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以心理健康的概念为出发点,论述了体育运动对运动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从而揭示了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关键词:体育 运动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1 何谓心理健康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 and hygiene)条目中说:“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上述状态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病的预防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民主德国的心理卫生学家K。Hecht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心理卫生的概念应理解为:“对人的心理健康进行预防性保护,其方法是:创造性地发挥大脑机能和充分发展个人心理特征的最佳条件,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确立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对周围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心理卫生包括:加强脑力和创造能力的系统锻炼,注意社会条件的最佳化,消除劳动和闲时的单调乏味,防止提出过高或偏低的要求,避免神经系统的超负荷。它的目的在于教会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的各种矛盾,掌握科学信息和其他信息而无损于健康,克服病态的敏感和娇气。”
  
  2 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
  
  2.1 促进个体适应能力的发展
  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人在一生中其生活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能否对变动着的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是判断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如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人人都会有些紧张。有人能随遇而安很快适应,有人则拖延很久,甚至焦虑不安、血压上升、心悸、睡眠障碍、出现各类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
  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因素既然包括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那么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包含了对这两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运动锻炼兴趣、动机与能力,因而可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可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体育课还促进了个体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因而对于他们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适应能力除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强弱与灵活性有关外。还受生活经历和学习锻炼的影响。
  
  2.2 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耐受力
  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力或抵抗力统称为耐受力。不同个体的耐受力各不相同,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人的先天素质、神经系统强弱类型及活动特点对个体耐受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作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征、认知和评价水平。耐受力水平的提高更依赖于自觉确立的进步人生观和生活信念及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没有崇高的人生目标,没有科学的信仰,没有为真、善、美奋斗的理想和决心,对生活中出现的变故和精神打击是难以应对的。特别是频繁的、持久的精神压力和刺激更是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检验。
  我们经常提到体育运动可以塑造人的坚强意志品质,而从更广泛的论域上讲,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耐受力。特别是在运动竞技中,人们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为完成一次竞技比赛,一个人需要经得住各种来自身体的和外界环境的刺激和挑战,这是对一个人耐受力的最好的锻炼。同样,为了准备某次比赛,个体必须付出更艰苦的训练努力,在长时间的、周而复始地重复进行着一项训练,经受大运动量的磨炼。因此,无论训练还是比赛,体育运动都是对人的耐受力的一种很好的锻炼。与此同时,体育运动提高了人们的体适能,这为他们在身体上准备好了耐受外界刺激的物质基础。
  
  2.3 体育运动可搞人的控制力
  控制力是指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人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是可以自觉地、能动地加以控制和调节的。人的情感表达、情绪反应的强度、动机的趋向与取舍、思维的方向和过程等可以受人的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也就是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下实现的。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心理活动都是受大脑皮层制约的。意识是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人的意识制约着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如果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如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就会下降,表现为容易激动。当一个人心身十分健康时,其心理活动十分自如,思维敏捷、逻辑严谨、情感表达恰如其分、仪态雍容大方、举止得体、词令流畅,应对如流,随遇而安、不卑不亢,动机适宜、容易获得需要的满足,等等,都说明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水平处于较高状态。
  体育运动中,人们必须准照一定规?和通常的道德准则而表现自己的行为,既要在技术、战术、体能上战胜对手,又要在规则的限制下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尊重对手、裁判和观众。这时,运动者的目的和行为既协调,又冲突,正是这种既协调又冲突的情景,对运动者在行为自制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运动员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自制力。
  
  2.4 体育运动可提促进个体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有赖于社会交往的发展。个体若与世隔绝,社会交往被剥夺,就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崩溃。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除了跟他的性格有关外,还与他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情况有关。体育运动情景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交往活动,在运动中,人们需要与同伴配合,与对手竞争,为了实现一个目的还需要学习和适应环境等等。这些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活动的缩影或典型化,因此,体育运动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许多社会心理学者以体育运动情景或以运动队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也正是看到了体育运动情景的这种特性和体育运动的这种特殊功能。
  
  3 关于体育运动的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健康教育是指对健康知识的宣传、说教和健康行为的培养和干预的全过程。近年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被全社会所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也把健康教育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体育运动具有健康教育的功能,它一方面表现在科学的体育运动需要健康知识的支撑,否则就会使运动活动成为影响健康的反面因素,因此,运动的前提就是需要运动者知道基本的生理、医学和健康知识。另一方面,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健康,提升健康水平。只有那些关注自我健康的人才能够自觉、经常地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运动有促使人们去探求一些运动健康相关知识。这是运动与健康行为相互促进的一个方面。
  体育运动的健康教育功能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在教育内容和说教的形式,而是直接表现为人们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也是体育运动的特殊的功能,而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是表现在漫长的运动生涯的潜移默化之中的。

标签: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教育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