化上来分析,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我采用图表转化,学生绘图,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讲解。

1.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立体图,图上能清晰的看出某一纬线随地球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让学生有一个立体感知。导入这个知识点。

2.根据课本上的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学案上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图中的数据,让学生绘图,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转绘成坐标图,横坐标表示二分二至时间,纵坐标表示昼长,最长为24小时。让学生根据数据描点、连线。然后同桌互相点评。

3.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总结昼夜长短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4. 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同时让学生说出世界杯的举办地约翰内斯堡和北京今天的昼夜长短情况,今后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5.引入日出、日落和昼夜长短的关系。 要 点 二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采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类似的方法,加上案例探究,突破重点。这个知识点由定义、变化规律、计算、应用四大方面。

1.定义

展示太阳高度示意图,讲清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2.变化规律

根据学案上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数据,让学生绘图,一幅是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太阳高度的图;另一幅是横坐标为二分二至,纵坐标为太阳高度的图。同样是让学生根据数据描点、连线。然后同桌互相点评。学生合作探究,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计算

给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多少度?与直射点相差一定纬度的地点的太阳高度是多少度?你能否发现规律? 4.应用

采用案例展示的方法介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案例一:本地区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问题 案例二:本地区与上海的楼房间距问题 要 点 三.:四 季 更 替 和 五 带

这个知识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讲解。

应用天气预报前的一段视频展示四季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知识学生在初中接触过,难度较小,让学生自主学习,填学案。但为了与高中地理衔接,我又设置了一个讨论题“如果黄赤交角变化,五带的范围将如何变化”进而引申到气候会不会变化,也为下一章的学习做个铺垫。

目 的 :重在能力培养

第 三 步 ,课 堂 练 习(实施:先让学生做,然后找学生解答分析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目 的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第 四 步 ,课 堂 小 结(强调重难点和考点) 目 的:让学生课下的复习有侧重点 第 五 步 ,布 置 作 业(最好是开放性题目) 探讨“太阳方位与影子的关系” 目 的 :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五 、本 设 计 可 能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解 决 办 法 问题:内容多,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 办法:根据学生程度,案例探究数量适当减少。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不足之处请指正,谢谢! 板书设计(板图)

篇三:说课稿 人教版 地理 高中 必修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XX好,我是来应聘高中地理老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学法分析,说教学过程,说教学体会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第一,说教学背景

1、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高中阶段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个方面来阐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以案例分析进行阐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学情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地理技能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学习地球科学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还有待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有所发展,但仍然难以理解本课知识,对于地理研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借助直观形象有助于其学习,因此教学过程中会配合使用图示辅助学生理解。

3、说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地理图表,让学生学会多从身边事物开始探讨,把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并养成搜索资料的习惯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去学习、分析的能力;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正确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

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难点设计为:

教学难点: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说教学法分析

1、说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如下:

1.读图分析法。读图方法的掌握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读图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对于地理原理和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2.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2、说学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如下:

1.图导图练法。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说图、填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巩固地理知识,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第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带领学生做个小实验导入本课。首先请学生闭上眼,问学生能否看到东西吗?接着设问:如果睁开眼蒙上黑布,能看到东西吗?为什么?光从何来?由此引出太阳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以及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新授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为地球提供能量”这部分的内容,问题1: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会怎样?问题2:太阳通过什么影响地球?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对于地球的重要性,了解太阳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掌握太阳辐射的概念。在把握住太阳辐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扩展阅读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因为为太阳内部发生了核聚变反应。

学生读课本第8页的图,在小组内讨论太阳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小组讨论结束后推荐一名代表进行阐述,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设置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图1.8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图1.9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然后进行小组探究,归纳得出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景观的影响,加强学生对地理要素的比较、对比、叠加分析的能力。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整个地球都有影响,而且大部分都是较缓和和正面的,但有时太阳对我们的影响会比较剧烈并且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的生活甚至军事活动等。通过呈现案例的形式实现内容的承接: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埃及受到的干扰来自哪里?为什么?利用案例使学生思考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自主阅读“图1.10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了解太阳的结构(三层:日冕、色球、光球)及各层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太阳黑子图,学生仔细观察太阳表面,由太阳黑子图引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的定义(太阳大气的变化或激烈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太阳光球层出现的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太阳色球层有时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归纳得出黑子的成因、周期以及耀斑的特点,并说明耀斑与黑子同步发生,带来大量粒子流。根据这些解释上面的案例:埃及受到什么干扰?我们把影响埃及的干扰称为磁暴现象,由太阳活动带来大量电子引起的,并有可能引起极光、通信中断等。这都是带电粒子闯进电离层引起的。

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1页的案例1,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具体案例的说明,可以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在书本与现实生活之间搭建桥梁。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非经常发生,似乎有规律可寻。让学生带着教材12页活动中的问题阅读图“1.13 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相关性”,并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生分析结束后,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以下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的相关性;(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使短波无线电通信衰减甚至中断;(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的现象。通过让学生观察曲线图,锻炼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归纳总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本节所学知识,重点知识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否掌握,难点是否突破,相关背景知识是否已经了解。通过提问,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下一步教学的进行。

(四)作业

学生回家收集更多有关太阳活动的资料,并写出自己的一个大胆假设,提出太阳活动在未来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其他性影响。下节课大家一起来谈论,做小小科学家。 第四,说教学体会(活动评价)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高中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中,采用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有关太阳辐射和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样和灵活的评价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在课堂每个环节的表现,善于发现学生独具的个性与思维特点,同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结合自评、生评以及师评相结合,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课堂。

标签:必修 地理 说课稿 高一地理说课稿 必修一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