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感\有乐趣】 马鹿有情有感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一、 情感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基础
  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份、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要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既做先生,又做学生,只要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第二,教师要热爱学生。我们都知道,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第三,教师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够一够,达到在原有的起点,切合自己的实际来有所提高,否则,标准低了,学生学起来注意力不易集中,觉得不够解渴,造成兴趣提不起来;标准高了,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设计提问时,一是要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去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二、 合作探究,建立课堂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课堂教学中应这样建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魂。没有爱,教育的阳光无法照射进孩子的心灵,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挚的师爱。师生才能彼此尊重,理解,信任,才能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爱什么、想什么、恨什么。要和学生平等相处,在教学中真正发现、了解、认识学生的各个方面。爱护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交流,多与他们沟通,将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自由和智慧的一种互动学习的天堂。改变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之间“我教你学”的概念。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帮助学生,而不是将学生树立成对立面。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谈,而不是高高在上时刻紧绷着脸的师道尊严。我们把爱心带进课堂的时候切莫忘了把微笑带进课堂。
  尊重学生人格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人格尊严,学生正处在成长期,他们的自尊心比成年人要敏感与脆弱得多,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判断和选择。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果。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师提出问题后,发现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中有一个平时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问题,可当老师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回答不出来。课后老师问这位同学:“你既然不会,为什么还举手?”这位同学说:“别的同学都笑话我学习不好,不会回答问题。”老师感到这位同学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为了帮助他,这位老师和他商定,以后课堂上再提问时,如果他能回答上来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从此以后,每当看到这位同学举左手,老师都尽量努力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同学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又将这种方法悄悄的告诉了班上另外几位同样情况的学生,使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也赶了上来,全班同学形成了一种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
  理解和包容学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包容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创造和谐课堂气氛,作好铺垫。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给予不同的包容话语。如在学生答问的评价上,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的一般很完整、准确,我会对他们说:“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赞叹”。对于能力一般的同学的回答,接近答案却不十分准确,我会对他说:“你说得已经很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做出更精确、更出色的回答。”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错误时,我会对他说:“你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如果你仔细思考,也会回答得很好的。”通过不同的评价包容,更多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三、 教师要创造性的构建和谐课堂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把微笑带进课堂: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槽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斯霞老师并未着急,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做好。”等斯霞老师再次走进教室,同学们个个坐得整整齐齐,全神贯注的等待老师上课。我想:如果斯霞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把实践带进课堂: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我事先让学生用硬纸板各做了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将学生带到沙堆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黄沙注满,并反复地倒进倒出,逐步体会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数学课堂变得宽松乐学。
  3. 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我特地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奖品是一本课堂作业本。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 把竞争带进课堂: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
  5. 把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总之,良好、宽松的和谐课堂,是学生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温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周 永 江苏省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 223900)

标签:有感 有情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