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病例24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处方为:口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750 mg+甲硝唑400 mg;口服2次/d,疗程2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均根据其不同的证候特征,辨证施治,给予相适应的中药汤剂内服。结果:治疗组痊愈51例,显效42例,有效23例,总效率为93.55%;对照组痊愈37例,显效2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72.5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
  【关键词】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国分类号】 R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135-01??
   慢性胃炎是指慢性胃粘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者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主要由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如烈性酒、咖啡、辛辣和粗糙食物,以及水杨酸类药物等),过度吸烟、过度精神刺激等因素所致,也可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治疗效果较差。为此,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48例,男142例,女10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4岁,平均48.5岁。病程2~36年,平均11年; 浅表性胃炎186例,萎缩性胃炎62例,均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诊断标准:慢性胃炎诊断标准采用《内科学》拟定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750 mg+甲硝唑400 mg;治疗组除西药治疗外,均根据其不同的证候特征,辨证施治,给予相适应的中药汤剂内服。①脾胃虚寒型,治宜温中健脾,用方加味理中汤,方中党参15 g、白术15 g、炙甘草6g,干姜10 g,木香10 g、红蔻6 g、良姜150g。②瘀血停滞型,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失笑散加减。药用:五灵脂15 g,生蒲黄10 g,炒当归、赤芍15 g,桃仁10 g,红花6 g,香附5 g,乌药10 g,田七末10 g,甘草8 g,水煎2次混合,分2次吞服田七末。③胃阴亏虚型,治宜益胃养阴,清降虚热。用方麦门冬汤加减。药用:麦冬15 g、石斛15 g、沙参10 g、半夏6 g、甘草6g、大枣五枚、竹茹10 g、粳米一把。④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用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10 g、枳实10 g、白芍10 g、陈皮10 g、左金丸10 g(布包煎)、旋复花10 g(布包煎),甘草6 g、生赭石15 g,均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分2次温服。疗程均为4周。?
  1.3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Hp阴性,胃镜复查胃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显效;临床主症与次症均有明显改善,胃镜示黏膜基本恢复正常;Hp阴转或强阳性转弱阳性,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④无效:临床主症与次症均无改善,Hp复查阳性,胃镜示病变黏膜无好转。?
  2结果?
  2.2治疗组痊愈51例,显效42例,有效23例,总效率为93.55%;对照组痊愈37例,显效2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72.5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CG) 为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本病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伴有轻度恶心呕吐、纳差、消化不良、头晕乏力等。不易治疗且易复发。常规西药治疗奥美拉唑有直接抑制HP和强大的抑酸作用,阿莫西林对Hp有杀灭作用;单纯采用抑杀Hp、抑制胃酸分泌等西药,并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根治本病,且长期采用西药会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上来看,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中医方面可以将Hp作为广义的邪气来认识,正气旺盛,则可以防御、驱除之;反之Hp乘虚而入,并得以长期寄居。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特点,其病理特征可归纳为虚、滞、湿、火、瘀;病因方面与寒湿、湿热、瘀血、气滞密切相关;在脏腑方面不外与脾、胃、肝、肾相关[2]。本资料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除西药治疗外,均根据其不同的证候特征,辨证施治,给予相适应的中药汤剂内服[3]。①脾胃虚寒型: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呃逆泛酸;或时吐清水,面色白、黄无华,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胃,温中祛寒。用方加味理中汤,方中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干姜温振中阳,木香红蔻、良姜醒脾暖胃。若阳气衰微甚者,加炮附子10 g;若泛酸多者,加乌贼骨15 g、煅瓦楞子10 g,呃逆者,加丁香6 g、柿蒂10 g,痛止后,宜服香砂六味丸作调理。②瘀血停滞型:表现为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失笑散加减。方中五灵脂、蒲黄通络止痛,活血止血,炒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醋香附、乌药理气散郁,田七收敛止血。血虚者,加阿胶10 g、枸杞10 g;气虚者,加黄芪15 g、白术12 g。③胃阴亏虚型:表现为空腹时胃脘痛甚,嘈杂纳少,口干欲饮,手足烦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益胃养阴,清降虚热。用方麦门冬汤加减,方中麦冬、石斛、沙参生津养胃并清虚火;半夏降逆和胃,大枣、甘草、竹茹、粳米养胃益气,使胃得滋养而津生,如此阴液足,虚热自敛,胃热得清,其痛能止。④肝胃不和型:表现为胃脘胀闷,连及两胁,按之减轻,嗳气频繁,呃逆呕恶,舌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用四逆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与柴胡同用,可以调理气机,消胀除满;白芍与甘草同用,可以调理肝脾,肝脾得和,气机流畅,挛急得缓,四药合用,能使肝脾两调。再加上清肝泻火的左金丸,降逆止嗳的旋复花、生赭石,醒脾舒气的陈皮,就能达到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的作用。?
  本资料显示,中西结合治疗组124例,痊愈51例,显效42例,有效23例,总效率为93.55%;单纯西药对照组124例,痊愈37例,显效2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72.5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治疗,我们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 第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78~383?
  [2] 田德禄 主编 中医内科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628~638?
  [3] 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市中医学校 实用中医学 北京出版社 1988:717~721

标签:中西医结合 临床 观察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