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协议书 > 正文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之我见】浅谈刘启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所以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制学具,合作学习并进行创造性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操作 培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听,让学生看,更要让学生做和让学生亲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下面就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学生自制学具,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内在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制学具,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验求知的意识。从而,学生在有意识的驱动下,动手操作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要求学生做一些圆柱型的实物模型。提示:制作圆柱时必须先画出圆柱底面和侧面的展开示意图,再沿线剪下拼贴而成。学生通过想想画画,剪剪贴贴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圆柱型模型,有油桶、水桶、口杯等。有些学生还将圆柱与其他图形相拼,制作出火箭、电视塔、房屋等模型。
   再如“时、分、秒”的教学,课前我让学生动手制作钟面,感知将圆等分60份的方法(先用折纸法将圆周分成12等份,再将每份等分5小格),并且要求学生依照时钟每五格标注一个数字,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活动中形成对时间概念的表象。
   二、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美国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学习具有意义,就要让个人投入学习活动,而不能让学习活动成为只是“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其中动手操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梯形”时,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制作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仔细观察这两种图形的异同,学生四人一组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制作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根据自己制作的图形小组合作自主地探索两者的异同。通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立足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向思维的素材和生活原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
   操作是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操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小小玩具店”。将几件小动物玩具剪纸贴在黑板上,宣布每件玩具的价钱和购买要求(钱要不多不少),教师做售货员,学生为顾客,进行购买活动。这一游戏,把认识与使用人民币紧密结合起来,购买活动热烈有趣,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注重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际,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也无从谈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说说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一种思维向另一种思维的转化,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先不过早地讲述算法,只是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出几种算法,借助手中的学具,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随后,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讲述出来,然后请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想出了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操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具,加强对学生的操作。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然后进行操作、概括,使思维的条理性得到提高。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学生也不例外。注重思维的数学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数学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一次次的探索、创造、成功、快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精心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提供参与的机会,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该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一种重要因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从而使学生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M]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

标签:培养学生 我见 小学数学 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