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多一座教堂少一座监狱 多一所学校,少一座监狱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5年6月,河北省石家庄市警方破获了一起该市迄今最大的飞车抢劫案。    此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有21人是16岁到22岁的农村户籍青少年,均为小学或初中文化。生于1985年的孙某是其中之一,他读到了初中。他被抓获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我们这样的,早早离开了学校,要文化没文化,要技术没技术,找活儿很不好找。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干了几个月老板却不给钱。被迫无奈,就干上了抢劫这行儿。”此报道发布在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写道:“有多少青少年像孙某一样,满怀着希望与梦想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却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他的位置,所有的鲜花与成功都属于他人的。在美好的想象与沉重的现实之间,很多年轻人就这样失去了重心。”
   记者还写道:“石家庄市公安局东苑刑警大队队长岳勇利说,现在从每年处理的案件中,已发现有一种犯罪嫌疑人呈年龄下降、数量上升的势头。令我们最痛心的也就是这种青少年犯罪,我曾经办过一个案子,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竟然伙同别人去抢劫。她还是个孩子,怎么走上这样一条路?”
   是什么让这些花季孩子走上危险的“江湖之路”?学校教育应该承担多少责任?
   河北省有个威县,威县有个常屯中学,常屯中学的校长吴家峰说:“对乡镇中学来说,转换一名‘双差’生比培养一名大学生有价值得多。假如将这名差生推向社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是危害。而目前农村学生的辍学比例居高不下,将有更多的差生被推向社会。”
   以上这些都会让我们想到宜昌市政法委书记王厚军的呼吁和作为。2007年,中宣部宣教局、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共建精神家园》电视系列片,我是此片总撰稿。在第一集里拍摄了王厚军和宜昌市“万千花蕾关爱行动”的故事。片子里讲到一个叫马建军的青年的经历。童年的马建军有一个温暖的家,在他6岁时母亲得癌症去世了,后来他父亲在“山下工地上失踪了”。从此,没有父母能为这个少年遮风挡雨了。他靠捡垃圾,勉勉强强读完了高中。作为无业青年,他在王厚军组织的逐人逐户的调查统计中被发现。王厚军去他住的地方看他。以下是电视片里王厚军介绍的马建军的境况:
   他跟他爷爷奶奶住的小房间,里面没有锅、没有灶,只有一张小桌子,桌子上面,有一个电饭锅,有两碗菜。捡的那些垃圾,全部堆在房子里。我们认真地看,垃圾堆里还有一张床,那张床上面堆的全部是垃圾。在他的家里,垃圾是最大的财富。我说这些垃圾你为什么不拿去卖?他说现在价格不好,暂时不能卖。
   电视采访马建军,小马说:“那个时候,在社会上屡屡受挫,我真的是对这个社会有一种强烈的不满。那时候小小的年纪,心中燃烧的烈火不知道怎么发泄。”
   谈到现在的处境,马建军说:“宜昌市政府考虑到我们弱势群体,办了一个免费的学校。我学的是电焊。现在我一个月可以拿一千多块钱,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又补充道,“重新给了我一个目标”。
   马建军的故事只是万分之一。我在宜昌采访时接触到的一批“差生”和已经走向社会的无业青少年,他们大部分出身贫寒,家境困难。他们要跟上现在这种“应试教育”,多数孩子分数上不去。帮助差生,确实是在帮助弱势群体。
   王厚军在电视上说:“我们的教育给我们提了一个新的问题,到底是知识为主呢?还是要让他们立志为主?应该两者不可偏废。对这样的人,志气比知识、技能要重要得多。”
   王厚军这段话出于他长期的思考,他说的“这样的人”,指成绩差的孩子,也指困境中的青年。他深感这些青少年无学可上实在是个很大的问题,光做思想教育工作是不够的,他要吃饭,要有事做,就要学会做事的本事,可是公安局不是办学校的,怎么弄呢?不论有多大困难,他提出:“多一所学校,少一座监狱!”
   为此,宜昌市采取多项措施,政府、政法部门、学校、街道和有关社会团体共同开展“万千花蕾关爱行动”,呼唤全社会来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工作之一就是办起了电脑班、电焊班、厨艺班、裁缝班等等,让闲散青少年有学可上,掌握技能,有业可就。截至我们去拍摄电视片的2007年,他们已实践了4年。4年来,这些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社会治安方面,犯罪率一再下降,重大犯罪率为零,社会安全度明显上升,受到社会公众广泛称赞。
   这件事在我心中已经存放几年,因王厚军不同意我把这些事写出去,他说“做得写不得的”。但是,我越来越发现,古今中外,那些特别优秀的感人至深的事情,常常就是在一个人的头脑、一个人的情感、一个人的胸怀中诞生,并且从一个人的行动中出发,然后得到很多人支持,再后有很多同行者,并形成有规模的壮观的大事。
   “要爱差生!”在我看来是一句教育经典语言,是经典教育思想,最能体现教育对一切人的深度关怀。在应试教育中,考分低的孩子受到歧视,进而受到深刻的伤害。当今最好的教师的标志,就应该是“爱差生”。
  (选自《教育的良心》,王宏甲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

标签:一座 一所 监狱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