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学生评语 > 正文

文化之光耀岔城_光耀文化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录播了我们演唱的新县民歌《青枝绿叶》、《偷花》,2010年12月我们还被湖南卫视邀请表演歌舞《八月桂花遍地开》,作为县级演员,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新县歌舞团歌手张兰兰兴奋地告诉记者。
  中央电台直播新县民歌,中央电台民歌采风基地在新县挂牌,大别山将军书画艺术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开馆,经常举行的广场文化演出,让新县老百姓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文化艺术带来的浓厚气息。
  新县是全国著名、河南省唯一的“将军县”,“红”得厚重;这里地跨江淮,河溪纵横,峰峦苍翠,“绿”得秀美;这里兼具豫风楚韵,民风纯朴,“俗”得独特。
  2008年,新县被省委、省政府列入首批8个“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为此,该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打响红色旅游开发大战,强力实施“六个一”(绘好一张图,贯通一条线,打造一座山,扮靓一座城,唱响一台戏,兴起一个业)工程。先后投资500万元,聘请北大博雅方略、浙江远见等高端文化产业机构和李庚、乔然等知名专家学者出谋划策;投资2亿多元,新建、改扩建旅游道路8条,总里程140多公里,景区(点)通达率100%;投资5000多万元,开发建设将军山,打造中华第一将军山;投资3880万元,完成红军医院、民俗展览馆、红场等景区(点)建设,连点成线,规模效应明显;投资676万元,完成英雄山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1700万元,建设鄂豫皖将帅馆,建成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投资930万元,修复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旧址,建成大别山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投资3亿多元,成功创建烈士陵园、许世友将军故里等5个3A级景区;整合鄂豫皖分局旧址、博物馆、烈士陵园为红色首府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文化是资源,是品牌,更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县委书记詹玉锋深有体会。
  政府主导,产业支撑,市场运作,项目带动。新县累计投资40多亿元,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仅2010年,全县就建成16个文化产业项目和总投资30亿元的项目库,引进文化招商项目15个,投资规模5.9亿元。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新型文化企业,新县走在全省前列。新县歌舞团团长陈世松告诉记者:“走向市场后,机制活了,演职人员劲头足了,两年时间我们就创作豫南特色节目近200个,编排的《将军之声》大戏每年演出100多场,收入达60万元,比过去强多了。”像歌舞团一样,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新县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新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文化企业重新焕发出活力。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的36个民间艺术团体、200多民间艺人的收入也颇为丰厚。
  文化事业的繁荣带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将军故里游、生态休闲游、农家乐体验游成为新县旅游主打品牌;“尝将军菜、喝玉露茶”,成了游客的时尚消费;山野菜、山茶油、农家土布等旅游商品,深受客人青睐。截至目前,全县农家饭庄发展到30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2010年,新县共接待游客132万人次,相关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23,5%。
  文化营造的宽松和谐环境,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前来投资。2010年,全县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25.27亿元,落地25个,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8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2家,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20.4%,创下该县历史之最。
  如今,新县的建设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20世纪80年代,新县涉外劳务输出无人问津,而现在新县人积极走出大山闯世界,争相出国打洋工、挣洋钱,回乡盖洋楼、办企业。常年在国外务工的有5000多人,每年创外汇收入约6200万美元。因此,新县成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涉外劳务享誉全国。“涉外劳务是不冒烟的大工厂、富民强县的大产业,是新县约会世界的一张鲜亮名片。”对涉外劳务工作,县长杨明忠这样总结。
  羚锐制药的发展历程,是新县人干事创业的一个见证和缩影。该公司靠最初的25万元扶贫贷款起家,逐步成长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首家上市企业,资产10亿元,年产值3亿元,极大地增强了新县人发展工业的信心。
  近年来,新县先规划后建设,建管并重,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豫南山水园林城市让外来游客印象深刻。新县作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所独具的精致秀美,让人们赞叹不已。
  老区展新貌,红城涌春潮。新县以灿烂辉煌的红色文化、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活力无限的发展前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力助航。

标签:光耀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