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体育高考 > 正文

回归本位 有效提升 台湾回归有效突破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课改一路走来,“回归本色”似乎成了一大趋势,但回归不是“穿新鞋走老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回归本位的过程中更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结合《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的教学作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 回归到指导读书上来,有效启发学生潜心会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学生的主动阅读实践,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语文课首先要成为学生的读书课。?
  [片断]师: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滴水穿手”游戏,注意手的变化。?
  (几名学生伸出手,老师在他们的手掌心不停滴水)?
  师:你怎样看待这个小水滴??
  生:太小了!?
  生:微不足道!?
  生:简直不值一提!?
  师:这是一双柔嫩的小手,这是一双纤纤玉手,水滴都失败了。老师的水滴滴不穿同学们的手,为什么滴水能穿石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读后生答,师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思考]《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课文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学得枯燥无味。而文本又是学习的载体,怎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钻研文本呢?教师巧妙变换了常规语文课的信息刺激,精心设计了“滴水穿手”游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形式去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心会文,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还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始阶段就进行了激活,为下文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 回归到语言训练上来,有效激活学生质疑感悟?
  
  语文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说到底就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既要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也要揣摩语言符号背后的意蕴。否则,语文课就会缺失了语文味。?
  [片断] 师:你敬佩谁?把他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师:从来没接受过正规教育的爱迪生却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他的事迹令老师感动,老师不看书也能说出他的事迹。(师深情地叙述)?
  生:老师,您说漏了“毕生”这个词。?
  师:能不能漏掉??
  生:不能。?
  生:不仅不能漏,还要强调。?
  师:为什么??
  生:在研究中他做了200多本笔记,单单在寻找灯丝时就试了6??000多种材料……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
  生:从“毕生”词中可以看出爱迪生不找到合适灯丝誓不罢休的精神。?
  生:还可以看出爱迪生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
  [思考]片断里教师叙述爱迪生的事迹,故意说漏“毕生”,目的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和文本对话。在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充分领悟挖掘文本的内涵,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纷纷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进而把语文学习活动扎根于文本的语言中。?
  
  三、 回归到自悟探究上来,有效升华学生语言积淀?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片断]师:认识了这些伟人,我们肃然起敬。其实,我们同学中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也不少。?
  生:××同学多年坚持练琴,已获得“钢琴九级”证书。?
  生:××同学5岁起练习书法,现已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 。?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再读这段文字,注意关联词,语气要读得再肯定一些!?
  生:(激情齐读)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请同学们换组关联词再读。?
  生:只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才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请同学们再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读。?
  师:当你记住(引读)“只要……,就……”在你困难时就一定能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勇气;当你记住(引读)“只?有……,?才……”在你成功时就能多一份冷静,多一份清醒。?
   [思考] “本色语文”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这就是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言语的“精、气、神”,让“语言”与“精神”融合在一起。片断里教师先让学生读感受深刻的句子,再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引导深入体会文本,最后理解文本语言背后的内涵,遵循了“寻言”、“明象”、“立意”的学习过程。教师紧扣文本语言让学生入口、入脑、入心,这一过程触动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至此,学生很好地感受到教材蕴涵的人文美。

标签:本位 回归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