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说大全 > 正文

教导合一管理模式初探 圣经中关于合一的教导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十一五”期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核心是为国家培养双高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学生应是具备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体现教书育人,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将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作为学生实现就业的支撑,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需要院系两级加强对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的整体效益,而管理的最佳模式就是教导合一。
  
  一、 教导合一的概念
  
  教导合一:即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调动教育教学因素的积极性,将传授专业知识的“教”和行为管理上的“导”充分结合,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上达到和谐。教导合一是一种理念,指导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
  194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政府改革的指示》中说:“废除训、教分立制度,实行教导合一,这一原则从两方面实施:① 教师不只教书而且要参加具体的指导工作;② 组织上训育与教务统一。”可以看出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就提出过类似于教导合一的理念。
  随着学校机构的分立,职责的划分,在客观上使教与导产生了分离;本位主义、封闭心态和自我意识又在主观上使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以下简称学管)部门之间所实施的教育不协调。一方以教学为重点,突出专业教育功能,而忽视了育人职责;一方以行为管理为重点,突出行为教育功能,而忽视了育人载体。由于两部门在专业教育和行为(道德)教育中,都存在着方法和内容上的片面性和单向性,缺少必要的合作和协调,缺少对服务对象心理的分析,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使本来就有限的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的思想、心理、需求、认知能力都发上了重大的变化,学校与学生之间不仅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且还存在着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学生接受教育也具有很大的目的性和较强的个性。因而学校必须研究学生心理,遵循大教育理念,建立大教育环境,满足学生接受教育的特殊需求,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由于教学部门的专业教育和学管部门的行为教育的服务对象、教育目的是共同的,因而完全有必要将这两大类教育资源充分结合,通过融合两大教育系统的功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大教育理念;通过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实行教导合一,解决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结合问题。
  大教育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意义,学校教育不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教育理念不仅需要一两个部门,而且需要学校各个部门;不仅要独立进行教育,更要各部门的联合、协调,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二、 教导合一的目的和作用
  
  (一) 教导合一的目的和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分析
  明确的讲教导合一就是要实现学校两大教育系统(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和两大教育功能(专业知识教育和德育思想教育)的充分结合,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全面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回顾我们过去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大多走的是两个渠道:一是教学部门抓教学,虽想了很多办法,如修改教学计划,改革教材,搞精品课,抓教学秩序,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并没有多大起色,原因在于思想教育没跟上,学生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二是学生管理(以下称学管)部门抓日常行为教育,虽搞了很多德育教育活动,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收效不大,原因在于没有抓住适宜学生的教育载体,空洞的理论和口号学生不愿意接受。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教学和学管两大部门在对学生教育上如何结合,以解决教育什么和怎样教育的问题
  对学生实施教育必须分析学生心理,研究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职业学院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分析能力,有自己的主张和愿望,想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于是乎对专业知识的追求特别感兴趣,只要对提高技能有益的都愿意接受,别的东西欲望不大。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认识,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价值的概念模糊,也就是缺少对做人的追求。如何教育学生先做人,再做事,光凭着单纯的说教作用是不大的,因为他们没有社会实践,没有亲身体验,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认识不清。因而只有将德育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之中,才能提高他们对各类教育活动的参与兴趣和接受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 教导合一的作用
  1. 能将学校的两大教育系统融为一体,将专业教育和行为教育两大功能融为一体。发挥两大教育系统的最大潜能,达到教育思想融合、教育功能融合、教育环境融合、教育载体融合,形成教育合力,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2. 能将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合二为一,在学生身上使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接受意识和接受能力,把枯燥乏味的训教变为寓教于学生参与之中的的感染,让其在社会实践中,在实际的专业活动中得到体验
  3. 能充分的调动教师、辅导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辅导员在第一线直接接触学生,易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常常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教师的言行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导合一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显示榜样的力量。
  教导合一,通过调动各教育因素的积极性,使其潜能得以发挥。如教研室策划教育行为,在整个教导合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导合一将教育置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专业教育、行为教育融于同一载体,变说教为身教,变空教为实教,形成教育思想融合、功能融合、环境融合的主动教育环境,改变了过去那种为活动而活动、为管理而管理的消极教育局面,学生参与有意、活动有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 实现教导合一的有效途径
  
  (一) 建立体制
  实践中形成了两个融合、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即专业教育、行为教育两个融合;系领导定点联系、教研室专业分包、辅导员双渠道管理、教师和班主任责任考核四位一体。操作上,系领导把关,教研室主唱,辅导员协调,教师、班主任落实;将教学班级按专业划分到教研室进行专业管理,是教导合一教育活动的策划者;辅导员在教研室、教师和学生之间及专业教育、行为教育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是教导合一的组织者、协调者;教师、班主任包班管理,实行一体化指导,具体落实教育行为,是教导合一的实施者。这种管理体制,保证了从领导到教师参与其中,共同成为教导合一的主体,调动了系领导、教研室、辅导员、教师和班主任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大育人环境。
  (二) 明确目标
  教导合一的目标就是达到专业教育、行为教育两结合,专业技能、人文素质双提高。
  (三) 传播理念
   教导合一的成效,体现在具体环节和工作上,体现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上,因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我们坚信这样的理念:以真情关爱学生,以真知传授学生,以真意感动学生,以楷模影响学生,以情景激发学生。活动中,推心置腹的与学生交流,孜孜不倦的传授知识,不计报酬的为学生服务,专心致志的训练指导,循循善诱的启迪学生人生思考,都是以这一理念为出发点。
  (四) 创建载体
  要做好教导合一这篇大文章,就必须创建适宜的教育载体,选定切入点和支撑点。以点带面,让学生参与其中,推动教导合一理念在和谐的环境中得以贯彻。具体做法是:以教研室为依托、计算机协会为纽带、计算机文化活动为平台,以技能训练队伍为支撑,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教材,凝聚学生思想,锻炼学生意志。他的切入点就是计算机协会,载体就是计算机文化活动。
  在教导合一的活动形式上,我们采取了:
  1. 以文化节为载体,营造教育大环境。如以“练兵励志,求技务能”为主题的电脑文化节;以“尚美求真.和谐关爱” 为主题的公寓文化节,创造了一个崇武尚能、团结友爱、追求进取的环境,为学生自主、自立、自律、自强精神的展示提供了温馨家园和发展平台。
  2. 以技能队为龙头,开展技能训练,培养优秀人才,推动了育人环境的建立。计算机协会和技能训练队作为教导合一的新载体,承载着教师的教书育人和学生的素质培养,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成了教导合一的切入点。学生积极参与,反响强烈,协会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学习成长基地。
  3. 以知识讲座、教育论坛、演讲会等来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确立自身发展目标。
  4. 组织专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过去的班会是班主任在训导,现在的班会是教研室和辅导员共同参与,以专业、就业、创业为目标,由学生自行开展大讨论,进行自我教育。

标签:初探 管理模式 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