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历史教学,已经十分必要。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一些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 联系名言
  
  名言,富于哲理,令人回味,令人顿悟,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如:爱迪生的一句名言:“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通过这句名言,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成功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它是靠踏踏实实的努力才能取得的。借用名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 联系故事
  
  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运用一个恰当的历史故事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到中国历史“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张学良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张学良的故事:
  张学良在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给其亲属唁电中称其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先生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景仰”。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这一历史人物的极高的评价。从1928年12月的“东北易帜”,到1936年12月12日和杨虎城共同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软禁达半个世纪。张学良生前一直想回东北老家看看,希望祖国统一。
  通过这一事例,使学生懂得曾经有多少有志之士为我们今天的安定的生活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祖国的统一大业未最终完成,我们仍需要做很多事情。借此,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三、 与其他学科相联系
  
  俗话说“政史不分家”,历史可以为政治服务。中国“清朝的闭关政策”导致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外国侵略者的不断入侵,使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目前,我国要想提高在世界上的地位,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等。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取主动,才能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可以培养学生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社会责任感。
  
  四、 联系时事
  
  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很多,因而视野较广。他们普遍对新闻、时事很关心,也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及时把时事热点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分析。
  2008年11月3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携代表团访台,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会谈,并于11月4日就“空运”、“海运”、“通邮”、“食品安全”四大内容签署了协议,两岸即将进入“大三通”时代。有报纸评论,陈云林访台是符合中华儿女的心愿,特别是符合台湾同胞的心愿;是自十多年前海协海基两会成立以来首次在台湾举行的最高级别接触,也是自1949年以来大陆赴台的最高级别接触,其政治意义不可谓不大,其历史意义也不可谓不深。陈云林的此次访台,将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教师可结合《中国历史》让学生思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教师把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带入课堂进行讨论,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 联系身边的事和物
  
  “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历史教学与生活相呼应,用生活理念来构建中学历史教学的大课堂,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走向。教师如果借助学生曾经有过的经历或体验,把它移植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中国现代史上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等内容时,我在学生中开了一个小小的讨论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小康社会。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从吃、穿、用、住四个方向,举例说明人们生活得到全面改善,并开始进入小康社会。使学生亲身体会历史书中所阐述内容。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感知、经验都被纳入到形成中的课程体系中,学生个体的探索和体验受到了重视。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事或物入手,收集并积极体验和思考。这些做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的最好运用,能很好地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接受理性的知识。
  
  六、 联系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
  
  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对历史的记载极为有限,远远不能反映出历史的绵长与博大,更勿论历史的全貌。而考古的出现与走向成熟成功地为人类找到了一条回归历史的途径。1996年,美国颁布了《全国历史教学标准》,提出历史教学必须在内容上具有挑战性、反映当代“最优秀的史学研究成果”。
  2008年9月14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关于发现佐证南京大屠杀活埋中国军民场面照片的报道。新华网东京9月14日电据日本《朝日新闻》14日报道,日本民间收藏的一张记录南京大屠杀日军活埋中国军民的照片被证实与在中国国民政府1938年7月出版的《日寇暴行实录》中,有一张题为“活埋”的照片是在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场景,从而推翻了日本某些人声称的中方照片为合成照片的说法。家住神户市滩区的居民吉本映三提供的一张照片解开了这个“谜”。日本二战日军史研究专家秦郁彦说,这张照片中有不止一名日本士兵可以在中方照片上找到。可以判断两张照片是在较为接近的时间里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场景,认为其中一张是合成照片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朝日新闻》报道的最后结论是,虽然无从得他如何得到这张照片和为什么要单单留下这张照片,但可以肯定的是,围绕南京大屠杀照片的一个“谜”已经解开。
  
  七、 联系家乡的历史
  
  爱祖国,首先要爱家乡。中学生只有通过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才会扩大到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才能激发和培养他们把祖国和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热情。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利用本地乡土文化构成要素中的历史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18世纪,法国思想家J•J•卢梭和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以乡土地理知识。后来一些教育家把乡土教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社会等等。教给儿童乡土教材,不仅符合教学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而且有助于儿童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实际上,城市(镇)与乡村各自拥有开发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相对优势。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适时的补充一些地方史,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思想感情。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但对于不同的课堂,我们在利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时应注意:选择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时,首先要从有利于完成教学大纲统一规定的教学任务来考虑联系材料的内容的教学工作,不要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不能喧宾夺主,随意夸大补充材料的历史而缩小教材内容的历史。再次,所选材料应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标签:观点 历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