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聊斋志异写作手法

时间:2017-05-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记叙文之写作手法分析题(一)

记叙文之写作手法分析题(一)

写作手法是什么?

很直白的说就是把文章内容写出来的方法

文章的内容都有啥?

人物

情感

所以出题老师的思路是。。。。。。

出题思路是:

作者是如何刻画XX人的?

作者是如何描写XX景的?

作者是如何把XX物的XX特点表现出来的?

作者是如何把XX人对XX人、XX物、XX景的感情表达出来的?

咱的答题思路是:

作者是用了XX方法,通过XX内容,刻画XX人的XX特点或是形象,表现出人物XX品质或精神

作者是用了XX方法,通过XX内容,描写XX景的XX特点,表现出作者对XX景XX感情

作者是用了XX方法,通过XX内容,把XX物的XX特点表现出来的,表现出作者对XX物XX感情

作者是用了XX方法,通过XX内容,写出了XX人、XX物、XX景什么特点表现出来,从而表达出XX人对XX人、XX物、XX景的感情

XX方法都有啥呢?

1.描写

⑴多种描写手法(外、语、动、神、心、细节)相结合的方法

⑵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2.叙事的方式(经典事例、多个叙事片段)

3.对比

4.衬托

5.抑扬

6.修辞

7.借物传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8.虚实结合

9.直抒胸臆

2010年真题

忆冼星海

1.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2.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3.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4.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5.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6.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7.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

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8.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9.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10.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11.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

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12.一个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

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6分)

2011年模拟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1.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

今不能忘记他。

2.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3.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

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4.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

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5.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

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6.“×××!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7.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

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8.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

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9.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

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

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10.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

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描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140字)(7分)

篇二:聊斋志异浅析

《聊斋志异》小议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志怪文言小说集,成书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称《聊斋》,或《鬼狐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老舍评价:“鬼狐有性格,笑骂有文章。”鲁迅称之“拟晋唐小说”。清代学者纪昀讥其“一书而兼二体”。其艺术成就很高,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典型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离奇,结构严谨巧妙,文笔简约有通俗易懂,可以说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柳斋先生。他出生在几代都有读书人的家庭,但身居农村,家境贫寒,生活困苦,后科举失意,屡应乡试不中,直至古稀之年,方才援例取得了岁贡生的科名,数年便与世长辞。

《聊斋志异》里绝大部分篇章续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境幻域,有的是异类化入人间,,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和奇异性。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小说是以事实为依据加工创作而成,它继承了志怪小说的特色,以虚构为主要手法,以狐魅、鬼怪等为主题的叙事小说。《聊斋志异》中还有一部分是类似唐人传奇特征的作品,语言浅显易懂、通俗简练,却不缺诙谐之趣。《聊斋》中近五百篇的语言风格大不相同。《聊斋志异》全书内容分丰富,题材广泛,通过花狐鬼魅来描述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讽刺当朝统治者的愚昧与人们对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聊斋志异》中虚构了妖魔鬼怪,仙人地狱等具有神话色彩的东西,动物、植物等都可以修炼成精,幻化人形,拥有人的情感,且具有超越现实的法术。大多数时候,人们联想起妖怪就会恐惧,认为妖怪为祸人间,甚至杀人嗜血。然而,蒲松龄颠覆了妖怪的形象,它们也是有善有恶的,有(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聊斋志异写作手法)的渴望融入人类,有的也帮助人类,它们成为同人类一样性质的物种。它们是以人的形神、性情为主体,只是将属于自己的某种特征融入或附加在其身上,如花姑子是獐子精,所以她化为人形的时候身上有香气;阿纤是鼠精,家窖中藏有谷粟,又窈窕秀弱,寡言少怒与鼠的本性相符。这种艺术手法,既塑造了它们人的特征,有描述了本性中所带有的特性,使得人物形象各不相同,有饱满富有形象生动的人物血肉和神貌。《聊斋志异》中的狐鬼花妖是以社会人生为参照的,它们多事美的、善的,给人带来温馨和欢乐,给人以安慰和帮助;有的从侧面写花妖等的纯真与人类社会的束缚,《婴宁》中,婴宁居住在幽静的山村,长满花木的院落,描述了婴宁几乎童稚的天真性情,,然而入世后受到礼俗的束缚却“竟不复笑”。《促织》中成名从贫苦便大富大贵只因献了战斗力钱的蟋蟀,且与此相关的一些人也都受了恩泽,反映了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不公。

《聊斋志异》谈狐说怪,却贴近社会生活,而与狐鬼、狐妖发生故事情节的大多是书生、文人,联想蒲松龄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笔下的离奇曲折的故事是由他个人的生活感受抒发出来的,凝聚了他大半生的苦闷与抑郁,以及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憧憬。蒲松龄是一个书生,或者说是文人,他一生的大半时间都在科举中消耗,作为一个不得志的文人,他需要纾解自己的苦闷,他把书生们的意愿寄托在了花妖、狐魅身上,她们美丽、善良、通解人意,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和纾解的一种方法。如《红玉》中的狐女,在穷书生冯相如遭到豪绅的欺压而家破人亡时,红玉为冯相如保存、抚育孩子,以主妇自任,恢复家业。还有许多篇章通过一个人或一件事来描述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不公,如《公孙夏》写王子的门客、与督抚有故交的公孙夏,劝说以为太学生行冥贿,图阴官的荒唐故事,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肮脏交易作出讽刺和揭露等。

由于《聊斋志异》写作时间长,是蒲松龄历经大半生而著完,所以全书的风格略有区别,

在不同的社会经历和心境下,写出的作品是具有不同意蕴的,如抒忧愤、寄闲情、劝惩、讽刺等。可以说《聊斋志异》记述了蒲松龄大半生的心境变化和人生态度。

篇三: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学号: 120917280162

浅析《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别:2010级

姓 名:闫浩洋

指导教师:王慧刚

2014年4月

目录

内容摘要················································3

前言····················································3

一、《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世界·····························4 书生现实世界的处境

书生精神世界的坚守

书生精神世界的堕落

二、蒲松龄与书生形象的联系······························7蒲松龄的人生境遇与书生形象

蒲松龄的创作动机与书生形象

三、书生形象的塑造方法··································8故事情节的奇幻化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人物形象的对比化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1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片小说中一座屹立的高峰。书中塑造一系列生动的形象,有鬼怪、有妖仙、有书生、有农民、有道人僧侣。一直以来,人们对其中的各种奇闻怪事,狐妖花精印象最深,但其中的“书生”群体,也是极具代表性,他们才是蒲松龄创作的重点,这些“书生”传达了蒲松龄追求仕途而又不得的苦闷,也从不同视角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科举制度的弊端。本文将联系蒲松龄的一生境遇,浅析一下书中书生形象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科举意识,从而有助于大家对像蒲松龄这样古代知识分子所遭受不同际遇的认识。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科举制度;书生形象;写作手法The Scholar Image Analyses "Liao Zhai Zhi Yi"

Abstract:"liao zhai zhi yi" the ancient Chinese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story standing in the peak. Shaping a series of vivid image in the book, ghost, demon fairy road flyover, scholar, farmers and monks. For a long time, people of all kinds of strange news, fox demon flower essences impressed, but the "scholar" group, is also very representative, they are pu songling created a key, convey the "scholar" pu song-ling pursuing official career and shall not be depressed, also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reveal the darkness of society at that time as well a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ill contact pu songling life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ooks in the scholar image and the imperial consciousness of that age, to help everyone to like pu song-ling diference suffered by ancient intellectuals.

Key Words: pu songling ;"liao zhai zhi yi" ;Scholar image technique;writing techniques

前 言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格的文言短篇小说,文中的人物主要是以书生官吏及狐仙鬼神为主,其中的“书生”形象各异,他们有的敢于为爱痴狂,有的敢于直面强权,有的沉迷酒色,有的忘恩负义,有的痴迷科举。这些书生既有温文尔雅的一面,也有甘于沉沦的一面。每一个书生形象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性格决定命运,作品中的书生形象之所以会各

有不同,是因为他们性格上的差异。有些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有些是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不平,还有一些是对贪官污吏的强烈反抗,整个作品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反映封建社会现状的特征。所以对《聊斋》中书生这一形象的理解与把握,对了解蒲松龄这个人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世界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总结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特征:

(一)在书中的现实世界里,书生多地位低下,家境贫寒,却具有严重的科举情结。

《聊斋志异》书中的书生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们学习刻苦努力,有着孜孜以求的上进精神。考取功名,成了他们生命的终极追求。我们把它称做“科举情结 ”。叶生(《叶生》)生活贫困得连灯火钱也需别人接济;张介受(《青梅》)家里十分贫穷,没有多少财产;申氏(《申氏》)家里火也没有,夫妻相望,无以为计;穆生(《丑狐》)家里清贫,冬天穿的衣服都没有[1]。这些书生的生存都面临着难题,然而却仍沉迷科举,渴望功名。

《聊斋志异》开篇之作《考城隍》中便流露出作者对科举的幻想,吏人竟在梦中“持牒牵马,力邀赴试” [2],因负有才学且有一颗为善之心,宋公得以录为河南城隍一职。《叶生》中的叶生才华横溢,擅长吟诗作赋,但是怀才不遇,后来得到了丁公的帮助,死后魂魄跟随丁公,并帮助他的儿子考取功名,当叶生回到家乡时,才发现自己是已死之人。一个已死之人仍热衷于科举,我们可以看出叶生一方面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也是借丁公之子完成自己考取功名的幻想。《书痴》中主人公郎玉柱爱书成瘾,家里贫困,也不舍得卖书;他日夜读书,严寒酷暑仍不间断;不懂礼节人情世故;更不懂夫妻之事,这些荒谬的事迹夸张的表现了郎玉柱的沉迷四书五经的痴。《于去恶》中的于去恶和方子晋也是十分典型的鬼书生形象,生前皆科举不顺,死后两人到达阴间仍参加科举考试,希望在阴间求个一官半职。[3]这些文章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深刻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对科举考试迷信和顶礼膜拜,使书生的生活重点只有四书五经,这些封建礼教的镣铐捆绑住书生们的身心并侵害着书生们,他们一心朝着被上层官僚体系认可的科举仕途的方向去努力。

(二)在书中的精神世界里,有着“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儒家传统精

神的坚守。

首先是“孝”,所谓“父子之道,天性也”①《聊斋》中的书生不仅要面对着日趋窘迫的生计问题和低下的社会地位,而且在科举的道路上坎坷而行。但他们在“孝”的精神世界散发出强烈的人格魅力。《乐仲》里的乐仲,母亲在生病的时候想吃肉,他十分着急又得不到肉,于是便“割左股献之”,以自己的大腿肉来让母亲吃。《钟生》里的钟生,应济南乡试,遇到一位道士,道士告诉“他子福命至薄,然今科乡举可望。但荣归后,恐不复见尊堂矣”(《聊斋志异》卷八)钟生说:“母死不见,且不可复为人”(《聊斋志异》卷八)[2]钟生在科举进仕与事亲中毅然选择了事亲。《小梅》中的王慕贞帮助一个老妇,面对老妇儿子的感谢,只说了句“无他,怜汝母老耳”[3]。

其次是“忠”,所谓“忠”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阿宝》中孙子楚就是千古情痴代表。他仅因心仪女子的一句戏言,便决然以斧自断其指,及至亲见阿宝,而后变成魂魄,附鹦鹉之身飞到爱人身边,最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士为知己者死”的知己至情在《连城》中体现的淋淋尽致。《连城》中乔生与连城产生了共鸣,为了给连城治病将自己的心头肉给连城医治,然终不得连城,连城也郁郁而亡,乔竟然伤心而绝,魂随连城而去。最终感动阴司完成了婚姻,这种为情而死,为知己而死的精神,已经超出一般意义的爱情。《连城》是一曲“知己”之恋的赞歌[4]。

,②再次是“勇”,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书生面对

强权不屈服、豪放自纵,表现出狂的一面。出现的篇目主要是《席方平》、《吴令》、《狂生》、《鸮鸟》、《向果》。这几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作者仅仅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或者几件小事,便能将狂生笑傲权贵的豪放之气和嫉恶如仇的一腔嫉世豪气表现的淋淋尽致[5]。狂生藐视权贵不仅赞扬了狂生的不屈服权贵,而且讽刺了官场社会的黑暗。

(三)在书中的精神世界里,同样也有不知进取,沉迷女色的道德沦丧。

那些坚守着儒家传统精神的书生值得我们去赞扬,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然而并非所有的《聊斋》书生都坚守着儒家传统道德伦理的完美,遵循着自己精神世①

② 参见《孝经*圣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参见《孟子*梁惠王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标签:聊斋志异 手法 写作 聊斋志异写作背景 聊斋志异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