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浅谈教学方案的选择]瘦身舞蹈教学分解动作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学生领会知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在获得一定感性认识基础上,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形成对科学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认识,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升化地组织教学。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又决定了教师传授新知识时对感知材料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认真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我在教授《机械基础》凸轮机构应用一节时,曾经考虑过以下几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先讲凸轮的定义,再讲凸轮机构的组成部分,然后解释几个实例,最后讲授凸轮机构的应用特点。
  这虽然是比较多的被人采用的教学方案,但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符。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就讲凸轮的定义,凸轮结构的组成部分,学生只能机械的接受,而不是真正地理解。所以,这一教学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种方案是按书本编排顺序进行讲授。书中的顺序是这样的:(1)首先介绍四个实用列子――内燃机气阀机构、插齿机的切深机构、自动车床的走刀机构、火柴自动装盒机构。(2)通过以上实例概括出凸轮的定义,归纳出凸轮机构的组成部分。(3)最后讲述凸轮机构的应用特点。这一顺序基本符合了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规律。但它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1)这四个实例是否适合本班专业特点?
  书上的四个实例是比较复杂的。讲授的对象如是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因他们对机床、内燃机的感性认识不深,教师举上面四个实例,即使讲得很有道理、很生动,学生还是很难接受。而用几种简单的凸轮机构直观教具取而代之,学生反而容易接受。但讲授对象如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因他们到工厂参观过,听师傅讲解过,并且经过金工实习,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而且,根据机械专业的特点,适当增加学生机械知识方面的深度和广度,符合量力性原则,教师所举实例,可以适当复杂些。
  (2)讲授四个实例所在时间是否适宜?
  由于书中四个实例的复杂性,在讲授时必须增加教学时间,而学生理性认识阶段和巩固知识阶段的课堂时间?相应减少,教师讲授显得仓促,甚至来不及完成课堂教学计划。这种情况在非机械专业班上更为突出。
  为了能使课堂结构合理,时间分配恰当,可以改用简单的直观教具,或只举其中的个别实用例子,另几个例子可放到后面结合凸轮应用特点讲授,使理论和实际性结合。
  (3)最后直接得出凸轮结构的应用特点,学生能否马上领会?
  按书本中的顺序,在概括出定义和凸轮机构组成部分之后,就直接转入凸轮机构应用特点的讲述,而没有结合具体实例或模型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对较复杂的应用特点,就不能马上领会。如凸轮机构主要特点之一:在要求从动作件作间歇运动时,其运动时间与间歇时间的比例,以及停歇次数,都可以任意拟定。对这一特点,最好是结合直观教具进行动态演示辅以语言描述,让学生看清在凸轮转一周中,从运动件运动几次、停歇几次、间歇时间多长。并通过不同种类的凸轮机构直观教具比较对照,让学生在边看、边听、边动脑筋中得到领会和消化。
  在分析前两种方案的基础上,第三种方案便形成了:先根据不同对象,通过对简单的直观教具的演示、描述或对书中个别实例的分析、说明和学生的观察、思考,由学生自己初步概括出凸轮的定义和凸轮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师再加以引导和修正。然后再结合直观教具或其它实例对概括出的理论进行验证并同时分析其应用特点。这样通过实物直观为理解知识所提供的感性材料较为真实亲切,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教材,也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亲自操作模型,就会使学生有一种眼见为实,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这一方案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敢于打破书本的框框和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动脑筋,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浅谈 选择 方案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