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托福 > 正文

[让低年级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课堂评价用语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没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从现在的教育方式来看,语文教学越来越模式化,大部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语文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这样的学习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语文变得没有美感可言,对学生来说,学习是被动的,成了一项沉重的负担。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出这样一个枯燥而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魅力呢?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必须加强和渗透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确立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的基础阶段。如果用一些美好的事物影响、激励学生,特别是在实际学习、现实生活中挖掘一些好的典型来感染、教育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他们的审美能力就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升华。而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加有利于较好地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改善语文教学效果。那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从我的实际工作经验来看,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步骤:初步感知美、体验鉴赏美、创造表现美来实施,并逐步由浅入深。下面我就谈谈对这几方面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美
  
  赞可夫指出:“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感会自发的形成,必须有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那么,如何让学生初步感知美呢?我选择紧扣教材,尽量挖掘每一种课型里美的形象,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美的范式,而我们小学语文教材更是有自然风光的美,有人文景观的美,有高尚思想品德的美,有艺术形象的美,有文章结构的美,还有语言形式的美等。那么怎样让学生来深刻地体会这些美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方法:
  1 从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中,展示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艺术,让学生初步直观感受美的存在。
  鲁迅先生曾说:“音美以感耳”。可见朗读能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即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充满强烈感情的语句或片段,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其中美的内涵,这就必须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以读促悟。尤其是散文和诗歌类的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好的示范朗读,往往能把学生带人文中优美的意境中去,甚至和作者产生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讲究说话的技巧和艺术,用优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 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多方位展示美的形象,让学生亲身体验美。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何一种多媒体手段,如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来进行审美教育,都是为了使所呈现的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在创设的美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美。如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秋姑娘的信》这一课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先后打出,“大雁南飞图”、“青蛙冬眠图”、“松鼠备粮图”、“小树穿衣图”的幻灯片,学生兴致勃勃地欣赏这些图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用图画再现情境,可使学生体验到艺术形象的生动逼真性,引起学生发掘美的意念。
  
  二、随文入境,理解鉴赏美
  
  美育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蔡元培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足以说明美育的魅力是无穷的。教材中不管是什么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比如戏剧、散文、小说或诗歌,内容涉及历史、现实、工业或农业,都体现出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诸多内容,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和文化美等因素。学生在阅读这些优美的文章后都会被文中塑造的高大形象和感人情节、美丽景色所吸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一篇课文中美的存在,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把学生引入创设的美境中,从而创建一个轻松愉,陕、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学生就会对自然、社会、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赞叹、仰慕、热爱、振奋等种种美好的情感,从而激起强烈的向往、追求、探索的愿望和热情。
  1 写景的文章,感受意境美
  写景文章往往意境优美,有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一开始就展示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挂图、幻灯、录像,让学生入课就感受到美的意境,以此抓住学生的眼球。一般这类文章语句非常优美,教师只要抓住关键的好词美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当,并适时出示相对应的画面,图文并茂促进学生的理解。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加深对美的体验,内心产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写景课文时,还应注意在分析课文之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头脑中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验到作者所表达的对美的享受,从而产生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东方明珠》,文字优美、内容浅近、感情真挚。作者紧紧围绕上海广播电视塔,描写其高大、夜景迷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一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到了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这是一个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这时大家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幅明珠夜景图,好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啊!
  
  2 写人的文章,感悟人格美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美就是性格的表现。”严格地说,性格的美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内在心灵上。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光辉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心灵美,什么是品质美,什么是行为举止美,并进而内化为学生从内心到行动的审美动力。而在小学语文中,由于小学生的年段特点,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有限,教材被简单化,语言也简单易懂。在教学中,就要有目的的让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议,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人物形象中把握美的本质特色,从了解到理解,从敬仰到模仿,从而懂得人生的道理。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怀素写字》这篇课文,作者就用简单的事例刻画了一个坚持不懈练字的怀素。他热爱写字,好学上进,最终因为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了有名的书法家,对后人影响很大。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一系列的行为描写进行重点地分析,从中感受出怀素的人格,特别是一些重点语句的分析,如怀素练字时的三个步骤的那几句话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怀素热爱写字,以及写字时的认真态度: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又从“总是”一词可以品出怀素练字不是半途而废的,而是非常有耐心有恒心。最后通过一个小传说升华人物形象使学生深深地感悟到文中人物所具有的人格美感,从而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力量,受到美的震撼。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也可以在课堂上进 行模拟用木板写字,看看是不是写几个字就可以把木板写穿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人物,从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科普类文章,体会哲理美
  科学,启迪人们的智慧,培养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求实精神;科学是探索未来、创造未来的,它培养人们宏伟的胸襟,宽阔的眼界,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我叫“神舟号”》这篇课文,文字非常的浅显,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神舟号”本是一艘没有思想的飞船,作者将其人格化,可以在太空散步,与天上的仙女嫦娥对话,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连嫦娥都想回家看看家乡的新变化,让人感到中国的科技发展硕果累累,前程无限,要引导学生体会青少年儿童应该有的正确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要发奋图强,勇于创新,不断充实、提高和发展自己,敢于探索科学未知的领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4 诗歌的教学,体会“三美”
  闻一多先生曾经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即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诗歌以其所具有的节奏、音韵与深刻的形象与意境打动着人们。如何挖掘出这些作品中的美来,我们以古代诗歌为例来谈谈。古代诗歌的鉴赏与评价,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难中之难。因为此时小学生学习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说是几乎为零,不能将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去理解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不能简单停留在理解字词上,要在诗歌的导人环节上做文章,以饱满的热情,用准确而又有启发性的语气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感情线索,了解诗人的情感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之受到感染熏陶来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活动,带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氛围中。如学习汉代民歌《江南》,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诗歌中表达了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的心境,这种感觉是愉悦的、欢乐的,但是诗歌中没有一个字是提到江南的劳动人民高兴的心情,不少篇幅写的都是“鱼戏”。如何让学生去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这种情感呢?这时教师可以播放多媒体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都能准确的说出这是一幅美好的江南水乡图,人们在荷塘里采莲。再次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鱼儿为什么会东穿西窜,南来北去?这时候孩子会通过动画得出结论:因为人们在河面上嬉笑喧闹,四处采莲,惊动了鱼儿,鱼儿受到人们情绪的感染才会游来游去,好像在游戏作乐。说到底鱼儿的游乐是劳动人民愉悦心境的侧面表现。学生理解了这个意思的时候,再次指导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甚至可以举行一场读诗会,看看谁读的最好,读出了劳动人民快乐的心情。我想通过这些方法一定能够将学生引入这个意境的。
  
  三、发挥想象,创造表现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也就是缺少观察。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外,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主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美,挖掘本质美,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去表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和丑。学生要深入现代社会中寻求审美感知和感受,才能写出好的文章。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美不仅表现为人自然的美,更表现为平凡生活的美。它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震撼学生的心灵,但由于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善美,同样具有完善学生心理结构的作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引人入胜的美,达到心灵的共鸣。
  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口语训练不失为表现美的一个重要方式。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通讯设备现代化,口语交际大量增加。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当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令人担忧的,小学生讲不清一件事或说不完整一句话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状况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更不用说进行美的表达了。因此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口语训练已是势在必行。在进行口语训练中,既要注意新教材要求,又要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纠正经常出现的偏离中心、前言不搭后语、临场胆怯等毛病,让学生以审美的心理对待口语训练。如在课堂发言中,首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出要求:一是语言美,就是用语要文明得体,语调得当;二是仪态美,就是发言时要站好站直,神态大方自然,不拘泥、不紧张,声音响亮;三是思辨美,就是发言的内容要有逻辑性、思想性、审美性(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这个要求有点太高,但是可以要求学生做到发言内容要有条理有组织,意思表达清晰)。使学生在口语训练中能表达美的思想和神韵,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其次是在话题内容上要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筛选出其中最能表达美的最具审美性的话题供学生发言。我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诸如“谈谈你对秋天的感受”、“说说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勇敢的小鱼还是得意的北风”等等话题,既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具有审美价值,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最高水平,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做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仪态自然、内容健康,讲者创造出美的语言、仪态、思辨,听者获得美的愉悦。审美教育在口语教学中,在学生兴趣盎然中得到了实现。
  我相信:有了美的心灵,怎会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有了发现美的眼睛,何愁不能发现美!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我坚信:加强审美教育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必不会是一潭死水,而是散发无限魅力的活水源头。

标签:充满 语文课堂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