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说大全 > 正文

中国2018经济增长率 [东中西三个地区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东、西部经济差距面临扩大的危险。这不仅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的消费,自然是研究经济增长的一个突破口。而且,我国经济增长此前主要为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而这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所以,研究消费对我国东、西部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以及东西部之间消费不同的原因,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文献回顾
  国外研究对消费的研究开始于消费函数。最早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以及后来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等。对区域消费差异的研究则有:Garreau(1981)从地理亚文化的角度提出在北美地区存在着9个独立文化的地区,且各自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从消费角度来看待经济增长的理论有:哈罗――多马模型的高储蓄率带来高增长;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一国消费率较低对于经济发展往往有利;以及凯恩斯认为消费不足会抑制经济增长。
  国内在消费方面有些学者侧重于从引致需求、GDP、消费边际倾向等方面阐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曾令华(1998)研究了消费水平与宏观经济中经济增长、经济波动等问题的关系,阐述了“最优消费率”的概念,指出了消费的周期性变动对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部分学者倾向于研究区域消费的差异性。其中有:卢泰宏和刘世雄(2006)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把我国划分为七个区域,并对其消费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尹光霞和祝玮(2006)认为造成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消费观念等差异。 还有一些侧重于研究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消费拉动理论。如赵丽君(2009)分析江苏省居民消费和GDP的关系,表明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消费对经济影响的比较
  本文所有的分析中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划分均按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公布的“七五”计划的标准进行划分。
  3.1边际消费倾向
  首先,根据凯恩斯绝对消费的理论,构建消费回归的模型:
  
  其中:c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y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为随机误差项;a为人均年基本消费需求或自发性消费需求;b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
  用1993年至2008年全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库)在剔除价格影响,按1993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后,用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ait 393.163 381.075 219.575
  bit 0.691 0.667 0.742
  样本数 176 160 160
  Adj.R2 0.979 0.977 0.982
  注:所有系数均在5%水平下显著。
  
  回归结果显示了基本消费的明显的阶梯差异,反映了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消费水平的阶梯性变化。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的收入较高,物价水平较高,对住房以及耐用品的消费性支出较高。越往西部,物价水平越低,消费水平也随收入水平下降而下降。西部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西部的收入水平较低,基本生活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较大,随着收入的增加,西部地区的居民需要将较大份额的增加的收入用于基本生活改善。而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用于基本生活消费的比例不高,随着收入的增加,可有更多的储蓄。这符合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
  东部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中部地区,则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居民更敢于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除了受收入水平影响外,还受收入是否为长期以及对未来预期的影响。东部地区经济更发达,就业机会更多,社会保障体系更健全,因此东部地区的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更强,也更愿意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就更高。
  3.2居民消费率与政府消费率
  居民消费率为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政府消费率为政府消费性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选取1993年到2008年各地区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的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区域计算出平均居民消费率和平均政府消费率。得到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在十多年里保持在32%~40%,政府消费率在11%~14%;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保持在35%到49%,政府消费率在11%~16%;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率在37%~52%,政府消费率在16%~22%。
  西部地区的平均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都远高于东部和中部。这说明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较大,则储蓄就会较低。而主要来源于储蓄的投资必然会受到影响。高的政府消费率也意味着政府消费占了地区生产总值较高的比例,无论其来源是税收还是政府债券,都是通过减少私人消费和投资来实现的。政府消费占的比例越大,越多的本来可以用于生产的资金流向政府部门,政府挤兑了的私人消费和投资也越多。
  大多数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高储蓄率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西部地区偏高的居民和政府消费率,抑制了储蓄,从而抑制了投资,这就成了导致西部地区的经济长久以来一直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3.3消费对经济的贡献
  根据国际上普遍的观点,经济增长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方面拉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公式:
  (1)
  其中Y代表总产出, C代表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I代表资本形成总额即投资,EX代表货物与服务的净出口,,,,分别代表最终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来源于这三个方面,贡献率之和应等于1,即。
  但最终消费中包含了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居民消费是需求的动力,除了本身的增长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外,还通过别的变量拉动经济增长。没有居民消费的增加,投资的增长就只会导致经济名义增长和通货膨胀。而政府消费除了本身增长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外,对其他变量却存在抑制作用。增加政府消费会通过挤出效应抑制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因此,应该分开讨论,把最终消费细分成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进行研究。
  于是公式(1)就可以变型成如下公式:
  (2)
  其中JC代表居民消费,ZC代表政府消费,A为常数项,,,,分别代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2)两边取对数并进行微分后可得:
   (3)
  式(3)就可以看作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几个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公式。本文不采用直接取对数的方法来计算贡献率(弹性),因为部分地区的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数据为负,无法进行取对数运算,而取对数再进行微分后,使用增长率的方式来计算可以避免这问题。
  为了保证各方面的贡献率之和为1,对模型(3)进行了移项处理,变换为如下模型:
   (4)
  Y选用全国各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JC选取全国各地区居民性消费支出;ZC选取全国各地区政府消费性支出;I选取全国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EX选用全国各地区货物与服务净出口额。
  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库,均为1993年至2008年的数据,剔除了价格因素后,以1993年不变价格计算。再分别计算得到 ,, , , 等数据,然后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利用EVIEWS6.0软件对各地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使用随机效应模型。采用(EGLS)广义最小平方估计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下表:
   东部 中部 西部
  JC 0.788* 0.838* 0.871*
  JC的标准差 0.069 0.070 0.061
  ZC 0.049 0.085** -0.001
  ZC的标准差 0.047 0.057 0.042
  I 0.164* 0.077 0.132*
  I的标准差 0.053 0.052 0.056
  EX 0.003 -0.0005 -0.002
  Adj.R2 0.998 0.999 0.998
  注: EX的系数通过,,的数值计算得到。本文主要进行弹性分析,因此不列出常数项;*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
  
  回归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份额从西部到东部依次递减。这是因为西部地区边际消费较高,储蓄比例相对较小,加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则储蓄水平低下。低储蓄水平导致投资不足,就造成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低,并且政府消费和货物与服务的净出口对西部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也都十分有限。这种情况下,消费率相对较高的西部地区,就只能主要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这解释了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要更高。
  而政府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东、中、西三个地区都很小。只有在中部地区是显著的。从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方面看,东部地区的最高,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的最低而且不显著。由于中部地区和西部缺乏强势的出口企业,出口能力有限,货物与服务净出口额大多为负数,对经济增长没能起到积极和作用,因此系数为负。
  四、结论
  近年来以投资和出口为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成为当前人们的共识。因为如果消费和投资不能协调,发展就会失去平衡,将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情况差距较大,在引导居民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方面不同地区应区别对待。
  在东部地区存在消费不足。这个消费不足不是指绝对消费量不足,而指的是相对于投资和出口,相对于占GDP的比例以及相对于我国的其他地区的不足。应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而中部地区属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过渡区域,居民消费不足,投资和出口也不足,由于鼓励消费的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扶持,政府消费成了中部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但由于挤出效应明显,这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很不利。因此对于中部地区除了继续鼓励消费,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还应适当鼓励投资,缩减政府消费,增加出口能力。
  但在西部地区,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消费水平难以提高。在居民消费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储蓄水平低下,投资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西部地区还不急于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相反,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还应该是鼓励储蓄和投资,适当抑制消费。
  参考文献:
  [1] Garreau J,The Nine Nations of North America, New York: Avon Books[M], 1981;
  [2]曾令华,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1998.8
  [3]刘世雄,卢泰宏,中国区域消费差异的二维研究,南开管理评论[ J], 2006.(2);
  [4]尹光霞,祝玮,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分析与对策,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06年04期;
  [5]赵丽君,江苏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J]2009.7;
  (责任编辑:张晓辉)

标签:经济增长 东中 影响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