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通知书 > 正文

[培养小学数学应用题逻辑变式思维能力的解题策略] 如何在应用题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培养良好的逻辑变式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变式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思维能力
  
   数学的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方面,应用题中包含的不少抽象的文字叙述和复杂的数量关系,对于处在稚嫩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要以系统反复的训练,代替孤立的一个一个讲解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通过变化,让他们在做题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变式课程的“五变法”
   叙述的模式化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做变换条件和问题的练习,能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它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占重要作用。
   变式课的教学有五种基本做法。(1)叙述方法的转变,即保持题意不变,转化题中的词和句的叙述方式;(2)重点词语的转变。重点词语不同,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也会相应发生变化;(3)条件的转变,即保持问题不变,让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之间相互转化。(4)问题的改变,即条件不变,只改变应用题的问题。改变应用题的问题,不仅使题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解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变化。(5) 改变条件和问题,即题目大意不变,把应用题中的条件变成问题,问题变成条件,从而分析和解题方法相应改变。
   例1:“有黄气球8个,红球24个,共有多少个球?”
   根据题目,有以几种变换形式:(1)有红球24个,黄球比红球少16个,共有多少个球?(2)有黄球8个,比红球少16个,共有多少个球?(3)有红球24个,比黄球多16个,共有多少个球?(4)有黄球8个,红球24个,红球是黄球的多少倍?(5)有32个球,其中红球比黄球多16个,红球和黄球各有多少个?
   题目中尽管条件叙述形式改变了,但其数量关系却是一样的,这样变换形式的训练,对培养学生认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良好效果。
   二、激发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很给力”
   发散思维是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要训练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例2:农场有苹果树80棵,梨树比苹果树多1/4,
   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加减关系,①苹果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②梨树比苹果树多多少棵?③苹果树比梨树少多少棵?(2)乘除法关系,①梨树有多少棵?②梨树是苹果树的多少倍?(3)百分比角度,①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②梨树比苹果树多几分之几?③梨树和苹果树各占两书总量的百分之几?(4)比的知识,①苹果树和梨树的比是几比几?②梨树和苹果树的比的几比几?③这两组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
   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便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一题多解,不走寻常路
   ―题多解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寻求解法的多样性。
   例3:如图,求图中面积有多大?
  
  
  
  
   【解析】此题面积有多种解法:(1)把图形看成两个梯形,把两个梯形的面积加起来。(2)用整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3)看成是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加上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把三者面积相加。(4)看成是一个梯形的面积加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四、活学活用活思考,跳出思维“陷阱”
   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和法则是经过无数人检验得来的,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往往只顾拿过来便用,而很少去探究其过程,这大大影响了他们变式思维的形成。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中“长方体的体积计算”里,学生学习了“v=a×b×h”,对号入座,很快能求出其体积。为了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由a、b、h可以得出v,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1)如果a×b表示底面长方形的面积,h表示高;(2)若a×h,表示正面或者后面长方形的面积,则b表示垂直于正面或者后面长方形的高;(3)若b×h表示左侧或者右侧面长方形的面积,则a表示垂直于左侧或者右侧面长方形的高。这样就能够打破字母公式导致学生形成的定式思维,当任何一个长方体任何方式摆放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都可以轻松地算出其体积。
   五、整体着眼,防止“一叶障目”
   有些题目本身比较复杂,若“循规蹈矩”,往往会无从下手,不知不党地陷入题目的“死胡同”。这时候教师引要导学生装换思维,从整体着眼,全面观察题目各数量间的关系,找到解题的要害。
   例4:有4个数的平均数是10;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5后,这4个数的平均数则为12。原来被改动的那个数是多少?
   解析:乍一看题,或许很多学生都想知道,这4个数各是什么?于是忙着去找――这显然是办不到也没有必要的。本题的解答要跳出局部思维定式,不能简单地把4个数分开来考虑,要从整体的题目要求把握,题目要什么,我们就求什么。首先,改动前4个数的总和为l0x4=40,改动后4个数的总和变成了为12x4=48,改动后的数比改动前的数增加了48-40=8.由此想到,是什么数改为15后增加了8呢?所以15-8=7,得出答案为7.
   六、自编题目,“我的地盘我做主”
   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多半是直观的形象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编应用题,是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已学应用题的理解,使学生将实际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数学能力。通过积极思考,能够让学生弄清楚数量关系,发展思维能力。
   未来需要创新型人才,这样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教育。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有方法、有计划地启发学生多角度积极思维,发展、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比较、概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新田,应用题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2】王瑞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

标签:应用题 解题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