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_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初探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中课程改革如汹汹潮水,挟席卷全国之势。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中,习惯了应试教育的老师们都感到了很多的不适,都有太多的困惑,总感觉学习的理论再怎么完美,但教学实践中总是碰壁,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呀!我们高中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在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也有太多的疑问和太多的感受,现想把这次课改中暴露出老师们的普遍困惑与应对策略做一个讨论,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课本内容多而繁杂,关键在于大胆取舍
   重庆多数学校使用的高一历史新教材是人民版的,面对如此纷繁复杂多达近180页的历史新教材的内容我们怎么办?我们坚持的原则是“宁断一指,不伤十指”,唯一可以自己做主的就是:大胆取舍!力争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尽量体现新课程精神,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那么,教材内容究竟如何大胆取舍呢?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程标准。新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标准,一般有三个教学层次,识记、理解、运用。每节内容均有识记层次的要求,大多有理解层次的要求,极少有运用层次的要求。其中,课标中的“了解、知道、列举、说出、讲述、简介、描述、写出、判断”等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归纳、概述、概况、说明、认识、理解”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应用、比较、分析、探讨、评价、评述”等属于“运用”层次要求。
   每次集体备课前,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课程标准的层次要求,然后重点围绕课标要求,进行备课活动、教学设计、问题展开、细节处理等的讨论。当然,每次集体备课后,老师们按既定的分工,完成自己负责内容的课件,以便交流共享。
   (二)明确教材重难点。从教与学的实践来看,我们认为,教材的重难点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的内容。其中,“识记”要求一般是重点,“理解、运用”层次要求一般是难点。
   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的第3课,课程标准的表述为“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其中,“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就是教学重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三)内容大胆取舍。从现行人民版教材来看,每课内容都很繁杂,因此,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大胆取舍!一般来说,重点突破“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即可,尽量不要节外生枝,臆想“考纲”,否则,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个最严峻的问题!
   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的第4课,课程标准的表述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中,师生重点将“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史实”具化为知识点,能理解“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积极、消极“影响”即可。
  二、探究学习太耗时间,用好方法就能过关
   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一方面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讲求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多样化。因此我们的老师遵循这一原则,一般在每次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创设新情境,引用原始资料等,但这种教学方式解决一个教学内容就需要太多的时间:学生讨论得给时间,要使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又得需要时间,教师启发和总结还要时间,这样一个问题的探究学习,让40分钟的课堂时间在热闹和愉快的氛围中飞快的流逝了。因此设计问题的技巧十分重要。为实现高效课堂,我们主要主要两大方面:
   (一)用好自主学案,课堂上集中讨论重难点问题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教学分成五个模块,模块一,“自主预习”,完成学案,即要求学生自主将教材内容学习、梳理一遍,并结合学案,将学案中的基础知识未填的空白部分自主填上,并把笔记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
   从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完全能自主完成学案学习,每课大概需要课外时间15-20分钟。每节上新课时,老师可采取抽问、巡视等方式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一般需时2-3分钟即可。这样,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就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初步梳理,也不会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样我们在课堂上一开始就可以进行第二个模块,即“互动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将课标要求内容具化成知识点,仅需花时10分钟左右就把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落实了。接下来就有时间从容进行第三模块,即“图文探究”。 该模块,就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由老师提高图文史料,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这一模块需花时15分钟左右。教师提供的图文材料如何做到适量,提出的问题如何具有科学性呢?
   (二)精选史料,科学设问
   1、明确选材方向。原始历史材料浩若烟海,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我们选取材料创设新情境时,一般应选取能体现课标要求的,特别是能体现课标中“理解、运用”等层次要求的材料。
   如,针对“了解清朝军机处设置史实”这个课标要求,我们可以选取教材第18页图片“清代军机处值房”作为材料,然后设问;也可以选取一段《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中“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转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作为材料,然后设问。
   2、优化材料来源。材料来源,可以采用正史大部头著作,也可以采用教材原始图文资料,如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历史图片、知识链接、历史插图、历史地图、学习思考”等;还可以采用教辅资料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尽量多采用教材中的原始图文资料,同时适当补充权威正史著作史料,力争材料简洁、短小,只要能体现课标要求,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以适应高考即可。
   3、用好习题教辅。现行人民版教材,每课的课后均设置了 “材料阅读与思考”这类习题,同时,实际教学中,特别是文理分科后,文科班一般都有教辅资料以辅助教学,若能恰当利用好课后习题与教辅资料,既有了设问的材料来源,也通过课堂教学处理了相关练习,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谓一举两得,具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如,前述“清朝军机处设置”材料,即可采用教材的课后“材料阅读与思考”加以应用,即可实现课标要求,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
   4、优化题量设问。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针对课标要求,据材料创设情境设问,题量尽量少,设问尽量具针对性。一般来说,每节课,原则上不超过两个材料题,设问不超过6个,否则,将不能正常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如,前述“清朝军机处设置”问题,据教材上的图片“清代军机处值房”材料,可设问“据材料可知,清代军机处具有什么特点?”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中“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转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材料,可设问“据材料,体现了军机处的什么本质特征?”
  三、学生启而不发,合作学习是最好的办法
   在课堂模块教学中,尤其“互动课堂、图文探究、课外拓展”等模块的实施中,我们认为,要使学生的合作、探究真正地开展起来,我们必须考虑一下方面:
   (一)营造氛围。氛围的营造首先是转变所有老师的观念。我们的老师有太多的担心与困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何?高考考砸了怎么办?等等。学校当局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并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推行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用改革培养学生越来越强的自主探究能力,用改革让学生的高考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在教师中营造课改的浓厚氛围。
   接下来就是如何发动学生了。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想动员,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小组学习的良好氛围。笔者在一个班做了较充分的思想动员,第一次开展合作学习时,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另外一个班没有进行思想动员,结果半数左右的学生都不参与讨论,只顾看自己的书。足见思想动员的重要性。我们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等以标语形式贴在教室里,营造合作学习的良好文化氛围。做教师的还关心、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合理组建小组。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情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搭配,进行科学分组:笔者利用作为班主任之便,将学生成绩上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每个等级两名,共六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固定后,由学生自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主持小组讨论。这样的小组建设保持了“同质”,使组与组之间有了可比性,从而促使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竟争的局面。小组一经确定,以后就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循环变动座位。
   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笔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完成并在新课前上交学案,因此该模式中学生活动的第一阶段就是课前预习。
   (三)设计好合作学习方案。这里的方案特指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问题设计。在选择合作学习材料和题目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依据课标,围绕重难点,难易适当,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单凭学生个人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要注意讨论问题的数量,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凭学生能力足够完成的范围。
   (四)引导教学和评价激励。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参与和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消极等待学生的讨论结果。在讨论探究问题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的参加一些小组的讨论,倾听一些小组的讨论,引导一些小组的讨论。
   评价激励也是一种重要的引导方式,教师应制定科学评价方案并贯穿于师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的始终。笔者在班上明确规定:评价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每种评价都有学生的自评、组评和教师评价。评价从每个学生或小组的态度、学习效果、创造性、纪律等方面考虑。依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阶段性地评出“优秀小组”,使学生形成小组间的竞争,促使他们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评价时多些激励的语言,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认为,只有变革陈旧观念,及时趋时更新,只有变革传统模式,大胆尝试探索,才能消除顾虑,搏击课改浪潮。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副总编,南开大学博导马世力教授特别指出:处理新课程改革与高考的关系,成败的关键是寻找二者的平衡点,但绝不是“一切只为高考”。

标签:初探 新课程 困惑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