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招聘会 > 正文

[“高效”必须“求真”] 新闻大求真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冷静思考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得不承认就像打了一场疲惫的迂回战,“人文”与“情感”的呼声渐渐平息,课堂时髦语也已成过去,曾一度被忽略的“课堂有效性”问题重新回归人们视野。阅读教学如果想走高效之路,必须求真求实。
  一、居高临下,解读文本力求深度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师对文本解读是否到位,如果教师对文本理解不深刻,那么,学生就学的肤浅,收获就不多。文本解读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入”与“出”的过程。教师要深入文本,充分与文本深度“对话”,然而组织学生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名篇。行文平朴,从容不迫,明净的文字,纯粹老练,看似不经意的笔墨用字,传达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和极高的语言素养。窦桂梅老师充分考虑了文本的这一特点,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语言,让学生在文字与情感里走了个来回。不得不提的两处经典:一是引导关注母亲的行为,通过关注三处“悄悄地”这些细节背后传递的信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揣摩中,把握母亲对肢残的儿子的“细心”、“耐心”和“小心”,进而感受母亲的“良苦用心”,“苦口婆心”,如此这般,“谁言寸草心”的母亲形象,也在学生心头“悄悄地”站起,且一次比一次丰满、厚重;二是关于母亲动作的描写,窦老师抓了一句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扑”与“抓”与上句中的“悄悄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于失控中体会母亲的焦灼痛苦,接着通过一个“忍”字,展开对话,母亲忍住的是什么?是自身的病痛的折磨,是对失去生活信心的儿子的一万个不放心,是身心俱苦的肝肠寸断,一“忍”三叹,层层递进,“把所有的苦都一个人扛”,如此坚毅的母亲,怎一个“忍”字得了!这一环节,窦老师的高明之处,不仅仅让学生体会毫不张扬的母爱之伟大,而是更多感受母亲用自身的行动来诠释“好好儿活”的真谛。
  二、随机应变,课堂生成把握尺度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和提倡课中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因而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课堂上随时会碰撞出“意外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集中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着眼于学生真实的学情,不拘泥于预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育积淀和智慧,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去创造性地实施,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然而,有些教师由于对文本的重点把握不准,要么顺着学生的生成讨论下去,要么不加理睬,我行我素。有的让“生成”偏离文本。某教师执教《曹冲称象》时,有一学生问道:“老师,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啊?”教师立即围绕大象的重量展开讨论,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让“生成”偏离价值,有的让“生成”偏离目标,暴露的是教师在语文课堂生成的应用上,与正确把握文本的目标、价值和作者的情感之间的矛盾。当学生“节外生枝”的时候,教师面对种种意外生成,应该宽厚对待学生的纯真,睿智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情感的迁移,切莫刻意追求标新立异、热热闹闹、随波逐流、天马行空。只要我们找准生成资源与文本、作者之间的结合点,把握好课堂生成资源应用的切入点,才使得课堂少一份遗憾、多一份灿烂!
  三、锦上添花,朗读指导追求效度
  纵观现阶段语文课堂,欣喜地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已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书声琅琅”也成了阅读教学的一道风景。但静观细思,占了阅读教学“鳌头”的“读”是否真的有效呢?不难发现,有些课堂为了突出读的效果,走马观花读,装腔作势读,作秀表演读大大锐减了“读”的实效,因此导致语文课堂效率低下。“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很好。谁也能像他这样读一读?”“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里要读重一点,这里读轻一点,这里要快一点,这里要轻一点。”教师这样的朗读指导大家也许并不陌生,采用在个别读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读是指导朗读的最基本方法,也是许多青年教师课堂中最常见的“读”。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还不能仅仅从朗读的水平、质量上看,还应该扩大范围,丰富其内涵,如对课文的理解,对重点句的品读,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读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还有学生通过读,领悟了作者的意思,并在对话中把领悟到的意思暴露出来,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只能达到读准、读通、读懂的水平,你就不要提高到诵读、欣赏的水平。朗读指导要隐而无痕,润物无声,就像春雨点点,沁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搏,读出文本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再现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表达文本中固有的情感。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标签:高效 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