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演讲稿 > 正文

浅析《诗经》中的“也”字句 诗经中字句取网名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以《诗经》全部“也”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其中“也”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试图描绘《诗经》中“也”字的使用状况,为研究语气词“也”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关键词:也 语气词 论断 肯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研究汉语发展史,是从《诗经》开始的。汉语古音的研究,主要的材料是《诗经》和谐声字。在语言方面,《诗经》创造的写景状物、抒情、颂扬、讽刺等语言已达到较高的境地,并且创造了丰富的形容词。在修辞上,《诗经》开创了赋、比、兴手法。在语法上创造了许多语气词。我们可以从《诗经》中语气词“也”的运用,发现某些语言现象。
  现代汉语里,“也”字作为语气词已经不存在了,它被具有更确切意义的“了”、“啊”、“呢”等所代替。在古代,“也”是用来表达语气的主要语气词之一。它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它的作用是表达句子各种不同的语气。如:陈述,疑问,感叹等。
  《马氏文通》把语气词分为两大类:“曰信,曰疑。”又认为“也”:“大抵助论断之辞气。”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认为:“也”最常见于判断句中。另外,他还谈到“也”用在肯定句、否定句以及复句里的一些情况。但从他举例证中看出,他只顾及到了句尾“也”的用法,句中“也”的用法并未提及。
  据笔者统计,《诗经》中的“也”共出现 90次,据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分为句尾的“也”和句中的“也”两种类型。
  一、句尾的“也”
  诗经中,“句尾“也”共出现67次,约占总数的74%。王力先生认为,句末语气词也基本作用是表示论断和肯定的语气。我们赞同该观点。“也”除了出现在判断句中以外,“也”还出现在叙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中。在这些句子中,句末语气词“也”的作用是一以贯之的,表示论断和肯定语气,标示说话人所要强调的焦点信息,提醒听者或读者特别注意。
  1、陈述句
  (1)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国风 邶风 柏舟》)
  (2)墙有茨,不可扫也。中?之言,不可道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之言,不可详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之言,不可读也。(《国风 ?风 墙有茨》)
  (3)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国风 郑风 将仲子》)
  前四例中的“也”,用在由情态动词构成的谓语句子之后,强调可能性之大。
  (4)?发如云,不屑?也。(《国风 ?风 君子偕老》)
  (5)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国风 郑风 叔于田》)
  (6)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国风 ?风 ??》)
   放在否定句的末尾,进一步的强调否定的事实。
  (7) ?兮?兮,其之翟也。玉之?也,象之?也。扬且之?也。
   ?兮?兮,其之展也,蒙彼绉?,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国风 ?风 君子偕老》)
  该例用一系列的形容之辞对一女子进行描述,“也”用在形容词谓语句之后,强调性状的程度之高,是对女子容貌美丽的肯定。
  (8)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国风 ?风 ??》)
  (9)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国风 ?风 墙有茨》)
  (10)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也。(《小雅 节南山之什 何人斯》)
  (11)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小雅 节南山之什 巷伯》)
  (12)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小雅 谷风之什 大东》)
  此处14例“也“用在叙述句中,不是表示报道的陈述语气(狭义的陈述语气),而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肯定,是肯定语气。
  (13)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大雅 荡之什 抑》)
  该例前后两句是比况关系,用来标示比况的内容。
  (14)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国风 卫风 木瓜》)
  (15)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国风 豳风 东山》)
  (1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国风 卫风 氓》)
  前后两句有正反的关系,含有“不是……而是……”之义,“也”用来标示句意焦点的作用更为明显。
  2、疑问句
  (17)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国风 邶风 旄丘》)
  (18)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国风 ?风 君子偕老》)
  “也”用在疑问句中,不是表示疑问语气,句子本身的疑问是由疑问词“何”与“胡”来承担的。“也”只是加强疑问语气,仍然是表示肯定或论断的语气。
  3、祈使句
  (18)无我恶兮,不?故也。
   无我?兮,不?好也。(《国风 郑风 遵大路》)
  4、感叹句
  (19)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国风 郑风 褰裳》)
  (20)颜如渥丹,其君也哉。(《国风 秦风 终南》)
  后两例是“也”与其他语气词“哉、且”连用。“也“并不表示感叹语气,而是对为之惊叹的内容加以肯定,仍是表示论断或肯定的语气。
  二、句中的“也”
  “也”可以出现在句末,也可以出现在句中。对于句中的“也”,一般认为起着停顿或延宕的作用。诗经中,句中“也”共出现23次,约占总数的26%。
  1、偏正结构中,位于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
  (21)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每有良朋,?也无戎。(《小雅 鹿鸣之什 常棣》)
  (22)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车攻》)
  (23)允也天子,降予卿士。(《颂 商颂 长发》)
  (24)匪直也人,秉心塞渊,?牝三千。(《国风 ?风 定之方中》)
  2、主谓之间
  (2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圈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 氓》)
  (26)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也吠。(《国风 召南 野有死?》)
  (27)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国风 魏风 园有桃》)
  (28)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国风 卫风 伯兮》)
  (29)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国风 陈风 墓门》)
  以上两例,“也”都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语气的停顿,如果没有起停顿作用的“也”,主语和谓语就很不明确,可见,“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也经常用在主语之后使其焦点化,而且多用于对比的场合。其中,前两例是位于兼语成分之后,
  3、用在表时间的名词之后,为句子提供一个叙述的时间框架,例如:
  (30)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国风 秦风 权舆》)
  (31)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大雅 荡之什 召?》)
  (32)不我以,其后也悔。
   不我与,其后也处。(《国风 召南 江有汜》)
  时间信息也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表示某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另一状况出现了。此时也常用“也”来表示。
  4、位于两个名称、动作之间,表示承接和并列。
  (33)不我过,其啸也歌。(《国风 召南 江有汜》)
  (34)不绩其麻,市也婆娑。(《国风 陈风 东门之?》)
  (35)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国风 墉凤 柏舟》)
  5、“也”所附着的并不一定总是和句法单位相对应,有时是非切分单位。
  (36)胡能有定?俾也可忘。(《国风 邶风 日月》)
  总的来说,语气词“也”在《诗经》中的位置繁杂多样,但是,其基本功能,也就是论断、肯定的语气是保持不变的。认为它表示疑问、对比、祈使等语气都是没有把句子结构弄清楚的原因,那些句子中的“也”只是帮助加强了这些语气。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 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J].古汉语研究,1988,创刊号
  [4] 张小峰.先秦汉语语气词“也”的语用功能分析[J].古汉语研究,2008,1
  [5] 王统尚,石疏智.先秦汉语的判断标记“也”及其功能扩展[J].语言研究,2008,10
  [6] 孟子敏.句末语气助词“也”的意义及其流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3
  [7] 陈前瑞.句末“也”体貌用法的演变[J].中国语文2008,1
  [8] 裘燮君《诗经》句尾语气词的原始性质[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9
  
  作者简介:胥?璇(1988-),女,汉族,四川雅安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标签:字句 诗经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