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通知 > 正文

心理测试个人兴趣爱好 丰富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数学兴趣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有时甚至望而生畏。因此数学学习尤其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虽然感到困难,但勇于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为了能培养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我着力在丰富教学活动上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 组织数学游戏,引入数学乐园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对未知的初中数学的憧憬和希冀,引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苏科版教材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既是初中数学的概述,又是一个很好的引入,在教学这一章时我及时抓住其中很多游戏活动。让学生一开始就体会到“原来初中数学也这么有趣”。如我教授教材中关于身份证号码的问题时,请同学们把各自身份证号码记录下来后在上课时讨论,在讨论中大家通过游戏竞猜的方式来寻找对方的生日信息,区域信息和其他信息,大家从而发现了身份证号码的编写规律。
  课堂游戏的设置,意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意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因此我在设计数学游戏时,十分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做到游戏内容安排有层次,兼顾各个水平段的学生,让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参与的能力和欲望。其次,数学游戏的形式紧扣教学内容,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突出目标和重点,让学生“乐”有所思,“乐”有所得。如在学习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我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我在把同学分成12组,每组同学做25次试验并记录结果,最后把所有实验结果统计在一起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这个游戏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又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时,我让每个同学心里想好一个数,但不要说出来,然后加上2,乘以3,得出的积减去5,再在减去自己原来想好的那个数。然后我请一位同学把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立刻猜出他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同学们将信将疑,游戏开始了,同学们纷纷举手。“我的最后结果是15。”学生甲说。“那么你原来的数是7,对吗?”我回答。 “对!”学生甲高兴地说。 “我的结果是37。”学生乙说。“那么,你原来的数是18吧?”“非常正确!”“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方法吧。”同学们兴趣盎然,精神大振,纷纷向我提出要求。我不慌不忙地说:“这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妙用。”于是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大增,学习效果也很好。
  我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学游戏,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此外,在游戏中,学生除了学到数学内容,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还可以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游戏对数学教育价值和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二、 创设生活数学,甘与数学交友
  数学知识看似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生活中去理解,就容易看清它的至纯与至美,而单纯美好的东西又恰恰是学生乐于追求的。
  “生活数学”情境的设置和素材的运用,一方面要体现开放性、创造性与挑战性;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素材必须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素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创新来自实践的道理。如在教学“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问题1:猜猜同桌的身高和体重。问题2:通过数地砖的块数算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通过上述问题,启发了学生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可能也不必要都要用准确的数据来表达问题,故有必要引入近似数的概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数感,特别是针对一些较大的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在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教学中除了注意“生活数学”情境的创设外,还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收集生活素材,积累经验,更好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依存关系。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我与同学们一起在校园里寻找轴对称图形,从而发现数学中的研究对象很多都近在眼前,只要善于观察随时都有新的发现。
  各种社会人文知识在数学中也是随处可见,例如:水文知识,苏科版教材在有理数的乘法学习时,就用水文观测方面的知识做背景;地理知识,在学习平行和垂直时,教材创设了观察北京城市交通图的情境;社会学知识,在学习统计图的选用时,教材尝试将中国5次人口普查数据用统计图来表现;美学知识,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教材创设的就是芭蕾舞演员身体比例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塔体比例的情境……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就给人以熟悉的感觉,学生就能很快融入进去,感觉到生活与数学的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让数学回归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离开生活,数学将会枯竭.同样,让生活走进数学,因为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的作用已经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工具,数学越贴近生活,就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 丰富数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在数学课堂中,多一些生动富有形象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有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会应用丰富的语言,联系教材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变数学较多的枯燥逻辑语言为生动形象的情感语言。
  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学生在探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我请他们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在热烈的讨论过后,我说:“同学们,有一首古诗,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我觉得这首诗不仅意境大气优美,还蕴含了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能体会到吗?”学生的精神立刻为之一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他们深深的记住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我感到,数学课其实也需要形象魅力的语言。“美”的语言,或许只是只言片语,或许只是随机为之,它却为数学课堂增添了一丝生动的色彩,它让同学们疲劳的神经得到一丝休憩,它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涛和智慧的火花。严谨的数学课堂也需要有轻松愉悦的气氛,学生也盼望数学课有美的享受。美的语言,不需要太多,但只言片语却会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美的语言,每次都会让学生们感到轻松愉悦,乐在其中,美在其中,即调节了气氛,又和谐了关系,激活了思维。润物细无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它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等。在练习中,同一类型的计算题可能使学生感到厌倦,变形的应用题可能使学生感到头痛,由此,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以致于将数学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特别注意练的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例如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之一,因为好强好胜不甘落后是每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在竞赛的过程中,这种心理因素能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初学几何的初一学生来说,在几何教学上就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授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时我常常在课堂上请同学们分成4组,请各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个几何题,在规定时间内那一个组解的最快解答出的人数最多为优胜。优胜方有权在课后给失败方出题作为回家作业的附加部分,同学踊跃参与,并在这种竞赛比拼中掌握了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几何题的思想。
  竞赛活动还可以在复习课中开展,引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温故知新的兴趣。在复习课中有时候我会挑选一部分平时表现好的同学课前每人准备好3-5个问题,复习课上我会把自主权真正的交给学生,由学生组织、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从而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很多同学因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也慢慢的学会了复习的技巧,复习成了主动的事而不再只是流于形式,当然课后我会留下一定的时间给同学们整理一下复习内容,补充学生在提问中遗漏的方面,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复习内容的效果明显要好得多。
  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数学知识,而是讨厌你给予他知识的方式。所以,数学活动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更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例如组织课外数学兴趣小组,上趣味数学课;举办专题讲座如“数学是怎么来的”、“古老的计算方法”、“数学符号的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断”等等;猜关于数学的谜语;出有关数学的黑板报;举行以数学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数学学具和教具等等。让学生在课外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数学活动中,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丰富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正是给学生兴趣盎然的“精神生活”。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也给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前行,去尝试使用各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乐园里畅游,去获得成功。
  (王 蓓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215500)

标签:教学活动 激活 兴趣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