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员工手册 > 正文

【穿山甲古今应用的沿革研究】 中药穿山甲副作用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以年代为序,阐述了自南北朝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中医学著作中关于穿山甲功效、应用及炮制方法的认识,旨在探究穿山甲临床应用与炮制方法的发展与演变,反映出随着中医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发展,人们对于中药的认识亦在不断发展, 中药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
  关键词:穿山甲;功效;应用;炮制;沿革
  中图分类号:R28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3-0590-03
  History and Application of Pangolin Scales
  HU Xuan?ming,WEN Cheng?ping,XIE Zhi?jun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city,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Abstract: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fficac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angolin Scales in important TCM literatures from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 reflecting the knowledge on Chinese medicine expanding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theory.
  Key words:Pangolin Scales; function; application; preparation;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1-10-17
  基金项目: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2008-2013)
  作者简介:胡轩铭(1986 - ),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临床基础及风湿免疫病。
  通讯作者:温成平(1972 - ),男,浙江龙游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免疫风湿病研究。穿山甲为哺乳纲鲮鲤科动物穿山甲(食蚁鲮鲤)Manis pentadactyla L.的鳞甲。穿山甲入药首载于南朝齐梁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1]中,原名鲮鲤甲。从南北朝至今,穿山甲入药可谓历史悠久,且被众多医家广泛应用。现代中药学将其功效概括为味咸,微寒,入肝、胃经,可疏风通络,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现在穿山甲是稀有珍贵动物,已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
  1南北朝时期
  1.1功效及应用陶弘景于《名医别录?下品?卷第三》首将鲮鲤甲(即穿山甲,又作陵鲤甲)作为药物收入其中,谓其“微寒,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治蚁”,而后又在所著之《本草经集注》[2]云:“鲮鲤甲:微寒。主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治蚁。其形似鼍而短小,又似鲤鱼,有四足,能陆能水。出岸开鳞甲,伏如死,令蚁入中,忽闭”。说明当时对穿山甲生活习性有了初步认识,同时本药在当时应用于治疗小儿惊啼及蚁虫所伤之疾病。但是此时期并未见有关穿山甲引入方剂中应用于临床的记载。
  1.2炮制方法陶公虽未明确指出穿山甲需要炮制后入药,但明言“烧之作灰”,即表示穿山甲入药需烧灰为用,可算作对穿山甲炮制方法的描述。
  2唐朝时期
  2.1功效与应用唐代是我国古代繁荣时期,医学也得到了深远发展,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涌现。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3]及《千金翼方》[4]是中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千金翼方》卷第一记载穿山甲多出自“襄州”,即今湖北襄樊区域;该书亦描述其功效为“微寒。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近于前世。在本书中记载有穿山甲配伍组成的方剂共2处,临床应用为:①治疗疟病。卷第十八?杂病上载“陵鲤汤”,以陵鲤甲、鳖甲、乌贼鱼骨、附子、恒山合用治疗江南瘴疟,详细记录煎服方法为“上五味,咀。以酒三升渍一宿,未发前稍稍啜之。勿绝吐之,并涂五心,一日断食,过时久乃食。”②皮肤疮疡。卷第二十四?疮痈下载有“蚁漏方”,以“陵鲤甲二七枚,烧为末,猪膏和敷之”外敷治疮疡。而在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外台秘要》[5]中更加详细记载穿山甲配伍入药的方剂,可归纳为:①山瘴疟。卷第五云“陵鲤甲汤:南方山岭溪源瘴气毒作,寒热发作无时痿黄肿满四肢痹弱,皆山毒所为也,并主之方”。②治蚁入耳。卷第二十二“肘后疗蚁入耳方:烧陵鲤甲末,以水和灌之,即出”。③疮疡疾病。卷第二十三中载方以陵鲤甲、山龟壳、甘草、桂心、雄黄、干姜研末为散,内服外服以疗鼠。又卷三十载“集验乌癞白癞丸方”治疗癞病。④治疗发背乳房痈肿。卷二十四中载有“陵鲤甲散”,以陵鲤爪甲、桂心、当归捣筛为散治疗发背乳房痈肿。可见在唐代穿山甲以广泛应用于疟病及外科诸病的治疗。
  2.2炮制方法唐代《外台秘要》记载:“凡用诸毛羽齿牙蹄甲龟鳖鲛鲤等甲皮肉骨角筋鹿茸等,皆炙之,蛇蜕皮微炙”,这是关于穿山甲炮炙入药的最早文献记载。穿山甲的炒制法见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6],曰“炒黄”,这对穿山甲药用的炮制沿革具有深刻的影响力,这种单纯以火“炒”、“炙”为主的炮制方法流传最广,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根据炒制程度要求有所不同可以有“炒黄”、“炒令焦黄”[7]、“炒焦”[8]、“炒成珠”[9]、“炒黑”[10]等。
  3两宋时期
  3.1功效与应用迨至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官修本草使得药物的使用更为规范。《本草图经》[11]载:“今人谓之穿山甲”,从此医书规范其药名,改变前世该药名称混乱的情况。当时的官修巨著如《太平圣惠方》[12]、《太平圣惠和剂局方》[13]和《圣济总录》[14]都收录诸多穿山甲配伍应用的方剂,临床应用也较前世更为广博和具体,简要归纳为:①治疗食积诸证。《太平圣惠方》中收录穿山甲丸“破结块。取积年食症。及积恶血气”以及硼砂丸治疗“血气及症块”。②治疗痔疮疾患。《太平圣惠方》卷六十收入穿山甲散方“治痔。“肛边生鼠乳。及成疮。痛楚至甚”,又如该书中还以黄牛角、鳖甲、穿山甲合用治疗“痔下血不止者”,亦有专治妇人痔病、小儿痔疾之穿山甲散方。③治疗伤折疼痛等骨伤疾患。《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中载有猢狲骨膏方与穿山甲骨贴,二方均以穿山甲骨入药,以涂膏剂治疗“一切伤折并蹉跌。骨碎压肿。晓夜疼痛不可忍”。《圣济总录》中亦收入穿山甲膏裹方“治伤折筋骨”。④治疗疮疡痈疖等皮肤科疾患。《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所载鲮鲤散方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复元通气散均为穿山甲配伍治疗疮疡之良方。⑤治疗妇科诸病。《太平圣惠方》中收入诸多以穿山甲组方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剂,如治疗妇人积聚之鬼箭散、干漆丸,治疗妇人症痞之穿山甲散方,治疗妇人月水不通之穿山甲丸方,另外还可治疗妇人鬼胎、产后血气上冲心、产后恶血不散、产后恶血在腹中、产后乳汁不下、吹奶疼痛不可忍等疾。可见在当时穿山甲的临床功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开拓,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及骨伤多个学科中。
  3.2炮制方法宋代医书对于穿山甲炮制入药的记载更为详细和规范,当时已开始重视中药材的质量。如《普济本事方》[15]一书中曰“锉碎”可作为穿山甲净制入药的最早佐证[16]。另外,在此时期开始出现添置辅料炮制穿山甲的方法,如《产育保庆集》[17]最早提出以醋为辅料炮制穿山甲,曰“醋浸炒令轻空”;又如《普济本事方》中“蛤粉制”、《太平圣惠方》中“童便制”、《类编朱氏集验医方》[18]中“酒制”、《急救仙方》[19]中“土制”……其中某些辅料可起到中间传热体的作用,使药物受热均匀;某些辅料本身具有健脾和胃作用,可增强药物疗效。
  4金元时期
  4.1功效与应用《四库全书提要》[20]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时代中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金元四大家的出现将这一时期的方药临床应用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穿山甲的临床应用既传承了前世医家之经验,又有了独到的发挥和创新。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21]中除去“常山截疟饮”、“山甲汤”等治疗疟病,“当归散”治疗妇科经水不通等由穿山甲配伍组成的方剂外,还有以下创新应用:①收录了价宝丹、延龄丹、如意丸,均是以穿山甲配伍为用治疗五劳七伤、四肢无力等脾肾不足、真气伤惫所致虚劳诸证;②治痛风走注脚疾之八珍丸;③丹溪以复元通气散治疗“气不宣流,或成疮疖,并闪挫腰痛,诸气滞闭,耳聋耳疼”诸证。而《儒门事亲》[22]中还详细记载用穿山甲治疗倒睫拳毛,曰“将穿山甲以竹箅子刮去肉,用羊腰窝脂,去皮膜,仍将穿山甲于炭上炙。去山甲上,如此数遍,令酥,为末。随左右眼噙水,鼻内闻嗅一字,一月余见效”。
  4.2炮制方法金元时期对穿山甲的炮制多沿袭前世诸法。对于穿山甲的净制亦有更完备的论述,如《活幼心书》[23]所言“汤浸透,取甲锉碎”。另外《瑞竹堂经验方》[24]中记载了油制法炮制穿山甲,丰富了其炮制方法。
  5明清时期
  5.1功效与应用至明清时代,诸贤对本品的应用多秉承前人经验,我国古代最大的方剂书籍《普济方》[25]中收入有关穿山甲配伍组方的方剂逾177首,涵盖了内、外、妇、儿、骨伤、五官多个医学领域,医者对穿山甲效用的论述则更为深入和全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26]中论述“盖此物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吴仪洛在《本草从新》[27]中谓其“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28]中更是详尽描述其“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并能治瘕积聚、周身麻痹、二便闭塞、心腹疼痛。若但知其长于治疮,而忘其他长,犹浅之乎视山甲也”。
  5.2炮制方法明清两代是穿山甲炮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辅料制的内容较为丰富。如《普济方》中所载之大量由穿山甲配伍组成的方剂,其炮制方法便包括了“炮制”、“煅制”、“垠制”、“焙制”、“面制”、“灰制”、“桑灰制”、“谷芒糠制”、“石灰制”、“皂角灰制”。清代《本草述钩元》[29]中收入的炮制方法亦有“枣制”、“土狗制”、“谷灰制”。这一时期关于药材净制也论述得更为具体,如《普济方》中云“洗……去膜皮,截片”。
  6近现代
  6.1功效与应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借鉴现代医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穿山甲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高度。通过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30-31]已证实穿山甲的鳞甲中含有多种氨基酸、锌、钾等微量元素及L -丝- L-酪环二肽、D-丝-L-酪环二肽,还有挥发油及水溶生物碱,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抗炎、壮阳等药理作用。根据现代诸多医家的临床研究表明,证实了穿山甲对诸多急慢性疾病均有良好疗效[30-32],包括:①妇科疾病如不孕症、月经不调、产妇乳汁不下、乳腺疾病等等。②儿科疾病如夜啼、厌食症等。③内科疾患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震颤麻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高脂血症、白细胞减少症、泌尿系及胆道结石、血栓性静脉炎、前列腺增生症。④其他杂病如瘰疬、肿瘤、咽炎、粉刺等。
  6.2炮制方法现代医学对穿山甲的炮制更加规范。《全国中药炮制规范》[33]1988年版收入穿山甲、炮山甲、醋山甲。现代研究认为炮山甲比生山甲的煎出物含量显著增加,这说明炮制穿山甲是完全必要的,以砂作为中间介质加热,可使穿山甲受热温度高而均匀,体积膨胀,质地变疏,易于粉碎和煎出成分[34]。中国药典1985年版收载的即为砂炒法,《中华本草》[35]1998年版又增添了油制穿山甲。另外火候的适度、砂的质量、制备时间以及甲片的大小都是影响炮制的质量的因素。
  7小结
  综观前述,随着历史的变迁穿山甲的功效、临床应用及炮制方法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纵观穿山甲运用于临床的功效演变,南北朝时期其主要为治“五邪惊啼悲伤”和治“蚁”;自唐以后穿山甲入药经过炮制后使用,主要用于疮疡、骨伤、疟病;至宋代官修本草著作中收入大量穿山甲配伍组成的方剂,其功效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伤等多科疾病的治疗中;金元时期除秉承前贤各经验外还将穿山甲创新应用于强健壮阳,延龄补益之方剂及活血通络止痛之方剂中;明清时期诸多医家对穿山甲的功效及应用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论述;近现代对穿山甲药用价值的开发和研究更是集古代诸方,囊现代各法,配伍应用于多种急慢性顽疾。
  就炮制方法及入药方式而论,穿山甲质地坚韧并有腥臭味,不易煎煮和服用,经加热后一般可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煎煮粉碎,故穿山甲自古以来皆不生用。穿山甲炮制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唐代仅有加热制,宋代开始出现辅料制,明清两代是穿山甲炮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辅料制的内容较为丰富。现代医学对穿山甲的炮制更加趋于规范,对炮制过程中的火候、辅料、时间均有明确要求,从而确保了穿山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上海: 群联出版社,1955.
  [3]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
  [4]唐?孙思邈.千金翼方精装版[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高文柱,等校著.中医经典百部必读?外台秘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6]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7]元?曾世荣.活幼心书[M].元刻本重稿刊.
  [8]清?黄元御.玉揪药解[M].宣统元年上海汇左书林石印.
  [9]清?鲁照.串雅补[M].扫叶山房印行.
  [10]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1]宋?苏颂.本草图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2]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13]宋?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4]宋?赵佶.圣济总录(上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5]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6]贾良栋.穿山甲炮制的沿革[J].中药材,2000,23(2):80-81.
  [17]宋?李师圣,等.产育保庆集[M].清同治十年辛未(1871)湖北崇文书局刻本.
  [18]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M].商务印书馆选印委别藏的单行本.
  [19]宋?佚名.急救仙方[M].清道光八年戊子(1928)鲍氏汇校医书四种单行本.
  [20]清?纪昀.四库全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21]元?朱丹溪.丹溪心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22]金?张从正.儒门事亲[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
  [23]元?曾世荣.活幼心书[M].元刻本重稿刊.
  [24]元?沙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25]明?朱棣.普济方集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6]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27]清?吴仪洛.本草从新[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
  [28]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2002.
  [29]清?杨时泰.本草述钩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30]马丽.穿山甲的药理及临床研究[J].中医药研究,2002,18(2):46-47.
  [32]肖培根,李大鹏.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1]王冬生,王传敏.穿山甲临床应用概述[J].中医民间疗法,2007,15(6):63-64.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47.
  [34]郭玉姝.穿山甲的炮制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04,24(10):53.
  [3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下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89.
  
  
  两个变异基因与卒中有关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说,他们发现了两个会大幅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变异基因,美国有数百万人至少携带其中一个变异基因。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从分子层面上了解卒中,进而帮助预防和诊治卒中。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所有卒中的近90%,它主要由脑血管堵塞引起。在美国,卒中是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疾病。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埃里克?博尔温克尔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以约两万人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分析,其中1544人发生过卒中,结果找到了与卒中有关的两个变异基因,它们位于第12条染色体的NINJ2基因旁。NINJ2是一种与脑伤害修复有关的基因。
  研究人员指出,在上述被分析者中,约20%的白人和10%的黑人至少携带其中一个变异基因,每个变异基因均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提高约30%。
  美国国家神经失调和卒中协会副主任沃尔特?科罗舍茨说,这一新发现还不能用于帮助预防卒中,但它为科学家指明了研究方向,有助于他们了解发生卒中的生物学机制,最终可能发现预防和诊治卒中的新方法。

标签:穿山甲 沿革 古今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