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体育高考 > 正文

【神童季结束,天才是否依然是天才?】中国天才神童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5年6月,10岁的张?炀以510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录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2008年夏天,13岁的张?炀通过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
  2011年9月1日,16岁的张?炀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报到――正式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研究生。除他之外,该学院当年最年轻的博士生是23岁。
  被誉为“神童”的张?炀不断刷新着自己创造的纪录。但是2011年10月,媒体却爆出这位16岁博士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为其买房。
  于是,关于天才的话题再度起争议……
  
  神童的跳级传奇
  
  1995年7月8日,张?炀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的盘山县。天赋异禀的他,尽管在20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但两岁半时却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2000年秋,张?炀的爸爸张会祥通过熟人将刚满5周岁的儿子送进小学。一个月后,张?炀就升入了二年级。结果二年级读了一个月,三年级读了四个月,跳过四年级,五年级读了两个月,便升入六年级。一年后,7岁的张?炀考入了盘锦市第三初级中学。算下来,他只用两年便完成了本应花费六年才能学完的小学课程。
  升入初中的张?炀继续着跳级的传奇。初一念了半年,初二念了半年,直接升入初三。同一年,学校组织高中化学竞赛,求知欲极强的张?炀自己跑到教务处报名要求参加比赛。为了准备化学竞赛,张会祥在家里帮助儿子学习高中化学。两本高中化学课本,张?炀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掌握了。看到张?炀的潜力,在备战中考的半年内,张会祥又协助他学完了高中的其他课程。
  2004年中考过后,张?炀与高三学生一起参加了一场考试,并且成绩还很不错。于是,不到9岁的他跳过高一、高二,在盘锦市高级中学直接就读高三。
  2005年6月参加高考的时候,张?炀离10周岁还差一点儿,他没有身份证,而是拿着一张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在媒体的闪光灯下,走进了高考考场。考试一结束,他就蛮有把握地对爸爸说:“考得一般,比模拟考的时候好点儿,上个二本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发榜了,正如张?炀所料,他的分数比辽宁省二本分数线高了近50分,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而和他同龄的大多数孩子,此时正在过着小学四年级的暑假。
  
  没有天才不特立独行
  
  7岁的时候,张?炀说“吃肉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杀生,是不仁慈”,开始拒绝吃肉。
  10岁的时候,他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张?扬,因为我觉得张?扬比其他人都好!”
  11岁的时候,他说:“矿泉水为什么贵?因为它占用了人类的劳动。”判定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他会去看垃圾处理得如何。
  13岁那年,他曾在课堂上站起来问老师:“老师,你说我牛不牛?我是不是全班最牛的人?”在数学分析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带领同学感受数学之美,讲到欧拉公式时,张?炀发现,他之前所学的不相关的公式全都由此关联起来了,他起立鼓掌,导致同学纷纷侧目。
  16岁的张?炀读博很忙。“除了功课外,还要做《工科数学分析》这门课的助教,每周要批改六十多份本科生作业,每周四晚上还要去沙河校区做一次答疑。”对于哥哥“学弟”的学业,张?炀表示很无奈,“很多人基本定理都不懂,作业很糟糕,批改起来很累。”
  至今,张?炀依然坚持上课不做笔记,只用脑记。当记者问他“那么多庞杂的定理和公式你全能记得住么”时,他说:“当然能记得住!”“那为什么大家都还在记笔记?”张?炀说:“也许是他们喜欢练字,也许是他们不喜欢动脑。”
  
  天才的爸爸和妈妈
  
  张?炀被称为“神童”“奇迹”“天才”。张会祥觉得儿子聪明的主要原因是遗传,“我没有采用特别的方法,不过比较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爱学习、爱动脑子,经常思考,对孩子有好处。”
  张会祥是一名公务员,曾经做过企业的车间副主任,街道办事处干部。他出生在农村,1978年考上大学;1990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MBA班,但因拿不出一万五千元的学费,被迫放弃。36岁才做了父亲的张会祥给儿子起了一个很火旺的名字,希望儿子能走出自己这一代平淡的生活,实现非凡的理想。
  张?炀的母亲吴慧娟是辽宁省盘山县一名高中地理教师。2005年9月,张?炀考上天津的大学后,为了照顾儿子,吴慧娟把工作调到了河北廊坊。十几年来,家里一直严格坚持一个原则:当张?炀处于学习状态时,夫妻俩绝对不做任何可能让他分心的事。张?炀自习时,他们不看电视,不待客。
  对此,吴慧娟也抱怨过丈夫:“我上了一天班这么疲倦,回来开小音量看一会儿电视调剂调剂你也不许!他在另外一间屋学他的,我看我的电视,互不妨碍,你这样做未免小题大做了吧?”但张会祥说:“隔开一间屋,表面上是互相不影响了。可是孩子的心是隔不住的,他会一边学习一边想,爸爸妈妈在别的屋看电视,我学习结束了也要看电视。心里有这么一个杂念,学习就不专心。大人这种无形的妨碍,会给孩子造成‘孤悬感’,就像细菌的作用一样侵染他的心灵,这种干扰,可能比吵架拌嘴式的干扰更可怕。”
  邻居们对张会祥的评价是:“他爸啊,我的天啊,谁也做不到,这世界上都少有。从小孩子走到哪儿,他爸拿个棍就写到哪儿。小不点儿两三岁就会念报纸。他爸功劳大!” 张?炀童年时候的学习,全部由父亲指导完成,他们24小时呆在一起,张?炀几乎没有同伴。张?炀考上大学后,张会祥出过一本书,叫《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炀培养纪实》。
  
  16岁的偏激与固执
  
  16岁的张?炀不负重望,再次刷新自己的记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但几乎与此同时,他也被爆出完成硕士论文后,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为他买房,否则就不参加硕士答辩,也不考博的消息。吴慧娟回忆道:“那段时间,他就逼我们,说你要不买房子,我就不读博士。”在答辩的最后一天,为了哄张?炀继续把学业进行下去,张会祥在北京租了一个房子,骗儿子说是买的。
  一直被父亲搀扶着成长的张?炀认为,自己的梦想继承了父母的梦想,说白了他就是在为父母实现理想――
  “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就是你们。你们应该为此而努力。”
  “当时天津房价也就7000多元一平方米,我说再不买就涨上去了。”
  “当时在大兴买房的话,还能落北京户口,而且房价也不贵。我和他们也说了,可他们就是不听。”
  “他们不是跟我说现在钱不够,就是说以后房价会跌,不过我不认可(这种说法)。”
  “如果没钱,他们就不该带我来北京,如果没房子,我毕业肯定不留京,回东北老家工作。”
  念研究生期间,张?炀曾经受到过同学们的刺激,当时他抱怨北京房价高,他的同学就说:“你要嫌北京的房价高,就滚回你的老家去!”这些年来,张?炀不断地重复这件事情,张会祥都有些不耐烦地责备道:“你说你老这么说有意思么?”
  生活在比他大十来岁的同学中间,张?炀内心的焦虑都是超越自身年龄的成人式的。大多数16岁的孩子正在为考一个什么样的高中而绞尽脑汁或者正在高中里摸爬滚打,而张?炀却拿着MP4里自己PS的他和其暗恋的、大他8岁的大学同学的照片考虑着北京户口、买房和一个好工作。他觉得在北京没有户口、房子和好工作,自己就没有资格谈恋爱。
  生活中,张?炀十分节俭,为了省钱,他熟记各条公交路线,能坐4毛钱的公交,就绝不坐6毛钱的;他用5毛钱去楼下接2.省略

标签:天才 神童 依然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