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移民 > 正文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杜郎口教学模式优缺点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回归课堂”是一切教育改革都无法回避的选择,教育改革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最终必然指向学校的教育活动,反映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上。本文在广泛调研、大胆实践、精心提炼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载体的不同,提出了适合不同课程的七种专业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模式;选择与运用
  作者简介:李学喜(1964-),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省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
  本文系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课题(批准号:06-27)《就业导向的中职专业课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成果。
  
  “回归课堂”是一切教育改革都无法回避的选择,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改革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最终必然指向学校的教育活动,反映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上。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传统的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下建立起来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难以胜任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为研究和探讨专业课教学规律,我们承担了江苏省职教学会有关专业课教学模式构建的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组在广泛调研、大胆实践、小心求证、精心提炼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载体不同,提出了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七种专业课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以及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具体经验的概括化,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具有可操作性,易于为广大教师接受和运用。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整体性,即具有一套独特的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策略体系。二是简约性,它形象、具体,容易认识和掌握。三是优越性,它具有典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既规范又开放,是一个动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转换的、具有智慧含量的范型。四是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是模仿、学习教学过程的桥梁,具有迁移价值。
  二、专业课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及其选择
  1.“项目式”教学模式
  项目式教学模式是指以项目为教学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验工作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增长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1)“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第一步,提出项目。项目是学生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它可能是要加工的一个工件,可能是要配制的一种溶液,可能是要制作的一件作品,可能是要组装的一部机器,也可能是要修理的一个电器或要完成的一项服务。项目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和知识寄存性。教师提出项目时,要注意所提出的项目与学生未来职业的对应关系,突出项目提出的趣味性、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教师在备课时最好在每个原型项目基础上建立拓展项目群,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使用。项目的提出可以采用讲述法、实物展示法、多媒体视频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第二步,项目分析。学生接受项目后,需要对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收集解决问题的有关信息,思考如何做。其中,学生根据要求对项目进行结构分析、工艺分析和技术要求分析是关键。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分析工作,提高分析质量,教师要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引导题,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遇到困难,应尽可能自己独立解决,必要时可借助网络和使用参考资料,以提高自己获取信息、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新知识点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在项目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构成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分析可以采用教师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第三步,方案制定。学生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设计具体工作流程,明确任务分工,制工作用表及数据记录表,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方案制订按小组进行。小组划分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采用异质同组的原则进行,4-6人一组比较适宜,确定小组组长。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应予以引导或帮助。方案制订可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让学生制订实施方案,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四步,方案论证。学生制订的方案需要在汇报、讨论或辩论的基础上,对操作流程、操作步骤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进行论证,方可实施。对设计精巧、流程合理的方案,教师应予以表扬并签发工作任务单。对存在问题的方案,教师要提出修改意见。要鼓励学生“一题多案”,凡符合工艺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流程,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对于数控加工等方案,还可以先在计算机上模拟运行,检验合格后再上机操作,以防意外发生。方案论证可采用讨论、辩论、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
  第五步,方案实施。各小组凭工作任务单领取原料、材料及工具,按方案开展工作。实施阶段是师生的共同行为,学生是主角,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本过程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独立完成,教师要当好配角,在学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给予帮助。方案实施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和规范教育。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并做好记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在方案实施前教师可先行示范。
  第六步,质量检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项目完成后,应对学生的“产品”进行检查,检查可采取学生自查或他查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修正。
  第七步,学习评价。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评价分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客观性评价侧重对完成的作品、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完成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价。主观性评价侧重对学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团结合作精神等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己、学习小组和教师,甚至包括家长和企业代表。评价要坚持肯定为主否定为辅的原则。
  第八步,项目拓展。项目拓展是指在学生完成本次课的工作任务后,对原有的项目进行变化和引申,变换为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项目,让先完成任务的、优秀的学生进行拓展性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达到好中差学生都能“吃得饱”,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拓展的项目也可作为下一个要解决的课题。
  (2)“项目式”教学模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项目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工作能力,知识和能力统一于项目完成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平常教学中,项目的大小以2-4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位比较适宜。大的项目也可以分阶段实施,不必过于拘泥。
  “项目式”教学是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电器维修、面点制作、中餐烹饪等课程的教学。
  2.“案例式”教学模式
  案例式教学是以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分析、分类、讨论、归纳、总结、运用,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1)“案例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第一步,案例准备。“案例”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教学的起点。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要求准备教学案例。教师在准备教学案例时,要遵循典型性、代表性、实用性、相关性和难易适度原则对案例进行精心搜集、精心加工、精心设计,让案例真正起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承载知识和能力的作用。教师在准备案例时,还要准备一系列供学生讨论解决的引导性问题。
  第二步,案例展示。教师将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案例的提出可以采用讲述、讲故事、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等方法进行。案例展出的同时,教师要提出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第三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广泛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阐述自己的看法,营造自由讨论的良好气氛。在讨论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争取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案例分析提倡小组合作,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小组意见。
  第四步,归类总结。在学生分析、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对各小组意见进行分类,再分析、再讨论,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在结论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参与,注意把握方向,进行适当评价。对难点问题应及时点拨,对学生的新颖意见或独特之处要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第五步,迁移运用。案例分析得到的结论要及时运用,方能形成能力。运用方式可以是操作性的,也可以是知识性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用情况,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案例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案例式教学定位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要精心设计并建立案例库。在案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比较适合在营销、财会类专业以及概念的教学上使用。
  3.“学徒式”教学模式
  “学徒式”教学模式是以基本操作技能为载体,根据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学徒式”教学模式一般由“讲解→示范→模仿→矫正→练习→评价”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1)“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
  第一步,讲解。讲解是“学徒式”的第一环节,教师对操作技能进行动作分解,对每步操作的要点进行集中讲解。讲解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二是学习内容与职业技能的关系;三是具体的操作要领,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教师讲解既要详细又要重点突出。
  第二步,示范。教师的示范应规范准确、清晰可辨,边示范,边讲解,讲做一致,讲清操作要点。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要求,形成操作表象。学生观察要细致,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教师示范时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媒体。
  第三步,模仿。模仿是学生技能形成的起步阶段,学生在老师示范后,把刚刚建立起的操作表象付诸实践。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体会操作要领,完成技术操作,慢慢达到学会的程度。模仿阶段主要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步,矫正。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模仿不可能一步到位,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在学生模仿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勤巡视,勤检查,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在“模仿”结束后,应作简短总结,指出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练习时的注意事项。
  第五步,练习。练习是技能学习的必要环节。在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技能后,配以相关的项目练习,由最初的操作准确、规范,逐步过渡到动作连贯、协调,最终达到自动化,形成技巧。学生练习不可放任自流,老师仍然需要经常巡视每一工位,以指导、纠错为主。对优秀的学生可增加项目难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对操作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
  第六步,评价。评价可分为“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方式。“自评”――学生对照工艺标准自我评定。“互评”――学生交换工件相互评价。“师评”――老师结合巡视情况对每个工位上的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换意见。在告诉学生得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老师的评价应突出过程评价,肯定、表扬对学生的技能形成有正强化作用,因此,评价时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学徒式”教学模式立足教学的操作技能,适合于操作性、技能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如机械、服装制作、烹饪、建筑、计算机维修、家电修理、化工分析等专业课程,以及项目课程的入门阶段的技能学习。
  4.“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角色扮演模式是在一个模拟的情境下,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并通过交流、讨论,感悟和体验角色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掌握行为规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1)“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结构
  第一步,准备阶段。一是剧情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剧情脚本。二是角色准备。根据剧情挑选扮演者,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教师决定角色扮演的人选应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之上,最好不要以主观意愿决定哪个学生扮演什么角色,这样容易打击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表演水平。三是场景准备。师生准备和布置角色表演的场地、背景和道具。
  第二步,模拟演出。表演者根据脚本要求,熟悉表演活动的步骤,明白人物的行为和性格,通过模拟演出让表演者进入角色,经历和体验角色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变化,融入角色的具体生活。主要角色可以由多个学生轮流扮演,以增强角色的多样性。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步,现场表演。根据讨论修改的意见,表演者在模拟的或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表演,学生之间通过角色互动,感受和体验角色的情感经历和思想变化,加深学生对角色必备职业能力和素质的理解。
  第四步,感悟体验。让学生通过演出和观看演出,感悟和体验角色的思想、情感及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在特定场合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第五步,总结评价。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明确角色的行为规范,掌握相关角色在特定情境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客房服务对服务员、大堂经理等都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总结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更要对隐含在“剧情”中的内容和规律进行总结。
  (2)“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角色扮演模式以群体互动理论为基础,互动是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参与、观察、体验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角色扮演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表演,它有一定的知识内涵和教学目的,因此,最后的分析、归纳总结非常重要,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它适合境内旅游、餐饮服务、中餐摆台、美容美发、宾馆服务、法律等课程的教学。
  5.“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载体,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程序,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亲历研究过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概括、交流、总结,建立和验证理论,发现科学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第一步,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或设计探究情境,情境中应隐含问题。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学生对于探究事物的起源具有天生的好奇,教师对问题要精心设计。
  第二步,“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注意三点:一是所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太容易会使学生丧失兴趣,缺少激情,太难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探究的信心。“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形象地说明了这种问题应具有的难易程度。二是探究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异于常规,造成思维冲突,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三是问题的关联性。探究的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之上,是原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第三步,提出假设。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查找资料,提出假设,并推测各种假设会产生的结果,并设计实验方案予以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必要时应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有时学生的注意点偏离了问题本身,教师不妨给予简单的提醒,但不能干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应允许多种方案并存,即使是错误的也可以让学生实践,但对方案的安全性教师要严格把关。
  第四步,实验验证。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并收集数据。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验证条件,有实验的还要提供完备的实验设备。对验证过程,教师不妨以一个参与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对个别重要条件予以言语提醒,但不要干涉学生的活动。
  第五步,分析数据,汇报交流。各小组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汇报探究结果。汇报交流不但可以发现彼此间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实现新知识的重新建构。
  第六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探究结束,教师应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概念或理论。对于刚刚步入探究活动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多引导,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寻找信息资源,查阅资料,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要把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疑惑并积极寻求答案。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此外,探究的问题还应该相对集中,方向明确,易于上手。探究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一个具体问题的内容,因为,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吸引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不断探索,并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技创新的能力。它适合于电子线路、普通化学、物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6.“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任务”为载体,教师创设任务情境,提出工作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学习过程,从而习得知识、锻炼能力。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结构
  第一步,情境创设,引出任务。情境创设要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有利于巧妙地引出教学任务。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任务进行精心设计,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层次性,难易适当。
  第二步,分析讨论,任务分解。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完成任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完成任务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第三步,展开探索,完成任务。学生对各子任务进行实践探索,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依次完成各子任务,最终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第四步,汇报交流,作品展示。任务完成后,要组织各小组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展示完成的作品。
  第五步,成果评价,归纳总结。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可以由学生个体、学习小组、教师担任。最终进行归纳总结,能力提升。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适合于电子装配、计算机维修、PS等多门专业课程运用。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也可参考使用。
  7.“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
  (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结构
  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在学校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后,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阶段训练,提高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返校后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提高学习,然后再进入企业进行高一层次的阶段训练。工作学习交替进行,根据时跨度,有小循环和大循环之分。小循环可半天学校学习,半天企业实践。学校的教学内容要与企业生产同步,学习内容宜分步进行,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工人。这是一种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大循环,学生学完全部课程之后,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厂顶岗实习。提高工学结合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学做交替、内容对口。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和生产岗位的限制,学生的操作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但学生要想掌握某专业的全部技能则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缩短学生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要求职业学校要实现专业与企业的良好对接,要求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良好对接,要求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适合电子装配、PS、宾馆服务、机械加工等课程的教学。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功用和适用范围。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教学模式。实际教学过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企图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教学模式虽然有着相对固定的程序,但它们的划分并不绝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选择,变通使用。教师要做到有模式但不为模式所限,遵循模式但不为模式拘泥,在选择中求创造,运用中求发展。
  总之,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时,只有坚持正确的教学思想,从整体着眼,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才能符合当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李学喜.中职专业课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标签:职业学校 专业课 教学模式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