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招聘会 > 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既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也与新课程倡导下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新能力不仅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新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创新能力素质是个人得以终身发展的保证,而只有终身发展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新性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进取心、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动手操作、组织协调等能力。在诸多的因素中,创新性思维是核心。开发和培养儿童创新能力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以及儿童本身的主观因素。学科教学也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单就语文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心理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科学,从而充分发挥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语文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1、采用多种形式,树立创新观念
   教师可在课堂上举办有关创新方面的小型专题讲座、设立创新专栏、刊出班级墙报等方法, 使学生了解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和掌握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知道历史上每一项发明创新、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种新理论的出现、每一次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每一种精神文明的进步,都是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样在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从而使它们了解创新的意义特征和创新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自觉树立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
   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
   创新就是另辟奚径,是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质疑。因此,必须在课堂、课余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对权威的迷信,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创新还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因此,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鼓励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教育学生要有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 强化自我的创新能力。
  3、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1、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新性思维的基本保证。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思维视角,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例如我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学生听音乐,想象画面。欢快、悠扬的钢琴曲让学生想到春天的美丽和孩子们的快乐。凄凉、阴森的管弦乐合奏使孩子们一下子想象到冬天的寒冷以及巨人的孤独。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崇敬和亲密之情。
  2、优化组合方式,强化参与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协作精神,分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能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我提出"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一问题。开始学生只作出浅显的回答,但经过组内多次讨论,大家相互启发、补充后,学生就充分体会了为了我们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我们就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可见,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强化思维训练
   创新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强化创新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健。
  1、 鼓励求异,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克服思维定势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说的就是学习要像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才能出新,教师要多方启迪学生拓宽思路,提倡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思多想,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不同的答案也能相互启发。教师还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在学习《南辕北辙》一课时,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这个人永远也到不了楚国,有一个学生认为只要有足够多的路费,这个人总有一天会到达楚国,因为地球是圆的。我充分的肯定了这两种答案。经过多角度的思考、比较,学生明白了在古代,人们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所以认为这个人永远到不了楚国,现在人们的科技发展了,有些问题会发现变化。
  2、引导学生,优化智力结构。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应是在有限的一堂课中把方方面面的知识讲到、讲通、讲透。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学。因为这种独立探索、独立归纳的学习行为,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符合自己水平和智力结构的有效知识体系。如我在讲《翠鸟》一课前,提出自学要求,①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标:标出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和不懂的字词及课文内容。③想: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翠鸟的特点。待学生自学完毕后,我再逐一检查。稍加点拨并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从"外型"、"行动"和"住处"三方面介绍翠鸟的,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这样,学习的效果显然比教师单一的分析概括来得强。
  我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上的方法,从诸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条件,加强对他们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标签: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语文 教学中