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五年级日记 > 正文

谈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融资的发展策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行为研究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一面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老问题,另一面是充裕却又似险恶的民间资本借贷市场,如何化解难题,让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力求一个双赢的答案。
  关键词:中小企业 民间资本 融资 信用 体制
  
  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内部成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其诚信经营上的负面社会效应。中小企业经营规范程度低,财务不透明,随意性强等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加之多处于创业阶段,对其绩效评估只能通过预测未来而不是审查历史,经营效益也难说稳定,可抵押资本实力又弱。这些都构成银行放贷所必然顾忌的风险。银行的生命线在于其对广大储户和同业间至上的信用,而信用是建立在其经营的绝对低风险、收益的超级稳定性以及严格守约的业务实践上。银行业的这一性质决定其有别于风险投资机构,不可以在信贷业务上承担较大风险。同时银行业务人员也不具备类似风险投资家那样的专业分析和判断技能,只能在对中小企业放贷业务上依靠制度化的工作程序来小心从事,不惜错过某些好的放贷机会以取得最大化规避风险的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银行在体制上应对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融资要求往往是难以胜任的。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借贷方企业行为中潜在的道德风险直接关系到还款的安全性。而一些中小企业发生的不良贷款现象让银行积极开拓放贷不足、谨慎“规矩行事”有余。这一现状实际上反映出中小企业与银行间在信贷业务上的信用缺失而在现阶段又没有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担保体系来弥补,分担银行放贷风险的集中性,势必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面对以银行为主导的信贷市场只能望梅止渴。
  内部成因之二是核心业务和产品不具科技创新含量。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基本上集中于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玩具制造、服装、旅游、零售等行业,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可替代性高,缺少市场竞争优势,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看不到发展前途。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201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峰会期间通过微博发表其实地调研结果:“中小企业当前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大概(只)有10%的在升级,(另)有20%左右的企业在转型中”。还有一些企业不专注于主业,热衷于投机房产或金融业务,“以钱生钱”,徒增经营风险。没有稳定而强势的业务来支撑高成长性,则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就难以对任何投资、借贷方形成吸引力。应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其自身的诚信经营和核心业务上的缺陷是主因。
  再说融资难的外部因素。前面只提到银行信贷,是因为目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外源性融资渠道依然匮乏。直接融资方面,股权、债券市场由于门槛儿高、审批程序复杂、条件要求苛刻、成本高、效率低等,远非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所能介入。即便2007年以来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债权融资工具的出现,准入门栏和发债担保等相关问题,依然让小微企业短时间内望尘莫及。间接融资上,银行的信贷业务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小企业的唯一选择。然而银行方面的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国企和大、中型民营企业上。因此,正规渠道之外,中小企业的融资只能寻求民间资本。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现状的一项最新调研报告显示,仅有15%的中小企业能从银行借到钱,而超过半数依赖民间借贷。
  民间融资的尴尬现状
  民间资本是民间融资过程的流通主体,主要包括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强势发展,民间资本逐渐累积,在近几年更是飞速增长。仅从官方统计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上看,2011年已超过30万亿人民币元(相比1978年的210亿)。如果再包括居民的手持现金、有价证券等高流动性资产,和私营企业的流动资本,我国民间资本量相当雄厚。但是由于民间资本多表现为银行储蓄存款,这种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的创富能力。然而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是不甘寂寞的。东南沿海这些年一直活跃着庞大的正规金融体系外的民间资本便是证明。《经济参考报》记者年初从长期研究当地民间资本动向的权威人士了解到,温州能够调动的民间资本量已经超过1万亿元;泉州的民间资本保守估计也有6000亿元左右。对于如此充裕的民间资本,在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出台后,还应尽快细化、建立、实施规范性监管措施。否则,民间资本的自发性和对高回报的冲动性便会引发社会的负面效应,给整体经济造成更多不稳定因素,增加宏观调控难度。这几年民间资本在房产、农产品、煤、矿等行业上进行了轮回疯炒,当下的民间借贷更是利用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高抬利率不惜将其逼向绝境。融资难已经演变成融资贵。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将资本撤出实业,转向投机金融。如此种种,已经表明民间资本的运作亟待加以引导、规范、监管。
  早在2007年,浙江财经学院金融研究所的虞群娥和李爱喜曾发表《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共生性的实证分析》一文,从规模对称论、所有制对称论、机制对称论、信息对称论几个方面充分论证了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互存相依的特点。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1000万户,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这样重要的国民经济主体却一直处于正规金融体系所歧视的情况下,正好为充裕的民间资本提供了适当出路。而民间资本的灵活性、及时性也为中小企业所偏爱。两者的互利结合是具备共生优势的。
  完善民间融资体系以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一)法律框架是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保障
  没有法律制度约束的民间金融就容易滋生道德风险,发生违背诚信的事情;民间借贷中的很多不规范操作方式也往往会导致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过度追求效益的不当行为往往产生对相关企业、个人乃至社会的损害。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将民间借贷纳入监管,让阳光的民间资本运作有法可依,有度可止,规范经营;让灰色的民间资本有所顾忌,付出代价。目前,我国正规金融的监管是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相关民间金融的机构一个是打击非法集资的办公室,另一个是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办公室,但是并没有明确隶属关系,缺少监管力度。其实,对于民间金融,无需设立一个主管机构,以免统的过于僵化,让本来属于地方性的民间资本丧失其市场经济的活性等特点。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健全法律制度,让其在充分意识到法律的框架下自由运行,而不是把风险控制集中在类似高利贷事件发生之后的处理和打击非法集资上。
  (二)民间融资应该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有机部分
  首先,一个健全的融资体系应该是多渠道、多层次、优势互补、以市场为主导、完整的有机体。如当前所谓的正规金融机构基本上以四大银行为主,就产生其几乎处于市场老大的垄断地位,中小企业自然会受到歧视;而民间资本抓住中小企业融资无门的劣势,投机利益驱动下便动了乘虚“打劫”的意念。如果一个由相当数量的债券市场、股权市场、股份制银行、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民营社区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基金、典当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所组成的金融体系,建立在相对充分市场化竞争的平台上,各自的生存完全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质量,那么银行的服务姿态也就不必政府和社会呼吁来改善,民间资本的创富能力就一定会有效地融入中小企业融资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利率市场化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条件。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自然应该有市场供需来决定,并为其他金融产品的定价所参照。它体现了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也意味着客户有能力对金融机构及其提供的产品、服务、价格等根据自己的满意程度和对风险的判断加以选择,进而促使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其多样化需求和融资渠道将以互动的方式让资金的价格趋于合理,也就可以避免当前银行因其绝对优势而将利率抬高至20%的情况出现,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现象就不会出现。民间资本的灵活性和低成本不但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还可以推动银行等其他金融渠道的服务改进。
  再次,要建立高效的民间融资供需信息平台,让融资供需信息得以广泛而充分的沟通,才能实现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的有效结合,让利率合理地反应金融市场的价格,最大化满足两者各自的利益需求。
  最后,政府机构要充分发挥对民间金融的政策制定和监管作用,及时提供风险警示,宣传民间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普及金融基本知识,协调各部门维护民间融资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
  (三)诚信经营和创新发展是中小企业的自立之本
  中小企业要解决融资难题,先要从企业自身入手,坚实地树立诚信经营和创新经营的理念,构筑信用基础,从根本上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融资体制的改善创造条件。诚信经营是建立在企业管理者正直、诚实、守信的品德基础上,在社会、企业、雇员三者之间的互动中,贯穿着责任和义务等职业道德意识的规范行为。这些规范行为包括依法经营,规范管理,与信贷提供者和投资方保持合理透明程度的信息沟通,主动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督、检查,杜绝发生任何恶意拖欠债务等不良信用记录等。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充分意识到诚信是企业的长久之计,它需要在时间、精力、物质等三个方面的切实投入,在很多时候往往需要克服不正当利益的诱惑,独善其身,才能够使企业逐渐树立声誉,最终赢得社会的认同和持久的回报。只有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才能够在信贷提供方和投资人中间建立信用,节约融资各方的业务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为解决融资难题的根本症结奠定良好基础。而获得融资支持的中小企业便更有可能在赢利的业务过程中向社会多尽义务。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如果说信用是主观判断的抽象产物,那由核心竞争力所主导的企业经营状况则是融资提供方所重点关注的客观实际。创新经营就是要开辟或巩固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确保企业主营业务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创新经营应着力于人力资源、研发、信息化等三个方面的战略性投入。人力资源是创新理念和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无论是经营策略、创新理念、核心技术,还是生产计划、服务质量,都离不开人的能动性和职业技能。所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应该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研发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依托。没有研发就谈不上技术创新,也就无从调整产品结构或产品升级,企业自然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在研发上存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的较大缺口,所以与社会科研机构联手的方式应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信息化是当今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是现代企业管理和经营不可缺少的智能工具。信息化建设不仅帮助企业捕捉商机,也有助于改善企业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素质,为企业日常业务决策提供便利。一个盈利性强、成长稳定的企业自然为外部融资环境所青睐。
  民间借贷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它作为对正规金融的一个补充,对满足中小企业成长中的多样性融资需求,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逐渐规范而完善的金融体系之下,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1.王洋.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走向国际的战略思考.国际贸易,2009(5)
  2.王洋.我国外贸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商业时代,2010(4)
  3.宗元勇,武峰鹏.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金融参考,2010(5)
  4.王洋,黄东石,秦艳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基点.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7)
  5.李富有.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发展动因与前景探析.经济体制改革,2008(4)

标签:融资 中小企业 民间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